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治洲治疗颈肩腰腿痛临证经验

2013-04-29沈海军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6期
关键词:临证经验针刺

沈海军

关键词 杨治洲 颈肩腰腿痛 针刺 临证经验

杨老师认为,针刺手法是一种操作要求极高的外治法,除辨证审因,准确诊断外,其疗效与针刺取穴有密切关系。在20余年的从医过程中:①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指力,只有具备足够的指力才能正确的操作,达到针到、力到、气到的目的;②注重针刺穴位的选取,密切结合解剖,“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和解剖中点结合,在颈肩腰腿痛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杨老师在“颈肩腰腿痛”中的治疗经验从以下方面做以总结。

注重经筋的辨证

经筋的病变和软组织颈肩腰腿痛的病变,主要在人体的四肢、颈肩背腰部软组织内,但二者病变的循行的路线和发病机制则各有特点,筋经的病变由四肢末端的爪甲起始,最后终止于头面,而软组织颈肩腰腿痛的病变则多位于1处或多处肌肉、肌腱、筋膜、韧带和关节囊等易于受摩擦、牵拉和挤压的部位。慢性软组织损伤是运动系统的疾病,不包括内脏器官。从外力损伤到生物学或物理学的变化而造成骨折移位、骨错缝、筋出槽的力学状态改变,以致组织受到破坏,大量细胞坏死、组织液渗出,形成体内病理性异物,刺激组织引起疼痛,产生生物变化,缓激肽类和5-羟色胺类物质释放,刺激人体,通过神经反射系统和体液调节系统,产生病理变化,如瘢痕、粘连,从而形成新的病理因素。也就是中医所讲的“瘀”,即“不通则痛”。

注重治神与守神,注重针感,善用行气法,强调手法补泻

杨老师认为施针时要重视“神”,强调守神与治神,包括医者和患者,首先医者要心定神宁,聚精会神,细心操作,持针有力,观察形色,专注于病所,体会针下感应,使其气至,得气后慎守经气,力贯全针。正如《灵枢·邪客》所说:“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素问·保命全形论》曰:“经气已至,慎守勿失”。其次,要求患者体位要舒适,神思专一,体会针感,积极配合治疗。《素问·评热病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通过调整机体的气机,调动机体的内因,提高抗病能力以驱邪外出,即“治之于外,调之于内”。

针感是指针刺入腧穴后,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酸、麻、重、胀等经气感应,也就是所谓“得气”,《标幽赋》说:“轻滑慢而未来,沉紧涩而已至……”。针刺的气后要善用行气之法,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由于针刺经络传导的程度不同,因此得其后要通过手法使气至病所,即使不能直达病所,也应该使针感向病灶方向传导。如《金针赋》云:“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双手配合,针尖向病灶方向略作倾斜,押手可加压辅助,按压远离病所端以闭经气,刺手运气于针尖行针得气后,持针不动,促使经气运行,使气至病所,对于有些气至较慢者,押手配合循经轻弹催气至病所,此法对常见颈肩腰腿痛性疾患和急性扭伤、肌肉痉挛等引起的颈肩腰腿痛效果明显。

针刺补泻是针刺治病的重要环节,正确运用针刺手法是针刺治疗的关键,正如《难经·七十八难》曰:“得气,因推而纳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杨老师认为针刺的力量和方向与手法的补泻密切相关,向内向下者为补法,可由浅入深,下插推进使力向内以得气,或在针刺深度不变的情况下,捻转和提插的方向与力量向内向下、持续内顶、欲进不进者为补法;针刺的力量和方向向外向上、欲出不出或由深出浅、上提外拉、欲退不退者为泻法。补法操作可引阳气入内,往往能激发经气,起扶正补虚之效,泻法操作能可驱邪外出,能激发经气,起到泻实而不伤正气之效。

