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3-04-29朱金花
朱金花
摘 要: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自然科学。要学好科学课,就必须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通过自主、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训练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充分动手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口、耳、脑等各种器官,使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习兴趣;探究活动;信息素养;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5-0078-03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教学中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自2004年9月起,我有幸承担起了小学科学课的任务,亲身经历了科学与自然课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的区别,探索和体验了科学课的教法、学法与评价。实际教学中,我尝试着以教材为平台,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本着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的原则,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加强了学生探索、实践能力及科学素养方面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和做法谈一下。
一、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对学习对象孜孜以求。科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形式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课内外结合,培养兴趣
《标准》中指出: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更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就非常适合于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从中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植物的身体》一课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带来了“小铁锨、皮尺、剪刀、彩笔、白纸”。上课后,我又发给每小组一个放大镜,说道:“同学们,咱们出发吧!”学生们惊奇地问我:“老师,咱们干什么去?”我很风趣地说:“这节课,我们到大自然中玩去。不过,玩的目的是:研究一下我们身边的植物,看看他们的身体有什么特点?把你们的观察发现及时记录下来或画下来,你们能做到吗?”学生们大声回答道“能”。于是我们一起走出了教室,走进了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他们象放飞的小鸟一样,有的拿着树叶翻来覆去地看,有的量树干,有的用放大镜观察树皮、观察树根、花瓣,……待回到教室让他们汇报发现成果时,他们个个说得津津有味,画的更是丰富多彩。我们一起轻松地总结出了一株完整的植物的组成部分。
再如:教材中的《土壤里有什么》、《秋天到了》、《冬天到了》、《春天到了》、《夏天到了》等课,在教学时我都用了同样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做了充分的探究。学生们通过在大自然中无数次的放飞,探究到了大自然的许多奥秘。他们能不热爱“科学”这门功课吗?
(二)学玩结合,培养志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材中有些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处理,学生更乐于接受,引导他们在玩中进行科学探究会使他们情趣盎然。如在教学《有趣的石头》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情境:当学生通过分组探究,找到了石头在颜色、质地、硬度等方面各有不同后,我及时点拨学生:“想不想玩玩这些石头?”同学们的回答当然是“想”。接着我说道“游戏的名称叫‘找朋友。规则是: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石头分分类,并说出分类标准是什么。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学生在极其兴奋的状态下给石头分起了类,气氛十分活跃。通过玩一玩,说一说,学生了解了石头的多种分类方法,如:按颜色分、按大小分、按硬度分、按光滑程度分、按组成颗粒分、按遇盐酸的变化分、按放入水中冒不冒泡分等。
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石头的各种分类方法,学习情绪十分高涨,更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情感施教,激发兴趣
科学教材中每一单元前都有几行文字,话语亲切、和蔼,又富有情趣。教师运用这些语言优美的情感教材进行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我有时用教材中的文字,有时根据情况灵活更换内容,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教学《水是生命之源》这一单元之前,我出示了这样一段小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小诗并猜猜这首诗赞美的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出是“水”。然后请学生怀着对水的感激之情齐声朗读小诗,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于是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水的知识学习。
二、科学探究活动突出“开放、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活动自主化又是科学教材编排的显著特点之一。针对开放性的内容,实际教学时,我通过自主、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训练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下面是我在教学《有趣的石头》一课时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探究活动的做法和体会:
(一)引导学生开放性地提问题
上课后我说道:“ 同学们,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石头装点着美丽的大自然。关于石头,你们想研究些什么内容呢?”学生思考片刻后,提出了以下问题: “石头是怎样变光滑的?”,“颜色不同的石头的内部组成情况是不是一样?”,“不同的石头的坚硬程度是不是一样?”,“什么样的石头是花岗岩?”,什么样的石头是页岩?”……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二)引导学生设计开放性的研究方案
学生提完问题后,我说:“你们想怎样研究石头?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小组内研究兴趣相同的同学可以相互合作,设计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后,学生想到了以下研究方法:“我们想用眼看一下石头在颜色上有什么不同。”,“我们想用锤子砸一砸,看哪些石头能砸的动。”,“我们想把石头摔坏,看看它的里面是什么样子。”,“我们想用小刀在石头上刻个画、写几个字。”,“我在课外书上看过,盐酸滴在石头上会冒泡,我想试一试。”……
(三)引导学生自主地选择方案进行活动
活动的方案设计有多种,如果让每个小组去尝试每一种方案,肯定会出现研究不深、研究不透或是研究不完的现象。所以,我允许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去研究。
由于在教学中实行了开放的策略,学生没有了精神压力,没有了心理负担,思想上没有了包袱,自然就想出了这么多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真正把更广阔的探究空间还给了学生。
