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2011年版课标看小学中高年级识字写字教学

2013-04-29李亮周彦

语文建设 2013年6期
关键词:生字写字识字

李亮 周彦

小学识字、写字教学是一个亦旧亦新的话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颁行以来,特别是今年初教育部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后,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研究和实践识字、写字教学的热潮。2013年3月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南京举办了全国小学语文第四届课堂教学大赛。这是一次以识字、写字教学为主题的活动,旨在推动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的发展。笔者在观课之余,对小学中高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有些忧虑和思考,写下来就教于同行。

一、中高年级是否需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一直以来,似乎存在一种被普遍认同的观点,即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中高年级的教学重点应该转向阅读理解和言语表达,而识字、写字则可以逐步淡出。在这一观点的导引下,中高年级的公开教学中往往鲜见老师在识字、写字教学方面着力。上述判断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却部分地误解了识字、写字教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架空语言文字的烦琐分析推波助澜。我们认为,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应当继续关注识字、写字。《课标》中提出的识字、写字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的要义,应当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充分落实和展开。

首先,汉字的特点决定了识字、写字的“长时性”。吕叔湘先生说,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教会字母和规则就能了事,“汉字得一个个地学”,音形义的关系多样,“如果识字这一关过得不好,读书,作文都有问题”,所以,“语文教学应以文字为重点”。正是汉字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识字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深入的过程。在低年级的初始学习阶段,主要是建立音形义的简单联系,但光有这些联系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识字、写字过程中,学习包括多音多义现象、字形结构含义、语境价值负载、情感色彩褒贬等在内的多方面内容。这些便是中高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任务,也是后续学习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经之途。汉语文化博大精深,识字、写字无法毕其功于一役。

其次,识字、写字的启智、育人功能也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得以实现。汉字承载着民族的传统文化,表现着我们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比如从汉字的发生来看,我们的先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加以提炼而成文字,就成了表达形象和物象的象形,当象形在表达抽象的意思上难以实现时,就有了指事、会意、形声。尤其“会意”的出现更是民族智慧的一次飞跃。会意的造字方式使得汉字的总量虽多,但构成汉字的部件却较为简约,并因部首的分类而构成了一个意义的范畴与体系,这就是民族智慧。学习汉字“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力,还有利于增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这一过程不是在短期内可以一蹴而就的。有些甚至需要在终身学习中日有所进,写字与做人便是个终身命题,无法在低年级实现“完成”。

再次,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年龄特征也决定了必须持之以恒地重视识字、写字。培养识字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识字写字能力等,往往是一个“反复抓”和“抓反复”的过程。比如,尽管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是入学教育的内容,可是由于孩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加上外部的不良刺激干扰等因素,即使到了小学毕业,“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与坐姿”也可能没有做得很好(有时往往还不如刚入学的状态),这些都与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相关。叶圣陶先生在谈到学生写字能力时也说,教师的传授是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这种识字、写字的习惯和能力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充分发展与强化,才能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所谓“幼学如漆”就是此意。

最后,从当前社会的总体书写状况来看,加强识字写字还具有应对社会问题的意义。当“书写时代”让位于“敲击时代”,当信息社会冲击识字、写字教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怎能坐视识字、写字教学被边缘化?

二、中高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起点在哪里?

在本次课堂教学大赛中,呈现出中高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低年级化”倾向,即多见老师带着孩子一起观察识记田字格中的生字,讨论间架结构、笔画变形、部件组成等,相互提醒需要注意和容易弄错的地方,然后描红和临写。这样的教学方式放在中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不当之处:1.停留在孤立的生字新词上,教学的关注点仍然是静态的音、形、义,而中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基本具备这种初始状态的联结能力,本不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而生字词在语境中所富含的潜在意义、情感色彩,以及用词准确所表达出的言语美感,却未能涉及。2.识字、写字教学环节与教学整体的割裂。由于起点失准,识字、写字教学环节未能与中高年级的整体教学实现对接。阅读环节与识字、写字环节的割裂,未能让识字、写字很好地服务于阅读理解,也让识字、写字本身显得与整个教学流程格格不入。这种割裂不仅是课堂教学形式上的,更是语文学习内在线索的错位。3.低起点可以让课堂教学显得流畅,但缺失了真正的学习,学生思维在较低的层级徘徊,教学的发展性不足。由于田字格中的观察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并没有困难,所以“孩子学到了什么”就成了突出的问题。

那么,中高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究竟需要观照怎样的起点?

一是学生经验的现实,既包括获得直接经验的生活世界,也包括获得间接经验的语言世界。孩子有丰富体验的事物,即使涉及生字词,也不需要花费太多口舌去讲解,教师要做的就是引起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关注,理解自然会发生。在孩子的语言世界中,不同文本语境中出现的语汇,有助于辨别字词的动态含义,这对于辨别、理解、运用生字新词有重要的价值。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寻找其间的联系,融会贯通。

二是学段学习的侧重。每个学段的语文学习都各有侧重,都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的不断深入。比如低年级识字“人、口、手、足”,要做到音形义一一对应,但是到了中高年级,出现多音多义的现象,识记生字不仅要了解基本义,还需要理解不同的字义,并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义项,一些抽象的含义也需要抽象思维去理解。写字也是一样,中高年级的书写已经走过了田字格的阶段,个别的间架结构学习虽然仍有必要,但显然不应是主要内容。

三是单元篇章的要求。对于课文中的生字,我们会有所选择地讲解和书写,而选择什么,教师往往凭感觉,即以笔画较多、书写易错的字为重点教学。我们还喜欢从字理、字源上展示文字流变。这些虽然是可选的思路,但单元教学与篇章学习的要求也应有所考虑,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理解,可能是更有教学价值的起点。

