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说阅读题的解题策略
2013-04-29纪勇
纪勇
阅读小说,基本要求是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察觉环境描写的意图,体悟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更高要求是对作者在小说中体现的思想感情或者小说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做出价值判断、审美判断;对小说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进行审美分析等。应对高考,同学们做到这些还不够,还要了解高考命题要求和相关答题技巧。
一、明类型
高考小说阅读题主要有四种类型:简答题、分析题、鉴赏题、探究题。
1.简答题。这类题要求对小说文本的某一个细小环节的理解做出明确回答,问题指向明确,思考范围相对清晰,从各个考点都可以设题。如2012年辽宁卷第11题(3)小题:“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题目涉及小说细节描写,问其作用,只需要概括回答就行。2012年江西卷第16题:“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分析情节的作用,需要根据全文思考。2012年江苏卷第11题:“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变一种命题方式,就是“小说所描写的小城生活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这是对小说中有关内容的概括。2012年福建卷第14题:“小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造成此悲剧的外在原因有哪些?请概述。”这道题虽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且只要求“概括”,但实质上具有“探究”的味道。指向明确“悲剧原因”,范围清楚“外在”,也就是找出当事人自身以外的原因。
2.分析题。这类试题,要求同学们按照题目指向,紧扣文本内容,从不同角度发现其包蕴的内容,得出由现象到本质的结论。往往是从问题出发,深入一步要求,不仅要写出结论,还要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如2012年高考题中,全国新课标卷第11题的(2)(3)小题,辽宁卷第11题的(2)小题,江苏卷的第12、13题,江西卷的17题都要求分析,尽管题目的具体表示方式有所区别,但基本要求一致,答题思路一致,要么提出一个问题再做点要求,如“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要么直接要求分析某个问题,如“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3.鉴赏题。要求就小说中的某一人物或思想情感或表达技法或语言特色做出自己的理解欣赏。如2012年辽宁高考第11题(4)小题:“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要求欣赏小说标题的命题艺术,它要求从文本延伸出来,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结合自己的情感活动来表述,也就是要求考生调动自己的感情因素,投入作品之中,进行赏读活动,这是文学鉴赏一般的要求。2012年江西卷:“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这道题从一般分析进深一层,要求谈自己获得的启示。
4.探究题。就小说中的某一个问题,做研究式分析,即根据一定的理论原理分析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般探究的都是有争议的问题,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1题的(4)小题:“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强调有明确的观点,有具体的理由。所谓具体,就是要细致,最好分条列出,要结合文本分析。也有的题目对有争议的问题作方向性限制,如2012年江苏卷第14题:“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二、识题点
考题命题语言常会有点小变化,但基本问法是有一定规范的,我们看题目,就是要识别这问题所指考点是什么,根据所指作定向思考,才能保证答题准确。
1.人物形象分析与概括。这类题主要可从三个方面提问题: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赏析刻画人物的技巧,分析作品塑造这个人物的目的或作用。“特征”包括外在和内在,“刻画”主要指直接刻画和间接刻画。“目的或作用”主要为表现某思想意识、价值观、人生观,反应某社会现状,寄托某种情感。
2.小说情节梳理与概括。一般而言,要看得出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要能分出情节与细节的区别及其作用,要理解情节也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情节的作用无非是两种,形式的和内容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的,都需要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3.环境描写方式与作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性格形成背景以及暗示作品主题等。自然环境具有渲染故事气氛、调节叙述节奏、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等。
4.主题思想理解与评价。小说的主题思想往往是隐蔽的,需要根据作品整体结构、人物形象和情节、细节的描写等进行具体分析、推测,看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
5.艺术手法分析与鉴赏。这是一个涉面比较广泛的考点,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方法、修辞手法、艺术特征构思技巧、语言特色等等,而每一项里面又有诸多分类。做好这类题目的前提是熟悉这些内容的具体内涵。
三、知方法
1.知问法。题目问法不同,对答题的要求是有所区别的。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1题(3)小题:“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要求回答的侧重点在“性格”,如果换成“请分析小说中的马裤先生形象”,那么,要求回答的范围就要宽泛得多了,其思想风格、形式特点、所作所为、存在意义等等都在思考之列,需要全面分析。“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这个问法非常具体,实质是在考查对小说细节描写目的与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
2.知想法。所谓知想法,是指知道命题人的想法,把握我们答题相应的思考方法。如2012年辽宁卷第11题(4)小题,我们要从问题中揣测出,命题人的想法就是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有创意的解读能力。我们的答题“想法”就应该是从阅读全文出发,寻找与题目相关的信息,揣测爷爷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所包蕴的深沉思考,得出自己的一种理解。
3.知答法。不同的问题,回答的方法是有区别的,要用“专业”的答题思路和答题语言回答问题。如2012年江西卷第17题,根据题目要求,应该有简要分析才对,不能只有简单的概念,要分开“特点”“效果”作答。试题提供的参考答案“情节发生逆转”“具有戏剧色彩”等都只是思路,答题时还需要稍作分析,也就是对原文相关内容做简要分析,以得出上述结论。
四、巧答题
1.按步骤。一般要做好三步:初读原文,大体了解,形成完整印象;针对题目,再读原文,搜取相关信息;针对问题,合理组织,书写试题答案。如2012年福建卷,做题前需要通读全文,了解这篇小说的风格,初步感知它的意旨倾向,再根据题目搜寻有关“造成悲剧”的原因和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的信息,再组织文字书写答案。
2.抓三点。答题时要紧扣问题抓三个要点:提问点,看命题人从哪个角度命题,意在考查什么,要我们答到什么程度,如用词上的“简要概括”“简要分析”“进行赏析”都有着不同的要求,答题时务必注意。对应点,在原文中寻找命题信息区间,有些题目设计多处,要找全,不要疏漏。关键点,即与题目答案相关的词句段,抓住了这些内容,就能据此组织答案,或能引发联想得出答案。
3.巧书写。阅读题的答案,有的可以直接摘抄原文词句作答,有的可以利用原文语句组合作答,有的可以化形象为抽象转述作答,有的可以整合文意,用自己的语言作答。答案写法一般可有两种:先概念后分析式,先分析再总结式。如2012年福建卷第14题的答案:恶劣的社会环境造成了这个悲剧,①世人妄评,徒增阴影;②传媒推波,形成重压;③别人嫉恨,暗箭伤人;④错误归因,雪上加霜。其间再稍作故事概括也可。也可倒过来写,先列述四个原因,再做一概括。
语文答题,必须强调语言通顺,再追求有点文采。过去有人强调“采点给分”,一些答案“点”是有了,但“文”没有。这是十分不好的现象,语文毕竟要有语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