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013-04-29郭春玲
郭春玲
新课程的实施,呼唤着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在课题实验和教学中,我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到首位。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1. 做好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做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这就为课堂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做好预习,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记下预习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学中寻找疑难问题,做好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够自我安排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2.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改革推向了高潮。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自主学习”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创新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每一节课的教学后,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关的探究题和相对应的自学资料,以巩固本节所学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不同,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活动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因材施教,及时给予指导。从创新层面来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换言之,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小组合作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互助学习。它是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主要职能是积极为学生创设情景,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1.合作学习可以分散应用在一节课中,也可以应用在课下的学习中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由教师直接释疑的效果,没有合作学习后释疑的效果好.在学生自主学习后,由小组或同桌合作学习解答问题,再由小组代表向大家解答,最后由老师做画龙点睛式的点评,效果特别好。
另外,在平时课下的学习中,我又给学生制定了合作学习小组。由合作学习小组长带领大家完成课下的合作学习,也督促每个学生的学习,既做到了互帮互助,也加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合作学习也可以应用在一整节课中
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教师也可以设计一整节的合作学习课,合作学习课的设计要做到目的明确,分工精细。
在实施合作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师生参与,共同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及时引导学生去学习,解答他们在参与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更加主动地融入到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去。这样,学生通过辩论、交流和反思,摒弃错误的观点,达成共识,从而真正领悟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3)收集素材,分层活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收集学习素材,实施分层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重视“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画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事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借助直观演示来进行思考。
新课程标准较之原课程标准,提高了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要求标准。在内容上从“图形的变换”“几何体与三视图、展开图的转化”“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旋转”等方面,丰富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模型直观演示,让学生动手操作,并结合多媒体教学,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201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中学数学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L110310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