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艺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3-04-29裘雪姣
“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白当黑,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高手,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留白”艺术,以避免过去“满堂灌”的现象。在数学教学中“留白”并不是什么都不干,而应该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出发,系统、全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设置空白,给学生以消化、吮吸、思考、体验的广阔天地,引导学生努力去探求、去发现、去“填补”。
一、留出空白,强化感知
“只有真正感知了的东西,才能理解它”。当新知识出现时,教师就要善于留出“空白”,给他们读题、审题的时间,以强化感知。在知识生长时给学生一个观察的机会,让他们边读题边圈圈划划。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而且对题意的理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点。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例题时,首先出示题目和情境图,例1,原来有22人在看戏,离开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让一位学生读题,其余学生认真听;接着不是教师提问或者直接进入分析,而是留给学生1~2分钟时间,要求默读题目,圈圈划划。留出这一段空白,目的是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让潜能生也能明白题目中讲了什么。只有强化感知,学生做题时,才不至于停留在大概是这样上,为下一步新知识的生长、构建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留出空白,创设思维空间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只有把思考权交给学生,学习权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知识。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认识面积单位这一环节,我出示三个问题:(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3)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相关内容。教师随堂巡视,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随机留出相应的空白时间,让潜能生业积极投入思考,使学生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学知识、长智慧。
又如,在《长、正方形周长练习课》,我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两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1)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2)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然后提问: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指哪里?谁来指给大家看看?学生在争辨、解释后达成了共识:计算周长时不要考虑图形内部的线段。然后我又问了一句:“同学们,这题这样行了吧?”没想到,这时有一个同学举起了小手:不论什么图形拼起来后的周长总比原来的厘米数少。我一听这话,马上意识到此题还余味未尽,应该点出与原图周长的大小关系。经过学生的讨论、解释,得出:不论什么图形拼起来后的周长总比原来周长的和要少。接着我又问:“你还有什么想法吗?”这时又有一个学生提出:“不是什么图形拼起来都是这样的,比如说2个圆拼在一起就不是的,应该是相等的!”我顺手在黑板上画了1个大圆和1个小圆对拼在一起,学生一看就开始了争议。这时下课铃响了,我不想急于揭出谜底,于是说:“到底是少还是相等,请同学们课后再讨论、思考、请教,明天我们再研究!”我深深地体会到探究处留白的妙处,它留出了课堂的精彩,留出了学生智慧的闪亮点。所以,教师应该创造更多学生思考的机会,学生才能自主探究、讨论、交流,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促进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这样的“留白”,学生不仅仅是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更重要的是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智慧得到了绽放。
三、留出空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意思就是让学生自己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如,教学带分数乘法以后,学生能运算带分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师可以出师思考题,看14/9×15/2这一道题目,你有什么想法?请你试着做一做。通过教师引导、点拨,留给学生2分钟左右的时间。大部分同学采用了简便方法,思维的火花再次闪烁,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小括号》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原有32箱水果,第一次运来6箱,第二次运走4箱,现在有几箱?多数学生都能用算式32+6-4=34(箱)解决。我又问:“其他小朋友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留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思考,果然有同学举手了:“32+(6-4)=32(箱)”。通过留出一定的空白,调整学生的思维,通过静静地思考,对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会带来很大的帮助。
再如,在课堂总结前,我总是先让学生静静地思考1~2分钟时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而不是得出问题,直接让学生回答。留出这段空白,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整理知识的机会,让他们顺着教学思路梳理知识,得出结论,为以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四、留出空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自觉审题的基础上,探索解题方法,发现新的知识点。经过一阶段培养,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问题。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很多题目中,教师可以先出示题目条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进行列式计算;还可以让学生改变某一个条件,再进行解决问题。还可以采用题组对比,如出示:(1)动物园里有大象10只,小象比大象多3只,小象有多少只?(2)动物园里有大象10只,小象比大象少3只,小象有多少只?先让学生自行解答,根据学生不同的答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学生们也很纳闷。这时老师留一段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异同点。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更深刻地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又如,在教学《循环排列规律》时,最后可以留一段时间安排让学生在手帕上设计有规律的图案,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把自己设计的过滤说给同学听一听。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品质。
五、留出空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很多教师采用的都是即时性评价,即对于学生的成绩、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当一个学生的回答符合老师的教学预设时,有的老师马上给予表扬,这时往往其他学生会舍弃自己原有的思路,这样教师就会扼杀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如,在教学《大数的认识》时,有这样一道练习:2□000≈2万,方框内可以填哪些数?当我一出示题目时,有位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报出答案:1~4。这时我也听到大部分学生随即肯定。但是我没有即时予以评价,而是问:“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这时,有位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认为0也可以!”我没有立即肯定与否定,而是让学生自由讨论。学生通过争论,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一环节我合理地运用了延迟性评价,从而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思考、激烈争论的空间与时间,从而获得了更多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课堂上应当适当地巧用延迟性评价,从而引导多数学生达成共识,再进行肯定评价。
当然,不是“留白”留得越多越好,留得过多过长,往往会出现课堂结构松散,这就需要老师把握好“留白”的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教学内容而定。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淼满目前。”国画大师巧妙聪慧的“留白”给我们以美的熏陶和艺术享受,而我们课堂上的刻意“留白”给学生留下的,内容更为宽泛,意义也更为深远。最大化地发挥课堂效率,并且真正意义上实现:留一个条件,让学生自己去锻炼;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展示;留一个权力,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留白”目的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作者简介: 裘雪姣,浙江省慈溪市城区中心小学,小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