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要贯彻新课标理念

2013-04-29申世伟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科学素质教学理念教学活动

申世伟

摘 要:当前,小学科学课程仍是小学教育课程中的薄弱学科。要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必须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观念,贯彻新课标理念,采取切合课程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理念;科学素质;教学方法;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70-03

从2001年开始,小学科学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课程的定位、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实施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正视和解决。首先,从学校对科学课程的设置和人员的安排来看,小学科学仍然不属于学校与学生认定的主要课程,多数小学科学课教师为兼职教师或年龄偏大的二线教师,专业教师缺乏,科学课时被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挤占现象严重。其次,从教师方面来看,目标定位不准确,活动材料准备不充分,不能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第三,从教学实施上来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走两个极端,要么是教师全控制,要么是对学生过于放手;缺乏有效的组织学习的模式等。

要解决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学习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契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采取切合课程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

一、树立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教学理念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对身边的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如果我们错失这一教学机会,儿童的好奇心将因得不到满足而变得麻木。幼儿阶段的儿童,也具备了认识自然的能力,也会形成不少关于自然或科学问题的观念,但这些朴素的、模糊的“前概念”有时与科学的观念不完全一致甚至是相矛盾的。如果我们不及早澄清与修正这些“前概念”,将会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质,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日益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社会。科学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从小抓起”。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课程为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服务的教学理念。

二、明确探究是科学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科学探究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说和猜想→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的过程,所以科学探究目标就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各方面。而且,科学探究目标在小学科学教学各年级各学段的侧重点不同。例如,三年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知道什么是科学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四年级在此基础上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就学习目标来说,一般包括形成概念性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探究的能力和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等。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在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指导启发这三方面创造一种教学平衡,引导学生参与动手的活动,阅读有关资料,开展讨论。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发展。教师要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运用有效的启发策略、充分设计教学,既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被动参与,又要避免盲目追求形式参与的倾向,使学生不仅仅是参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而且还要积极思考,促使有效建构知识体系,并逐步培养兴趣、能力和情感、态度等,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发展,促进知识的增长和智慧的发展。

三、科学课程的“知识”和“过程”要平衡协调发展

过去,我国一直是以“知识”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目标,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科学课程的教学核心理念。后来,虽然提出了发展儿童的“观察、实验和操作能力”,但由于概念的模糊和缺乏可操作的措施,使科学过程的培养显得无力且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本次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在“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前提下,提出了“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的基本理念,即在“做”中“学”科学,且有详细的实施措施和评价体系。温·哈伦说:“学习科学具有双重优点,因为科学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系列思想;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结果。作为一个过程,科学提供了寻找信息、检验思想以及寻求合理解释的方法;作为一种结果,科学是能够用来理解新的经历的思想体系”。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经常总结经验,使得探究过程与获得概念性理解这两者协调一致,平衡发展。

四、探究式课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尽管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不同的要求,但它更需要高水平的组织、计划和安排。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能够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课堂环境,营造科学探究的良好课堂氛围。对于学生任何正确的课堂反应,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进一步阐述,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不要忽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不要只注意个别学生。教师应从目标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对课堂和教学内容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学习的出发点,设计教学过程和探究活动;应该安排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同时也要预设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应对措施,以便减少因准备不足而产生无用环节。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精心设计编排的教学活动,它具有环节设计的严密性、教学方法的合适性、教学思路的明晰性的特点。

五、学生探究技能的形成需要长期培养

每一位学生几乎都喜欢科学,都有学习科学的潜力。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儿童在概念理解、过程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上存在明显的阶梯性。以过程技能为例,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儿童只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探索;中年级阶段可以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公平比较;高年级阶段则可以进行公平测试和规律探寻。但这些潜力并不是说学生已经具备探究能力,更不是教学过程所需要的科学性探究技能。学生科学性探究学习的意识和技能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地培养和反复地强化,而且教师培养和强化的过程应是一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技能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使学生逐步树立探究的意识,掌握探究的方式与方法,并转化成解决问题的可能策略。

六、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拓展探究学习的空间,树立“生活科学”的理念

“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是以广阔的、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为支撑,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所以,我们要建立“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素材进行教学。从“生活科学”的理念出发,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真正的“情境效应”,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情感体验需求,促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使教学获得高效益。

实践告诉我们,仅仅在课堂上对科学进行探究学习是不够的,还应该开展课外的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比如课外观察探究、搜集证据、开展实验等。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学习时,要注重实效性,要及时督促检查,鼓励评价,或以交谈、联系书、家长签字等形式取得学生家长、社会支持。对于那些中长期的探究活动,教师要设计出简单易行的记录单,并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过程反馈,让学生从中得到肯定,获得成功收获感,以激励学生的探究热情。

总之,就目前小学课程的发展状况来说,小学科学课程还属于薄弱学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和不懈努力,科学探究活动一定会真正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主渠道,小学科学课堂也一定会成为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主阵地。

猜你喜欢

科学素质教学理念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策略
高校文科物理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