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负,从作业改革谈起

2013-04-29崔瑜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3年6期
关键词:常规作业改革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课程改革的深化为教育送来了空前蓬勃的春天。心有多大,课改的舞台就有多大——作业不应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和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作业观”的探索与实践牵一发而动全身,成为宽城区深化和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以下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 作业改革的缘起——提供“轻负高效”的文化土壤

宽城区作为中国教育学会教改实验区、省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中,针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主题一直在积极探索。文化是课程改革的一个背景,是课程政策和课程制度的“土壤”。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是看这“土壤”能否为新课程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能否促进学生和谐高效学习。对此,我们从“两个一”入手,打开课程改革的新局面。

(一)反思一种理念: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成长

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工作进行反思,梳理中发现,在如火如荼的新课改活动中,作业设计仿佛是被课改遗忘的角落,与新课程理念存在着很大差距。表现在内容上依然为“巩固知识”服务;形式上多是简单、机械的课后练习;对作业的评价方法只是一元地依据标准答案打个对错,缺少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多元评价。此举极大地压抑着学生的个性成长,制约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人才培养的步伐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看来我们的作业设计也应该像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一样,来一场真正的“革命”,让学生的生命力得以开发、灵气得以展现、精神世界得以张扬。

(二)搭建一个平台:辟实践场,营造创新的舞台

诊脉过后寻良方。我们欲在小小作业本上做足大文章,为学生搭建实践、创新的舞台,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二、作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具体做法——让孩子们诗意地飞翔

首先,我们确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内涵、明确了“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统一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的价值取向,继而从实际出发,拿出了《宽城区中小学作业改革的实施方案(试用稿)》。围绕试用稿我们先后召开了三次基层教学校长例会,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校本研修的氛围中,这既是三次例会,又是三次学习;既是三次碰撞,又是三次修改,更是三次完善。从多个层面征求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改革思路,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方案所遵循的指导思想是:以课程纲要、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以教育的发展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个性化作业形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方案所研究的内容是: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在研究和探索中,在小学作业的设计意图、设计内容、设计形式、作业评价方式、探索新课程倡导下的作业设计规律。

三、作业形式的研究与实践——有心栽“花”花会开

在《宽城区中小学作业改革实施方案》总体框架的引领下,从教研员到教学校长至教师三个层面,均对学生作业改革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实践中我们逐步将作业划分为四大板块进行研究,即常规作业、长假作业、短假作业和专题作业。

(一)常规作业——力求“小作业”做出大变化

常规作业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经过研究与实践,我们总结出在常规作业设计时注重“两要”,坚持“三看三结合”。两要:即常规作业内容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常规作业设计要注重知识性、讲究系统性、注意层次性。三看三结合:即从作业内容上看,可以考虑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制作作业和表演作业相结合;从作业发生的场所看,可以考虑课外作业和课堂作业相结合;从作业承担者角度看,可以考虑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相结合。三种做法使常规作业焕发活力。

1. 常规作业中的共性作业。依据求质、少量、高效的原则,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2. 常规作业中的分层作业。在共性作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种形式的分层作业。

3. 常规作业中的特色作业。依托教材,结合生活进行拓展延伸。如“为古诗配画”、“购房理财计划书”、“我为学校规划未来”,自己动手制作知识卡片……

如,我区数学常规作业中的《数学日记》,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分析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同时将观察到的、感悟到的、记录下来。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

(二)短假作业——拓宽孩子的认知渠道

短假作业主要集中于“清明”、“端午”、“五一”、“十一”等假期之间。节日特定的人文气息将带给孩子们精神的熏陶与心灵的净化,使学生在短暂的假期里闪动智慧的火花,体味短假的乐趣!

在操作时突出“四性”,实现“三放”。四性:即在时间、空间的利用上要突出弹性;在作业形式的设计上要突出个性;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悟性;在学生学习效果的表现上要突出灵性。三放:即放松学生的精神,创造完成短假作业的良好环境;放飞学生的想象,打破“齐步走”的作业内容,构建自主的学习空间;放宽学生的视野,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是特长的学习内容,激发生活中感知知识的兴趣。“四性、三放”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突显个性,激发兴趣,有所感悟,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长假作业——让作业充满文化意蕴

漫长的假期生活,既是学生调养身心、休闲娱乐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系统感知,融入社会,开发潜能,凝炼储备,升华实践的有效时机。

我们总结出长假作业中的“一个超越”、“两个密切”、“三个延伸”。即超越教材、课堂、学校的局限,打破学科界限,体现长假作业的综合性;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密切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长假作业的生活性;向生活领域延伸,向科学领域延伸,向社会活动领域延伸,体现长假作业的实践性、时代性。通过“一个超越”、“两个密切”、“三个延伸”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学习资源,赋予学生时代感。整合多学科,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维思考,培养学生用自主的态度参与,用合作的方式探究,用研究的眼光分析,进一步认识生活,了解世界。让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宽城区朝鲜族小学利用长假组织开展颇富民族文化特色的作业活动。如,《购房、装修》、《节约用水》、《朝鲜族泡菜》、《民族传统面具》、《紫菜卷饭》等。

(四)专题作业——借助网络空间分享学习的快乐

专题作业的设计既要做到两个面向,又要做好两个交流。一是面向学生,即从学生的兴趣、经验、基础出发,让学生用知识来解决自身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圣诞节来临,可与语文、英语老师联系,布置学生以祝贺圣诞为专题的作业,主要有:搜集圣诞节的来历、世界各国圣诞节的风俗习惯、学生给圣诞老人写封信等,由于对此项作业十分感兴趣,使学生增加了阅读量,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二是面向社会生活,以社会问题为出发点,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定期围绕某一专题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剖析,提出自己的对策。

交流之一:是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利用班级博客进行网上学习和交流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带来的便利,分享班级博客带来的快乐,体验写作成功的乐趣,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丰富,增强班级凝聚力。

交流之二: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点评别人的研究成果。

我们先后开展了三次区域性的作业展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作业改革深受学生、家长、教师的欢迎。它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主意识,提高了孩子们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教师不断创新学科作业布置的内容,并在作业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根据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使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成为学生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这样的作业不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人生需要。下一步的作业改革工作我们将突出作业的系统性、实效性,丰富作业的结构,更大效应地发挥作业在学生学习以及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中的作用,使小小作业本真正成为课改的大舞台。

作者简介:崔瑜,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宽城区教科所所长。

猜你喜欢

常规作业改革
常规之外
快来写作业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作业
别受限于常规
改革创新(二)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