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交流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2013-04-29吴何珍
吴何珍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聚焦学生的“学”,以“学”的活动贯穿“教”的活动。然而,课堂的“活跃”不是衡量学生“学”活动的硬性指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需要对“活跃”背后的价值含量加以关注,这就需要教师的参与,那么教师的参与作用又如何体现呢?结合课例对有效教学中教师的微调策略进行阐释。
关键词:有效教学;微调策略;互照对比;延伸拓展;言语品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伴随着这一理念的实施,语文课堂教学遍地开花,呈现出一片“欢呼雀跃”的热闹景象。课堂是“活跃”了,但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难道就实现了吗?课堂里的“学”难道就是有效果的吗?倘若说,在语文新课改的初始,我们对学生在固有的“正确答案”外的“探究”满腔热情,那么,在新课改“狂飙突进”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语文课堂“活跃”背后“探究”的价值含量。
一、互照对比中,显思维的升华
各种不同思想的交汇能够加快学生的思维进展,提升学生对文本解读的自省能力。教师恰当地添补相关的材料,结合互照对比,能够升华学生的思维,推进有效教学的形成。互照对比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文本之间的对话,更是一种参考、借鉴、汲取和效仿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在与“他方”的观照和审视的双向交流中,自查自省,从而深化对文本的解读,形成创造性的阅读。
课例一:师延峰执教《天净沙·秋思》片段:
当课堂上学生对“天涯”的认识倾向于离家很远、天涯海角时,教师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天涯:
屏幕出示:人言落日是天涯,望尽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宋代李觏《乡思》(材料介入一)
师:“人言落日是天涯”天涯在落日的地方,找得到吗?
生:找不到。
师:但是,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他就是古龙。
屏幕出示古龙对天涯的论述:“天涯远不远?”“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古龙《天涯·明月·刀》(材料介入二)
师:我们来对比这两段话,思考天涯远不远?讨论一下。
生:不远,心在家,天涯近,心在天涯,天涯自然远。
师:说得非常好,天涯和空间距离毫无关系,关键在于心。
……
师:“在天涯”,是马致远的心境,清代的王国维,最后投湖自尽,他时常感觉内心漂泊,当他读《天净沙》时悲痛欲绝。
屏幕上出示一段话:21世纪是一个“漂泊”的时代——当代诗人于坚(材料介入三)
……
点评:通过三次补充材料的介入,不仅充分开发和利用了课程资源,也让学生在互照阅读中激起思想的涟漪,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马致远羁旅天涯,但心系故土的思乡情怀。可见,在学生初会文意时恰如其分地介入相关补充材料,会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课堂趋于有效性。
二、延伸对话中,显理性的发现
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然而,多向性的课文价值还是给实现阅读教学价值带来了难题和困惑,因而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文资源中实现文本教学价值的阅读取向,引导学生体悟文本传递的情意价值和信息价值。
课例二:笔者执教《武陵春》片段:
师:“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它看不见、摸不着,然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此时,愁成了船中的载物,愁有了重量。那么,在古人作品中,愁还有什么写法呢?
生:秦观的《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愁如无边雨丝一样细,绵绵不绝,愁也有了粗细。
生:李煜的《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无形的味道来写愁。
生: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以白发喻愁,突出“愁”之长度。
生:王实甫的“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这是有体积的“愁”。
……
点评:笔者在执教这一课时,将这一环节命名为“妙笔写愁,愁更愁”,抓住“愁”这一有价值的问题,展开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从当时学生的发言内容可见,学生的参与姿态较高,都不同程度地激活各自的“学科知识资源”,并亲身经历和体验了学科知识的发现与形成过程,进而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三、言语细读中,显情感的熏染
王文先生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王尚文先生也说过“只有关注‘怎么说,才能准确把握‘说什么。”可见,言语是语文教学的奠基石,是触发情感对话的锁链。
课例三:方向执教《落难的王子》片段:
全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篇寓言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王子从多愁善感到坚韧、坚强。
师: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请找出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师:你读得很流利。
师: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读的?
生:悲伤。
师:前文提到:“正色道”,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
生:严肃。
师:除了严肃,还有什么?想象王子当时的表情,是面无表情?还是喜悦?还是悲伤?
生:面无表情。
师:哪个字应该重读?
生:受。
师:用“受”组一下词?
生:享受。
生:忍受。
生:感受。
师:把顺序排列一下?
生:享受、忍受、感受。
师:那么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变化?
生:多愁善感到坚强。
……
点评:课上方向老师围绕“受”字,指导学生对“受”字组词,以此让学生去感受落难王子的情感波澜,围绕“正色”,让学生揣摩王子的表情,使学生在言语的赏析品味中,与王子进行平等对话,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理解之余,学生的创造性的阅读也应运而生,可见从言语上入手,出自于文本但是又不限制于文本,语文课堂将会散发出异样的生命光彩。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归根究底,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学过程就是带领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架构知识的同时,去碰触问题的生成和建构,这就是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王森然也说:“实在说来,只有如何学的方法,没有如何教的方法。所以,国文教学种种方法的拟定与实施,无非为‘使学生如何去学的一个问题谋比较适当的解答。”而教师就是这样一座桥梁,沟通“教”与“学”,架构课堂的“效”,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在精神家园的追求中,去构筑一番“诗意的栖居”。
注释:
[1]邹兆文.我们的教学离学生的期待有多远:关于《猫》的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期待视野”的相关度调查[J].语文学习,2008(10).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52.
[3]王文.语文意识:语文教学的阶梯[J].语文学习,2003(5).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J].语文教学通讯,2005(02).
[2]吴永军.再论新课程教学核心理念及其有效性[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2003(09)
(作者单位 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上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