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的伪童年蔓延
2013-04-29武文
武文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还有蝴蝶停在上面……” 童年是美好的,然而,这些原本属于童年的美好场景,离今天的孩子们却越来越遥远和陌生。如今的孩子们的童年,是穿梭在少年宫嘈杂拥挤的学习大军中,在各种兴趣班枯燥课堂上乏味而孤独地度过,在各式各样高科技产品iPhone、iPad、电游、网游、微信中被吞噬和淹没。
曾听说过有这样的场景,三五个全职妈妈相聚在咖啡厅里,各自带着宝宝。落座后,妈妈们各自扔给孩子一个MINI版的iPad。这边厢,妈妈们聊得甚欢;那边厢,几个宝宝各自忙着手里的高科技玩具,互不玩耍……这个场面,喜哉?悲哉?
童年期的儿童有很多心理的需要,如玩耍的需要,游戏的需要,与小伙伴一起分享的需要,语言沟通的需要,被父母陪伴,被关注的需要。但是,在现代信息化社会条件下,这些不可或缺的儿童期的需要和渴望正处于一种被否认,被忽略,被压缩,被剥夺的危险之中。最可悲的是,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对此却很麻木、茫然、一无所觉,这才是真正的危险。
原因有很多,首先,社会因素首当其冲。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使得父母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陪伴孩子,满足孩子的各种心理需求,但是高科技的发展使得各种“工具式陪伴”成为父母陪伴的替代品,于是,各种高科技产品如3G手机和iPad等成为父母陪伴孩子的“替代品”。而事实上,孩子是没有选择能力的,对他们来说,只要是好玩的,他们就会接受,但是是否有益,却需要父母为孩子负责,帮助孩子选择。然而遗憾的是,父母完全由孩子自己去选择,毫无限制地任由孩子的各种需要被淹没在对高科技“玩具”中。
其次,社会竞争激烈,父母往往替孩子做主,参加各种兴趣班和特长班,却完全忽视了儿童的真正兴趣好需要,儿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是尽情玩耍、优秀、发现和创造,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只能扼杀孩子的天性。父母对孩子儿童期的心理发展不了解,也不愿意去学习。
第三个原因,有些做父母的人本身有情绪困难,不但不能满足孩子童年期的各种需求,反而是反过来让孩子承担照顾父母情绪的责任。有的孩子从小就会安慰抑郁症的母亲,或从小就成为父母吵架的“调解员”。这样的孩子从小就被无情地剥夺了儿童期的角色,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无忧无虑地享受一个孩子的感受,成为父母情绪的照顾者。
童年期阶段,是一个人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感受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一个人安全感,自信心、分离与独立等重要心理任务的塑造期。如果父母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不能为孩子创造和守护好这样的机会,从而鼓励孩子在童年期获得充分的自由,去享受童年阶段的无忧无虑和丰富的想象力与好奇心,这些对于一生都很重要的心理能力就被阻滞了。所以,中国会出很多的科学家和奥数冠军,却很难出一个乔布斯。
一个人童年时的心理角色尚未完成,在心理上会停滞在某个阶段,形成一种未完成的“童年情结”,這样的情结,造就了一大批幼稚的成年人-----童年期的幼稚和未完成的情结,蔓延至成年期。
童年的蔓延有两种极端,一种是幼稚的成年人。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是成年人了,但是他的很多行为和关系模式却显得幼稚和不合时宜。最典型的如芙蓉姐姐和凤姐,她们的自恋和言行,如果是两三岁的小女孩,会让人觉得很可爱,完全能够理解,但是对两个已经三十多岁的成年女性,却很滑稽和荒谬。其实两位姐姐只不过是在表达童年期渴望被关注被赞美的极度饥渴而已,当然这种方式是病态和幼稚的。
另一张极端就是严厉的成年儿童,常见于一些家庭里那些严厉简单粗暴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内心其实就是一个很脆弱的儿童,他们通过控制自己的孩子来控制自己的脆弱和无力。比如有一位身居高官的男人,他对下属和家里人都很严厉,但是他自己心里知道自己很脆弱,犹如一株风中芦苇,不知何时就会被风折断。
严厉的“儿童成年人”,大多有一个缺失的童年期,他们没有办法和别的孩子那样,享受作为一个孩子的对待,成为家庭和父母的照顾者。这样的儿童成年人,往往出身在一个有困难的家庭,如,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有一方或双方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或人格不够成熟,不能应对照顾家庭和孩子的责任,而转嫁到孩子身上。如酗酒家庭,家庭暴力家庭,有精神障碍的父母或患病的弟妹。
这些童年的蔓延现象,其实生活中也很常见,例如,现在很多大学生不能处理和同宿舍同学的关系;有很多男孩子不能和母亲分离,二十多岁了还和妈妈同睡一床;有一对夫妻结婚三年,离婚复婚三次,像是小孩子过家家。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很多男嘉宾身上,都能让人看到他们童年期未完成的情结的蔓延;很多宅男宅女,与其说不愿意与人交往,不如说不知道怎样与人交往;时下有很多成年人花钱去参加各种人际关系培训,学习如何建立人际关系。殊不知,童年期与小伙伴一起玩耍时,就是在学习与建立一生都需要的如何与人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课堂,然而,这些高科技的“玩具”,加上父母教育的本末倒置,把这些重要的发展人际关系的宝贵机会给剥夺了、放弃了。
如何补救呢?对父母来说,一定要有如下清醒的认识:孩子童年期的发展非常非常重要,是一个人一生是否幸福与成功的打基础时期。父母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孩子要尽情玩耍,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沟通。童年期的发展需要父母足够的关爱和陪伴、鼓励和帮助的,而不是各种限制,控制和忽略、否定。
对于幼稚的成年人,童年虽然无忧无虑,但是成年人的世界也有自己的精彩,也有自己的发展任务,这个任务的第一步就是告别。正如我的一本书《总有一种痛,让我们瞬间长大》中所表达的观点,面对已然丧失的童年期未完成的渴望,学会放弃不合实际的幻想,感受当下的精彩,这是需要学习和发展的新任务。也正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样,幼稚的成年人也要向自己“终将逝去的童年”致以哀悼和告别。在依然可以保有内在的童真与活力的同时,真正走向成年人的独立、自由和更加宽广的世界。
对那些严厉的、从未拥有过属于自己童年的成年人来说,需要允许自己放下一些严苛的教条戒律,让自己学会放松地享受生活,享受当下生活的美好。在与孩子和家人以及朋友的相处中,唤醒内在的游戏之心,重新找到生命的快乐和美好——因为,只有真正的相遇后才能彻底放下和告别童年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