在教学《木头》、《陶瓷》、《金属》、《玻璃与塑料》时,我都应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目的去设计探究活动的方案,使学生有目的地去探索,真正成为探索的主人。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民主、 融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索自然的奥秘,很好地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交流汇报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按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科学课大致可分为实验课、考察课和阅读讨论课三种类型。教材中的《认识太阳》、《植物王国》、《航海家的发现》等几课就属于阅读讨论课,这种课型主要想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选择并确定学习内容,能自己动手搜集、分析、整理大量的信息材料,形成科学的认识态度。下面就结合《认识太阳》一课谈一谈我是怎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
(一)课前搜集,让学生领悟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
我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太阳的一些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指导学生搜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有:查阅书籍、报刊,听广播、看电视,向他人咨询,上网查询等等。让学生在搜集活动中有所发现,增长知识。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教师也应树立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意识,课前也应大量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为课上指导学生梳理知识奠定基础。
(二)课中交流,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首先是小组合作,筛选信息。
我们搜集信息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寻所需要的,从中寻求答案。所以在本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大量有关太阳的资料,下面就请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整理搜集的信息,看能解决刚才提出的哪些问题?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杂乱无章的信息中筛选出对本节课有用的信息,供下一环节使用。
然后是汇报交流,梳理信息。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通过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让学生能较全面地了解某一方面的信息,扩充个体的信息容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通过信息化的交流梳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得到了表达、传递和利用,认识到信息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和主动意识。
(三)自由活动,传播信息
交流梳理完信息,并不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教师要通过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把目光指向更广阔的领域,自由涉猎,广泛汲取,做到以一点引一串,以一串带全面,让学生继续搜寻信息,举办信息交流会、写出科学小论文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运用,提高处理信息的技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了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我说道:“本节课咱们交流了通过各种方式搜集的有关太阳的这么多信息,你愿意把这些信息告诉给更多的人吗?那你打算用什么方式告诉他们?”这激起了学生应用信息的火花,想到了多种传播信息的方式:“我想读给他们听听”,“我想广播一下”,“我想做张手抄报”,“我想发电子邮件、写信”……
(四)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靠老师长期的指导和培养。在课的最后我说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太阳的知识,然而太阳仅仅是银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银河系又只是宇宙中的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并且课件出示了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图片。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获得了搜集信息的方法,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四、通过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布置实践性作业时,在内容上注意了新颖性、趣味性,在形式上突出了多样性。实践性作业的内容是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而选择的。作业强调的是“做中学”、“学中思”,在让学生充分动手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口、耳、脑等各种器官,使多种感觉器官并用达到开发智力与增长知识的目的。
(一)实际应用性作业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和科学的力量。当他们在应用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后,不断进取的火花即被点燃。如:学习“热空气会上升”后,我让学生解释“暖气片为什么要安在墙的偏下方?”,“抽油烟机为什么要安在墙的偏上方?”……学习了“水的毛细现象”后,问学生:“为什么砖铺的地容易反潮?”,“卫生纸为什么能吸水?”……学习了“纺织材料”后,让学生答:“为什么内衣用棉布,而外衣一般用尼龙或涤纶做?”……学生在解释的过程中,科学知识便得到了应用,在应用中,科学的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因而学生学习科学的目的自然就更明确了。
(二)操作实验性作业
科学教材就很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每一课的最后都安排了拓展活动,结合实际,我安排学生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学习“雨有多大”后,我布置学生每人制作了一个雨量器,并选择了一个下雨天,我们一起测量了雨的大小,学生们兴趣很高。在学习“做一杯饮料”后,我布置学生课后自己做一杯饮料,把你的饮料配方写出来,比一比谁的饮料既色泽好,又营养全面,结果学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饮料。再有课后为自己设计一件又软又薄的保暖内衣;做一个地球仪等等。经过评比,评出了“小发明家”,“创意最佳作品”奖。从他们的作品和创意来看,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蕴藏着很大创新潜力。
由于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了给学生更多的探索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探索者”和“小发明创造者”,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不仅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而且活跃了思维,加深了理解,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各种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了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科学的兴趣,逐步驱使学生不断探索与创新。
在任教科学的这几年里,由于我们师生经常一起学习、 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习科学的兴趣十分高涨。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教师除了要吃透新课程标准,合理利用好新教材外,本身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刻苦学习的精神,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具有一桶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努力,争取有更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