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研究性学习
2013-04-29姜国辉
姜国辉
摘 要: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关键词:高中政治;创新;研究性学习
这种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转变传统的教与学方式,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并使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推广到其他学习方式中去。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要在思想政治课中很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处理好开展研究性学习与教材的关系
课堂教学要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选择研究性学习并不是抛开教材另辟蹊径。就教材而言,常识性、可读性、应用性、实践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特点。就学生而言,对政治课感到难学不在于教材中基本知识掌握而在于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与社会实际活动的灵活应用。实际情况是,学生把教材作为应付考试和简单记忆的工具或全然依赖老师讲解而将教材搁置一边。而经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发现了教材的应用价值,而且通过大量资料的搜集、阅读、分析、整理,以及探入社会实践的调查研究,还能理解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教学计划的关系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要与教学计划基本保持同步运行,如期中、期末考试或单元活动安排等。能否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课题的选题、研究与结题的全过程的时间跨度都要经过缜密的设计。还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底蕴、能力水平与教材内容的相关性和常规教学计划来安排。在大步骤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可以对内容作必要地调整,可以是一课,也可以是两课,还可以是一节,这是结合学生研究的进展情况和研究目的的需要自行安排教学内容。
三、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应试需要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虽然注重过程、应用、体验、参与,侧重知识掌握的准确度和灵活应用情况;侧重逻辑推理能力、写作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侧重研究过程中分工协作、参与质量、组员的内化提高情况和创造性思维和实践,但它并不排斥应试能力。近些年,高中思想政治试题在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辩证的思辨能力等方面区分度是很强的。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优势能力的发现、开发和发展,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的。
四、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心理品质和能力。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学生有主动探索的学习状态,自主掌握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什么课题,通过什么途径与形式去研究学习,应该由学生自主决定,切忌老师包办、代替。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是不成熟、待发展的主体,长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又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如果在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情况下,教师疏于、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将必然陷入无序、无效的状态。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指导学生科学选题,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引领学生探究的价值导向等。
总之,让研究性学习走进中学思想政治课,能改变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实践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学会探究学习。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方式渗透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和成就动机,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者、思考者和发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