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希尔达?杜利特尔诗歌中女性主义思想

2013-04-29岑艳琳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诗歌

岑艳琳

摘要:希尔达·杜利特尔作为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女诗人之一,其言简意赅、用字简练的诗歌风格,将其诗歌中描绘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其詩歌创作生涯中,早期的意象派诗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褒奖;在其后期创作中,诗歌风格发生了极大地转变,尤其是诗歌中潜在的女性主义,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在讨论希尔达·杜利特尔诗歌中女性主义思想的过程中,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其深入剖析。在希尔达·杜利特尔的观念里,语言不仅仅是父权社会中钳制女性的工具,同时也是女性对此用来反击的有力武器,因而在她的后期诗歌创作中,主要以关注女性为主,下文将对此作详细论述。

关键词:希尔达·杜利特尔 诗歌 女性主义思想

在整个诗歌领域,希尔达·杜利特尔(Hilda Doolittle,1886-1961)一直被人们誉为优秀的意象派诗人之一,然而通过阅读不难发现,在她的诗歌中,女诗人凭借自己特有的创作眼光,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现象的细致描写,把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将女性主义与大自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将自然看成是女性主体与欲望的投射。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传统主流文化中对女性的定位。然而迄今为止,受文化发展背景及文化地域的影响,我国学者至今没有对这一领域进行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生态主义进步和文学批评主义的发展和进行。因此,本篇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中的批评理论角度出发,对H.D.进行解读,对其诗歌中女性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究,揭示女诗人渴望解放女性,解放自然的愿望。

一、生态女性主义在H.D.诗歌中的体现

在整个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其基本组成元素是自然和女性,并且这两者之间拥有着非常微妙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研究,应从上古时代开始,在当时,女性孕育、繁衍及滋养后代被认作为女性具备的天性,人们在对其开展研究时,习惯性将女性的这一功能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联系在一起。而在西方的古希腊神话中,人们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地比喻成女性,将土地比喻成女性肌肤、水系比喻成女性身体中的血液、矿藏比喻成女性子宫中孕育的孩子。

受生产力水平的影响,早前的人类对自然界始终存在着一种敬畏心理,因而人类开始崇拜具备繁殖能力的聚集群落中的女性;然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逐渐开始弱化,男性逐渐占据了劳动的主导地位,再加上人类野心的不断膨胀,对自然界的统治与征服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女性的地位也由此受到影响,最终屈服于男权主义之下。

H.D.在开展诗歌创作时,孕育生命的“母体”或“子宫”成为其诗歌创作的主要源泉,女诗人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与大地这个“母亲”有着直接联系,其诗歌题材不乏自然景物。在其诗集《海园》中,女诗人结合自身童年的回忆,将自然界中的石岸、森林、鲜花等进行了深刻细致的描写。而在H.D.的创作意识中,习惯性地将人与自然安排在荒凉贫瘠的地方,而通过深究不难发现,作者对这些场景的安排并非偶然,而是女诗人对男性主流文明的讽刺与嘲笑。在这一思想体现上,尤以H.D.的《城市》为代表。在该诗中,女诗人将厌恶城市的情感清晰地流露出来,例如女诗人将城市比喻成多条结构相似的街道,将城市人比喻成丑陋的灵魂,将城市的房屋形容成没有任何美感。这些语句在表达女诗人对城市生活环境厌恶的同时,也表达了她渴望挣脱家庭束缚走向狂野大自然的强烈欲望。例如H.D.在《山林仙女》这首诗中就这样写道:

翻卷起来吧,大海啊——

把你的松针翻卷起来吧!

把你那大堆大堆的松针

向我们的礁石上泼过来吧!

把你的绿色也往我们身上摔吧——

让我们被枞叶的漩涡覆盖吧!

在这篇简短的诗歌中,诗人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林”比作“大海”,并结合着诗歌意境,对景物进行了拓展,如将“松针”比喻成“绿色的波浪”,将“我们”比喻成海边的“礁石”,而在这些景物的描写中,诗人将这些惟妙惟肖的景物与自己的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在H.D.的诗歌中,自然景物并不是唯一的描述对象,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及自然天气都是诗人的创作对象。

从H.D.的诗歌中不难看出,在她的思想意识中,女性与自然之间天生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男性相比,正是这种紧密联系,让女性更加亲近、向往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相比,自然万物是平等存在的,是没有等级之分的,人类在大自然中生存,作为自然中的一份子,应该顺从自然,与大自然中的其他万物和平共处,而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