与解剖相结合,治法灵活多样

杨老师在常见颈肩腰腿痛的治疗中密切与解剖相结合,临床上充分应用“中医辨证,西医诊断”,采用“以痛为腧”(阿是穴)针刺的办法,配合具体解剖位置,寻找其首末中点,采用先刺首末,再针中间,即:“截头、斩尾、断中间”的办法,留针10分钟,用泻法,部分再用按摩手法,对于一些顽固性的颈肩腰腿痛患者,采用黄瑞香2ml、曲安奈德1ml、维生素B12 1ml做穴位注射共5天,然后黄瑞香4ml、维生素B12 1ml做穴位注射3天,最后用黄瑞香8ml穴位注射,1个疗程13天,大部分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甚至临床症状消失,部分患者于第2个疗程只采用针刺治疗,治愈率可达>75%,好转率可达>90%。对于急性扭伤的患者,通过准确的问诊、仔细的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的方法,“以痛为俞,以知为数”。如“骨错缝”者,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情况,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一般应用手法复位,即能做到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急性软组织损伤所致者,采用针刺与理疗相结合,选用经外奇穴、阿是穴等治疗,针刺时应用泻法,并要求患者在治疗期间或治疗之后,充分休息时间约2周左右,基本能做到临床治愈。对于急性扭伤后未及时治疗,迁延不愈或慢性劳损所引起的颈肩臂痛、腰腿痛患者,临床证型表现为“本虚标实”者,除“以痛为腧”采用“截头、斩尾、断中间”的办法外,选穴时配以颈、腰椎夹脊穴,针刺较深,可令患者有“窜麻感”沿上肢或下肢放射,针前或针后辅以推拿按摩手法,且以具有补法的手法为主,如应用摩法、擦法、揉法等,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典型病例

在从师过程中,积极应用杨老师所授技能和临床经验,在临床治疗中深刻体会到了精髓所在,并收到良好效果。

例1:患者,女,36岁,因在擦地时由于地滑,不慎扭伤腰部,经人介绍来我科就诊,患者来诊时腰部疼痛剧烈,表情痛苦,不敢活动,以手叉腰行走,站立时髋膝关节呈半屈位,双手扶膝以支撑,检查时患者腰部僵直屈曲位,后伸活动明显受限,触诊棘突间隙无明显变化,其L4~5棘突旁压痛明显,舌质暗,苔薄白,脉涩,初步诊断为“急性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根据“急则治其标”“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的治疗原则,取腰部压痛点最为明显的“阿是穴”进行针刺,行泻法,然后選用经外奇穴“腰痛穴”进行针刺,并在针刺过程令患者行主动腰椎功能活动及完成蹲立姿势,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第2天复诊时,应用推拿手法在充分放松腰部肌肉后行卧位腰部斜扳法,患者临床症状无安全缓解,治疗后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即愈。

例2:患者,男,38岁,因工作劳累后出现胸背部疼痛,疼痛呈刺痛,咳嗽、喷嚏时疼痛较剧且痛引前胸,检查时发现T6~7椎棘突间韧带上深压痛,并且在患椎旁开约0.5寸许可触及条索状软组织异常改变,并可触及患椎棘突略高起,舌质黯,苔薄白,脉涩,X线检查未见病理改变,初步诊断为“胸椎小关节错缝”。根据“急则治其标”“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的治疗原则,取背部压痛点最为明显的“阿是穴”进行针刺,行泻法,缓解患者疼痛,然后令患者俯卧于按摩床上,行推拿手法充分放松背部肌肉,再令患者深吸气,在呼气时顺势双手叠掌垂直向下适度按压病患处脊椎,可闻及“咔哒”声,再行局部放松手法,治疗后嘱患者劳逸结合,加强胸背部肌肉肌力锻炼,即愈。

猜你喜欢

临证经验针刺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李鲜教授运用神术散临证治验浅析
张靖敏教授治疗肝郁脾虚型经间期出血经验举隅
哈萨克医家运用放血疗法的治病经验
丁义江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证经验
郁宁汤治疗抑郁症的临证经验
张国泰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经验精要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