中学德育的延伸:现代公民教育
2013-04-29徐传志
徐传志
“五四运动”时期,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编订公民教材案,到1926年,议定每年的5 月3 日至5 月9 日为公民教育运动周。现代意义上的国民教育,自然就有了新的要求和需求,需要的是符合时代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公民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类的进步,是生产力的进步,现代化的建设需要现代化的思想,也就需要现代化的教育,即现代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要理念,甚至可以说已经提升到了国家意志的层次,可见它的重要性。
一、现代公民教育的含义
公民教育(citizen education)是指每一个出生在自己国家的人都有接受教育与被教育的权利,如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公民教育是教育形式中最基础、最广泛的教育形式。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公民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但是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则是所有公民教育的根本。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公民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要有参与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热情以及与其他公民、社会组织合作的能力。国民教育是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民的教育,二是最普遍要求的教育。每个合法的公民都是国家的一份子,都有参加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它是全民性质的。比如义务教育,它是根据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强迫教育,因此也可以被称为强迫教育或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二、目前我国中学公民教育的现状
1.公民教育理论化
公民教育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的,既要将落后的公民转变成先进的公民,也要将思想过于先进、激进的公民拉回正轨的一种教育,它需要的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需要强大的教育支持和付出。但在现实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很多地区的公民教育纲要、公民教育理论以及公民教育教材等都停留在理性层面,或者说有应付的嫌疑,有的学校让学生学习政治或者精神道德纲要,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下来,根本就没有给学生讲解其中的意义和道理,这使很多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就是跟老师说的反着来,专干一些有损精神文明建设的事。有的教育工作者让学生反复抄写背诵有关公民教育的内容,这些做法与新型教育理念相悖,不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2.公民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学生普遍缺乏公民感,一些先进的城市还好些,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学生,公民意识尤其淡薄,不知道自己是“公民”,对社会的关注度也不够,对作为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缺乏了解。很多学生觉得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安排就是正确的,比如:有的地方,该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家长觉得没有什么前途就不让其上学了,辍学去打工。还有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认为那是大人的事,这就是学校的教育没有达标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自己的问题,不关心公共事务,缺乏本该有的责任心和热心。
3.缺乏公共精神
缺乏现代公民本应有的自主、公平、宽容、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等道德风尚,常常表现出观望、自保、冷漠、排斥,反映出我们的公共精神淡漠或者缺乏。比如,坐公交车,给老人让座的越来越少,抢座的倒是日渐增多。这种自私自利的做法如果受到公众的当场指责或者批评,渐渐地就会受到约束,会被整体的大环境感化。
三、中学公民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公民教育是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切关联的,中学学校公民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包括个人道德、权利和义务、尊重他人、善待自己等,帮助他们学会处理不同的人际关系,掌握各种生活技巧,建立自己的道德观念及价值体系,有一定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成为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和国家社会有贡献的合格社会公民。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1.知识的传授
俗话说,有知识的人讲道理,这句话不是贬低没有文化的群体,而是表述了一个现实,接受过教育的有知识的学生,往往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知识,受知识的熏陶与感染,潜移默化中会形成一定的道德潜意识。知识,是改变人的良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利益的引诱、坏风气的熏陶,就需要有这样的价值体系来将其引入正轨,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2.态度和技能的培养
态度的培养也可以理解为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道德规范的教育、法制教育等,也可以理解为产生价值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不能用老套路,书面语言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可以尝试一些新的途径,能够直接冲击视听的,比如看一些教学电影、去参加纪念馆、博物馆等。而且通过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学会沟通的技巧、交友的技巧、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以及适应社会发展节奏的技巧等。
3.课外活动
学生都比较喜欢参加课程活动,相比正规的课程,课外的东西更能吸引他们,教师可以将教育理念运用到课外活动中,比如知识问答比赛,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时事专题本参加展览,让学生自己办宣传栏的新闻角或者黑板报等。
综上所述,我国的现代全民教育非常重要,并且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推行力度也不够,需要我们再接再厉,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