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兴趣奏响语文课堂的和谐音符

2013-04-29徐敏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新思维

徐敏

摘 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如何让兴趣徜徉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成为课堂教学的和谐音符,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阐述: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鼓励质疑,激发兴趣;三、创设活动,激发兴趣;四、大胆想象,激发兴趣。

关键词: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鼓励质疑;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13-002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没有主动性和兴趣,怎么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让兴趣徜徉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成为课堂教学的和谐音符,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来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健康的、积极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接触新异刺激时,大脑皮层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这时大脑的劳动处于紧张而愉快的状态。当上课铃声刚落,学生们会本能地向教师投去期盼与渴求的目光,此时,正是教师创设“导入”情境的最佳时刻。若导入新异,便能立刻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群体,使学生在紧张、融洽、愉快及高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教《春》这篇散文,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在教学中就巧设意境,刚一开始上课,我微笑着说:“同学们,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它充满希望,诗情画意,非常令人向往。因此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墨客,不吝笔墨地赞美春天,如“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来江水绿如蓝”、“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风又绿江南岸”……那么,请问一下同学们,你心目中的春天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曲音乐(播放音乐《江南春》),课堂上,同学们静静的倾听着,教室静谧,音乐悠扬,而学生们的思绪好像漂亮的烟花,竞相绽放。一首曲子刚播放完,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举手。有的同学说:“我似乎闻到了春草的气息,好多不知名的小草开出了漂亮的小花……”有的同学说:“我好像看到了我家门前的小河融化了,它在缓缓地流淌,河里,几只可爱的鸭子在欢快的游泳。”有的同学说:“我好像看到了家门前的那片茂盛的小树林,林中的小鸟儿在欢快的歌唱……”还有的说……我让学生分别想象可能出现的情景。

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千姿百态的创新情景纷呈而出,学生畅所欲言。在这种活跃的气氛下,在这种无穷的遐想中,师生共同感悟着春天的脚步,让我们一起走进了朱自清笔下的“春”。这时课堂呈现出空前活跃的气氛,取得了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

二、鼓励质疑,激发兴趣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敢于质疑,自己才能深入思考、不断钻研;敢于质疑,才能形成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与自信。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如我教《社戏》时,把课文分析完之后,学生认为学习任务已完成,课堂气氛就冷清起来。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对课文提出质疑,刚开始,大家没有发言,在我再三鼓励之后,有位学生对我刚才总结的一句话“我”之所以在平桥村受优待的原因是小朋友们的“好客”这句话提出了质疑,文中说“全村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识字”,这“百分之九十九”实际上是暗示了只有我识字,会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这也是“我”在平桥村受到优待的另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学生站起来,提出质疑:“老师,《社戏》这篇课文,题目讲的是戏,可是文中有不少段落写的却是其他的事,是不是详略不当?或者是文不对题?题目是不是要改一下?”当然还有很多学生也提出了疑问。他们这一提不要紧,教室里一下像炸开了锅。学生又立即活跃起来,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使陷于冷清的课堂又热烈起来,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 都议论纷纷,面对这一问题,我鼓励他们彼此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中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对于学生这一独到的见解,我当时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还从这件事生发开去,鼓励同学们向这个同学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生疑,诱导学生释疑,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在这不断提出新问题的同时,学生会不断地深入学习和总结,大胆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创新思维,从而不断得到训练与提高。

三、创设活动,激发兴趣

有些文学作品,比如小说、戏剧等如果只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是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这些作品时,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进入角色,就可以大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育家皮亚杰说:“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向前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与其繁琐地分析,不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实践中操作、体会,加深学生与文本对话,有所得,有所悟。如“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等活动方式,看着是简单的汇报学习结果,其实是一场师、生同文本之间的精彩对话。

如我对《羚羊木雕》进行执教时,为学生设计了开放式的语文片断活动:请同学们仔细琢磨1—15个自然段,父母与“我”之间的冲突,能否通过对话将人物的个性表演出来。为了更好地感悟人物的个性,学生必须仔细去阅读课文,其中有几位同学上台表演时,上台同学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否表演到位,这就是他们思维能否到位的见证。座位上的同学也在几位同学表演完毕后,就几位同学的表演进行评价,这个评价的过程,足以证明座位上的学生也在积极思维,让学生结合朗读体验,并自由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效果好。这样比一般的读读议议效果要好得多。

四、大胆想象,激发兴趣

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伴随着想象,想象猶如一座架起的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是孕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温床。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看出想象力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保护并不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鼓励能帮助学生获得自信,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学生就会信心十足,就会喜欢上想象。而想象又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获,更多的快乐,他们便会更加乐此不疲。

例如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结尾时,我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地、准确地为这篇小说续写一个合乎情理的结尾,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说作家。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了。有的同学说:“于勒在卖牡蛎时就认出哥哥一家,为了避免再遇到他们,于勒就去了美国的一座大城市。在那里的街头摆摊时,救了一个晕倒的老头。那老头竟然是一个集团的大老板,可是他没有儿子,他觉得于勒是一个很有良心的人,就让他当了一艘船的船长。这老头死后还把一大半的遗产都给了于勒。贪婪的菲利普夫妇听说后又无耻地去找于勒,结果碰到了钉子,因为那次在船上相遇,于勒也认出了他们,知道他们接近自己的最终目的,所以就把菲利普夫妇赶跑了。”有的同学说:“我们从哲尔赛岛回来后像以前一样过着拮据的生活。母亲因为我把最后的10个铜子给了我的叔叔而经常训斥我,我一气之下将我们在船上碰到了我的叔叔的事情告诉了我二姐的丈夫。他现在每天晚上借口找工作去与另一个女人约会,二姐天天在家以泪洗面,因为这事我又被母亲狠狠地骂了一顿。有一天,我们收到了一封信:‘亲爱的菲利普,我一直没敢和你说,我的买卖早垮了,我一直在‘特快号上卖牡蛎,一个月前,我救了一个美洲商人的命,当时他落水了。于是他让我替他工作,我又发财了,我以后还会去看你们的。我们又恢复了星期天去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还有的说……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出了想象中的情节,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组织能力,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兴趣是成功的基础,也是中学生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兴趣更是创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对于语文,他们只有乐于学习,才能够愿意投入地学习,才能够把语文学习效率提上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新思维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