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实施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2013-04-29张志贤
张志贤
一般来说,每一节数学课的开展都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检测。如果说课前备课是一节数学课的预习,课后检测是对新知识进行温故的话,那么连接课前与课后的就是课堂教学环节。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连接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内容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是因为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处的地位极其重要。
1.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最直接的环节。教学活动的三个环节中,只有课堂教学是最直接的知识传递环节,通过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可以实现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沟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及时、准确地得以解决,从而可以达到教学效果最理想化的目的。
2.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组织起来。从教学形式上来分,可以把初中数学教学分为课堂整体教学和个人分散教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的概念,通过课堂把一些年纪相同或是相近的学生组织起来,这样一来可以通过集体氛围来带动学生高效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3.课堂教学能够科学合理地实施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大纲提前把握,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清晰、合理地制定各个时间段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避免拔苗助长或是鹅行鸭步的教学进度,按照科学的学习规律开展教学活动。
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既然课堂教学活动在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抓好课堂教学活动呢?我认为,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1.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就中国的教育发展史而言,从两千多年前孔子的三千弟子开始,教育行业在时代的变迁就开始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保留下来。受封建社会思潮的长期侵蚀,教育制度保留下来的同时,与之相随的,严苛、紧张的封建社会的师生关系也保留下来。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要否定尊师重道,韩俞先生曾经对师道作出过精辟诊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毫无疑问,对于教师这样一种职业,确实应当给予肯定、给予尊重。
2.新形势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地位。随着新一轮教学课程改革的日益推广,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改善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具体到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就是建立一种新型的、互助合作的,由老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课堂模式。采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成就感。下面,我就这一问题提两点自己的看法:
一是应该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群体性活动,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那么通过这种群体性的团体活动可以有意识地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在宽松、平等的课堂活动中去开展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由被动接受学习的一方转变为地位平等的一方,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处在这样一种学习环境下,学生自然会努力上进学习。
二是让学生充分体验课堂主体的地位。近代著名的教育人士陶行知先生很早之前就开始倡导“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学理念,这里的“行”与“知”实际上就是实践与理论的代表。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由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提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势,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以内角和公式为例,初中生很早就学习过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讲到四边形时,我以正方形为例证明了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进而归纳出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n-2)的公式规律,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这时候一位学生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正方形只是四边形的一种特例,不具有代表性,而且随着边数的增加,多边形的内角和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公式推导出来的规律。面对这种情况,我并没有责怪学生,也没有强迫学生死记下公式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随手画了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任意边的多边形,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用量角器去精确测量每个内度的度数值,加和之后与公式相比照,发现二者是完全相符的。之后,我又详细推导了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其外角和为360°,因为n个顶点的n个外角和n个内角的和是n×180°(每个顶点的一个外角和相邻的内角互补),所以n边形的内角和就应该是n×180°-360°,化简之后即为(n-2)×180°。通过这样一番讲解,再加上学生的动手实践和主动探究,知识点自然会掌握得非常牢固。
三、将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前、课后活动相衔接
课前预习是基础、课后复习是回顾,课堂教学是关键,只有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才能将整个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真正上好一节数学课。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活动都是不断变化的,想要真正上好一节初中数学课,不但需要认真钻研教参,丰富经验积累,更需要有效地掌控课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改进,才能将每一节数学课都上得精彩、上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