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13-04-29张步旭

语数外学习·下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逆向结论思维能力

张步旭

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而巧妙地设计课堂问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预示新课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急切“探个究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理解新知识。

二、通过设计发散型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程度与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密切相关。优等生可以从同一道试题的题意产生出不同的假想,然后就每一种假想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思维受阻就无所适从,放弃解答。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适时合理地设计发散型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即(a+5)2+(b-2)2≥18.

注:该解法充分考虑了不等式的几何意义。

证明4:利用圆。设(x+5)2+(y-2)2=r2 ,

则问题演变为求圆的半径最小。因为a+b=3,且r2=(a+5)2+(b-2)2,而且圆与直线要相交,所以当圆与直线相切时,半径最小三、通过设计互变型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教材中定义、公式、法则、图像等通常是按照正向思维方式给出,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正向思维,而不习惯逆向思维,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造成思维方法上的刻板僵化。所以在教学中,应适时地设计有一定梯度的互变式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四、通过设计陷阱式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适时地设计一些陷阱式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这类题是为诱使学生“上当”“中计”,在“上当”“中计”后幡然悔悟。思考问题越来越深刻,思维批判能力也就随之而生了。

五、通过设计变式问题的来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

变式问题是指从同一事理的不同角度去提出问题,它与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密切相关。

设计变式问题,可以暴露问题,从而追根求源,防止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克服思维的呆板性,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六、通过设计探究型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探究式问题是指做完一道习题后,保持已知条件不变,探究能否得出更深刻的结论。

解答存在探究型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先假设结论的某一方面存在,然后在这个假设下进行演绎推理。若推理出现矛盾,即可否定假设;若推出合理结论,则可肯定假设。

再如条件探究型是指仅仅给出给定的结论,要求探究此结论成立应具备的充分条件。

解答条件探究型习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从结论出发,执果寻因,逆向推理,逐步探索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七、通过设计开放型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缜密思维能力

缜密思维要求考虑问题全面,周密而不遗漏。数学教学中若能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能力,而且有益于学生严谨品格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设计一些开放型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缜密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问题的设计直接或间接决定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授课时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充分肯定正确的见解,对错误的思路要善于诱导,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逆向结论思维能力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逆向而行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结论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