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低效的成因与对策

2013-04-29刘立新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分组实验小学科学成因

刘立新

摘 要:分组实验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小学科学课程探究的主要形式。但其低效问题十分普遍,主要表现为学生探究的盲目、无效、重复等。分析其成因,采取相应对策,将有助于提高探究效率,保障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科学;分组实验;低效探究;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68-02

综观目前的小学科学课堂,分组实验已成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但其低效现象十分普遍,主要表现为学生探究的盲目、无效、重复等。分析其成因,采取相应对策,有助于提高探究效率。

一、兴趣驱使,目标淡化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实验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刚发下材料,一部分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根本没心思听老师的讲解,也不明白为什么实验?怎样实验?而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实验材料充满了新奇并产生“灵感”,偷偷地做着与探究内容无关的所谓“实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兴趣的驱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动器材上,忽略了探究的目的性。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科学实验探究呢?

策略一:创设情境,引领发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让学生成为研究者、探索者,首先让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问题发现者。“要尽量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产生疑问。”以《磁铁》教学为例:教学伊始,教师可演示“会滑冰的小姑娘”。即在“小姑娘”和磁铁之间放一张纸(磁铁暗藏不显露),通过现场演示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产生问题:小姑娘为什么能在纸上滑动?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猜测可能的因素(磁铁或磁石),为即将开展的磁铁性质的探究做足铺垫。

策略二:明暗结合,出示有序。有了丰富的探究材料,教师还要学会控制材料的提供和发放,掌握好材料的出示时机和顺序,并根据教学活动的展开顺序提供给学生,以提高分组探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仍以《磁铁》一课为例:本课可供学生探究的材料就很多,用法也不尽相同,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就必须分类提供。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性实验和一个拓展性实验,采用了分类包装方法,准备了四组材料。材料一:条形磁铁、大头针,大小铁钉(探究磁铁的磁性传递和磁性强弱)。材料二:条形磁铁、悬浮块、细线、水槽(探究磁铁的指向性)。材料三:两块条形磁铁、多个圆形铅笔(探究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现象)材料四:多个环形磁铁,塑料圆管(发生在多个磁铁之间的相斥相吸现象)。通过四个环节的探究,学生从中发现磁铁的多种性质。

二、重视过程,忽略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实验强调自主性和开放性,具体体现在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研究问题,自己思考实验的方法和选择实验的材料,来教和学的方式更为开放。实验由验证性更多地向探究性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学生在按照自我方法的操作中难免会出现偏差甚至错误,使探究效果大打折扣。

策略一:预设与生成统一。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只强调让学生自主探究,而忽略对于探究方法的指导。因而出现学生的实际操作存在较强的随意性,探究常常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学生的分组实验看似氛围浓厚,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在课前预设时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状况,并备以应对策略,一旦课堂上出现问题时不至于束手无策。

策略二:过程与方法并重。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但注重过程并不意味着可忽略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对于不同的探究内容,选择的探究方法就不同。探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探究的进程和探究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分组实验是一种合作学习。要求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组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与协作,只有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才能完成探究任务。分工不明、各自为政,势必影响科学探究的效果。

策略:明确分工,合作探究。实验中小组成员担负角色有:(1)小组组长:主持制定活动计划,组织、分配、协调小组活动(实验操作),组织实验操作与归纳结论。(2)实验操作员:负责按大家确定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合作进行的实验可由多人组成。(3)实验记录员:负责及时把探究到的信息记录下来。(4)实验监督员:监督员要明确注意事项,负责督促操作有无过失。以上成员采用轮换制,使学生得到科学实验探究的全面训练。

四、结论至上,以偏概全

长期以来,教师把能否带领学生顺利完成课堂设计的实验作为一节课成败的标准。由于教师对探究活动预设不足,使得教学进程难以顺畅。为追求课堂教学的流畅性、科学结论的唯一性而忽略学生生成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为了得到统一的答案,对于不同的结果,不是给予重新实验的机会,而是抓住标准答案不放,科学课堂被标准答案所左右,以偏概全的现象时有发生。

策略一:追求实证,淡化结果。华东师大的吴刚平教授说:“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不是为了观赏。”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不能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牵着学生鼻子走。

策略二:正视异常,科学调控。教师要正视异常结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并认真反思,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再进行重复实验,看看实验的结果有否变化。如果在反思中没有找出产生失误的原因,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给予学生再次探究的机会。

总之,小学科学分组实验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公平学习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得以充分体现。通过分组探究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只有科学、合理开展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才能有效避免低效现象,真正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分组实验小学科学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初探
探讨分组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有效开展初中化学分组实验的策略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