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画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2013-04-29郭彩萍
早期教育将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通过合作绘画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合作是指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的孩子分别组成若干个小组,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在老师的引导和协助下进行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我在绘画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一、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绘画,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美术教学的弊端,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美术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幼儿依其绘画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绘画小组(每组3~6人)
1. 让孩子们理解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在活动《快乐的节日》中,为了让他们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我把他们按能力搭配,分成了两大组。要求是:每20个小朋友为一组,共同合作完成作品,我也参与到其中一组,帮助和引导他们完成作品。最后大家一起看看,比一比哪一组的作品最好。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一致认为我参与的那组作品,画面干净,构图比例合适,内容丰富。而孩子们自己合作完成的作品:颜色不和谐,画面凌乱,分布不均匀,还有部分事物和主题没有丝毫联系。大树长到了天上,白云长到了地上,甚至有的孩子为了抢占一席之地而发生争执把画纸撕破。这些充分说明他们在绘画时,只顾自己画自己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集体意识。我在请画得好的孩子介绍经验时,他们说首先要先协商、再分工操作绘画,每一组的所有小朋友是一个集体,大家要相互合作才能画出好的作品。通过这次活动,我让孩子们明白了分组绘画活动中合作的重要性。
2. 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合作方法。首先,大家应该协商确定绘画的内容,不能独断专行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强加到其他人身上。其次,是在绘画时要充分发挥个人优点,让作品效果达到最佳。思维活跃、有创新能力的多在绘画内容上动脑筋;懂得构图且动手能力强的承担小组画的主体创作;绘画能力一般的可以添画白云、太阳、小草和小花一些小事物;涂色均匀的孩子可以承担涂色任务,这样合作绘画才能顺利进行。
3. 设定岗位,分工明确,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教师在建立小组时要注意幼儿的能力、个性的差异,设定岗位,分工明确。如,我在组织主题活动《我的家乡》时,首先把全班45个孩子分成9个小组,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把不同能力、性别、个性的孩子分配在一组,然后根据好、中、差水平,选择组织能力强、绘画水平略高、乐于助人、有合作创新意识的孩子担任组长,让组长分工并和自己的组员协商构思来完成作品。面对小组组内应当解决的问题,要做到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合作活动,即使是画得差一点儿的或平时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也应让他们参与其中。
4. 展示小组合作画,增强合作意识。每次小组画活动结束后,我会请每一组的组长和组员一起拿着大家共同完成的作品到黑板前面,逐一让孩子们欣赏,并请每一组派出的代表,向大家介绍绘画内容和设计特点,通过相互交流体验审美乐趣。在交流过程中,还要让孩子叙述完成绘画作品的过程,特别是在绘画时组员意见不合时,是如何达成一致认识的,通过回忆让幼儿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
二、集体合作
当小组活动进行到一个阶段,孩子掌握了合作的方法、能熟练地分工进行5~8人合作组绘画、10~15人合作组绘画或20~25人合作组绘画,教师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原有小组合作绘画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全班幼儿集体合作绘画。
甘州区第一幼儿园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上开展了以大班幼儿为主的合作绘画活动——《我的家乡》,各班孩子全员参与,积极配合,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将自己心中最美的家乡景色绘制到了画布上面,最终共同完成了14米长的巨幅画作。“润泉湖公园”、“滨河新区”、“土塔”、“木塔”、“钟鼓楼”、“湿地”、“山丹马场”和“七彩丹霞”,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在孩子们手中一一展现出来。通过画面,大家对家乡、张掖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的主动性。
合作绘画是一种有潜质、有生命力的绘画形式,相信它将为幼儿开辟更广阔的天空,放飞每一个孩子想象的翅膀。
作者简介:郭彩萍(1984-),女,汉族,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第一幼儿园,小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