二、双性同体思想在H.D.诗歌中的体现

双性同体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西方文学。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柏拉图就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双性同体是人类生存中最理想、圆满的状态。与此同时,在对双性人进行解释时,柏拉图认为双性人在没有情欲的驱使下,能把力量和热情投入到更有意义的行动上。

而在H.D.诗歌中,她将这一理想化概念变成了现实,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希望两性和谐相处的愿望,并通过具体的方式,将这一抽象理念准确地描绘出来。与传统写作方式不同的是,女诗人在描写自然与女性身体的过程中,将自然看成是女性主体与欲望的投射。在H.D.看来,符合传统审美标准的家庭花园所拥有的“美”是无法评估的,是令人“窒息”的,而女诗人自己所渴望的美则是更为活跃、更充满野性的狂野的美。

在《花园》这首诗中,女诗人就对传统意义的美进行了挑战:

你如此清晰,

玫瑰,刻在岩石里的玫瑰,

就像雹子般坚硬。

我能从花瓣上刮下颜色,就像

从岩石上刮下斑斓的色彩。

假如我可以折断你,

亦或我可以折断一棵树。

如果我可以动,

我可以折断一棵树,

我可以折断你。

在传统的对玫瑰的描写中,玫瑰一般都被认为是花中貴族,在人们的印象中始终是“高贵”、“华丽”、“脆弱”的,因而人们在描写玫瑰时,习惯性地将玫瑰与女性的柔美气质联系在一起。但在H.D.的笔下,诗人将玫瑰比喻成“雹子”般坚硬,是不可接近与触及的,与传统玫瑰相比,岩石裂缝中生长的玫瑰,除了具备朴实、清晰、坚硬的外在形象外,更具备天然、纯洁的内在吸引力。而无论是在人类的思想意识里还是在自然界,人们在谈及玫瑰时,习惯性地将其与“女性”或“爱情”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很大程度上,玫瑰留给人们一种“娇小”、“脆弱”的形象。在H.D.看来,传统意义上的玫瑰都是花瓣稀少、刺人的、瘦削与饱受蹂躏、不为人珍惜花。然而在她的诗歌《海玫瑰》中,诗人打破了传统玫瑰留给人们的印象,通过大胆想象的方式,把“玫瑰”这种花从花园里解救出来,歌颂玫瑰的时候,又赋予了它们全新的审美与意义。

玫瑰,刺人的玫瑰,

饱受蹂躏,花瓣稀少,

瘦削的花朵,单薄,疏落的叶子。

比一根茎上唯一的

一朵淋湿的玫瑰

更为珍贵——

你给卷入了海浪中。

开不大的玫瑰

叶子这样小,

你给扔到了沙滩上,

在风中疾驰的

干脆沙粒中

你又被刮了起来

那芬芳的玫瑰

能滴下这样辛辣的,

凝于一片叶子中的香气?

从这首《海玫瑰》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通过自己对玫瑰的独特理解,对玫瑰进行了重新诠释,赋予了玫瑰新的“形象”,并由此体现出女诗人在创作中摒弃传统文化中女性温柔形象的统一定位,通过对女性的突出来改变人们对传统女性的形象认识。此外,诗人在《海玫瑰》中,凭借自己特有的语言描写,赋予了玫瑰阳刚之气,将伍尔夫“雌雄同体”的主张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女性主义批评对审美的要求。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文学作品的发展、创作历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艺术与自然之间呈现出息息相通的关系。在H.D.的诗歌中,大自然带给女诗人的不仅是一些创作灵感,更是给予了女诗人艺术真谛的抽象理念。换而言之,H.D.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自然的“复制”,同时也是对自然万物的“投射”。 H.D.在她的诗歌中,将自己对自然界的喜欢、牵挂、热爱全方位地表现出来,并通过对自然事物的刻画与呈现来表达自己对女性不平等社会地位的强烈不满,即是对“父权制”下男女社会地位严重不平等的强烈批判,并由此抒发作者对人与人、人与其他生物体的平等追求。

参考文献:

[1]王薇.希尔达·杜利特尔对男性神话的改写——H.D.诗歌中的“海伦”形象[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2]南宫梅芳,朱红梅,武田田,吕丽塔.生态女性主义:性别、文化与自然的文学解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王薇.论希尔达·杜利特尔及其意象派诗歌《山林仙女》[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4]格里塔·戈德,耿娟娟.生态女性主义的新方向:走向更深层的女性主义生态批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5]Morris, Adalaide. How to Live / What to Do: H.D.s Cultural Poetics.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3(12).

猜你喜欢

诗歌
诗歌不除外
马元诗歌10首
诗歌写作怎样学?
诗歌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每一个“远方”都唱出了自己的诗歌
跟着诗歌畅游道里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