三、中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什么”与“怎么教”

中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究竟教什么?这是课程内容的定向与选择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还需要回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上去考量。

梳理《课标》第二、三学段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识字教学应当围绕“主动识字”与“独立识字”展开。具体说来需要考虑这样三点:

一是形成一种意识。要有探索字词背后所表达丰富含义的意识,甚至要把这种意识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成为一种无意识。“言有尽而意无穷”是汉语的特点之一,意合的语词连接方式使得词句有丰富的“言外之意”。体会这种言与意的张力结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主动识字不仅要借助工具书认识单个的字,还需要有沉浸其中,陶冶涵泳,乃至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的意识。曾国藩说他早年读到“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孟子,离娄上》)时并不在意,后来多年在外办事,才对遵守道德与法律有更深切的体会。因此,他认为“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语文学习就是要“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二是发展一种能力,即独立识字的能力。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会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认识生字的读音和意义。另一方面是将生字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在文本情境内的意义,这需要根据上下文去推知和体会,从而进一步领悟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意。如果再有所延伸,就是运用语词的能力,识字并非只是为了“认识”,还要着眼于运用。能够正确、准确、精彩、有个性地运用,是识字能力的最好印证。

三是培养一种习惯。读书莫放拦路虎,遇到生字新词就饶有兴趣地去认识它,这既是一种严谨的学习态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教学,一方面需要培养孩子的基本态度,另一方面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快乐与趣味。切莫把识字弄成枯燥乏味的机械记忆,而需要展现其中的文化意味、审美情趣和字理构成。比如薛法根老师教“请”字,不满足于用“请”组词造句,而是从“请”在生活中的意义着眼,让学生尝试运用于具体的情境。迷路时怎么寻求帮助?学生自然需要“请问”。在语境运用中,学生感受到“请问”这个礼貌用语背后的重要意义,体会到“请”字带来的变化,字就有了生活的体温,学生也自然更有兴趣。

《课标》关于中高年级写字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有三个关键词:美观、速度和习惯。(1)美观。这里的美观已经不是或不能仅是单个汉字在田字格中写得漂亮,而需要着眼于行款和篇章的整体。不仅要关注单个字的间架结构,字距行距以及整体的疏密等更需要关注。(2)速度。硬笔楷书的书写要有速度。这是极容易被忽视的。当前的写字教学往往过于注重单个字形的美观,而让书写过多地倾向于“练字”,一堂课只有几个字的练写,教学效率大打折扣。(3)习惯。要有练字的意识和习惯,提笔即是练字时,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应当成为一种常态追求。

在“怎么教”的问题上,老师的教学智慧各有取舍,但总体的取向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开放,尤其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中高年级的识字与写字,应当更多地放开手,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实践。课堂上的识字、写字教学,更倾向成为一种反馈,学习的过程应鼓励引导孩子独立自主完成。如果在低年级还需要在讨论中“互相提醒”的话,那么中高年级就要做到“提醒自己”了。(2)融合。识字、写字不是阅读与习作的附属品,它有自身独立的价值,但价值的独立并不意味着教学流程的孤立。中高年级的识字、写字需要更好地与阅读、习作等相融合,发挥整体效用。比如借助字源字理识字时,结合文章的主旨,深化理解;仿写续写时关注片段书写的字迹、行款;作文练笔更是一种全面的书写训练。这些结合,不仅能促进识字、写字意识、习惯的提升,也让识字、写字的自身价值与工具价值同时体现。(3)运用。运用是2011年版课标的亮点之一,也是融合的切入点。课堂上不去过多地讲解识字方法与写字技巧,而更多地给学生提供运用词语表达、书写的机会,这种识记和书写的实践也是语文课程实践性的重要体现。

四、“每天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书写要求在中高年级如何落实?

《课标》提出的这个要求显然还有待实践的探索,但有些基本方向似乎可以在这里作些讨论。

第一,10分钟练字不能仅仅局限于“练‘字”。语文课毕竟不是书法课。“为写好某一个字而进行的书写”不是“语文课书写”的主要内容。我们惯常意识里认为,书法对书写的要求并不完全适用于语文课堂。课程标准中要求的10分钟书写时间,包括了所有“书写实践的时间”在内,既有针对性强的“练字式书写”,也有实用性强的“练习式书写”。同时,书写的内容既包括单个的生字,也包括词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而在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练习式、集字式书写更应当成为这10分钟书写的主要内容。

第二,书写实践形式应是丰富多样的。由于中高年级长期忽视识字、写字教学,所以一提出要重视,就显得有些失措,书写实践的形式甚为单一,往往局限在生字词的书写上。中高年级书写实践的形式应当更加丰富多样,除生字词书写外,更多的书写实践还应包括诸如仿写续写、课堂笔记、阅读批注等方面。虽然这些书写实践都是比较常见的教学环节,但以往较少关注学生的书写质量。其实这些书写环节,恰恰就是写字的练兵场,当教师充分重视写字,在每一次批改、展示和评讲时,都对学生的书写给予指导和评价,良好的书写意识和习惯就会日渐形成。

第三,课堂书写要把握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10分钟的书写练习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给学生书写时间、练字时间,而如果数量过多,势必加重书写的负担,容易适得其反。适当的书写量,有助于教师在书写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与习惯,关注书写的过程和写字的质量,同时要将对质量的追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学习中。

以上的阐述都还是具有摸索性的,引发老师对这些基本问题的思考也许更为重要,而在大家的不断探索中,解答也必定会是多元和多彩的。

猜你喜欢

生字写字识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我学写字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生字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