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班级管理:教师的“行走方式”要改变
2013-04-29陈川
陈 川
摘 要:高职班级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内外结合、宽严结合,培养拥有强大自信力和感召力的班干部,切实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打造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班集体。关键词:以人为本;班干部;直面对接 张丽钧说:“如果我们把学生比作学校的‘产品,那么,学生身上的基于学校精神文化的言行举止便是学校的‘商标,便是学校品牌形象的最好诠释。我们的‘产品时刻在用正面或负面的行为诠释着我们的文化。”从言行举止方面打造高质量的“商标”和“产品”,其责任责无旁贷地落到了班主任的肩上。小学如此,高职学校亦然。一、一种更为明确的界定与指向——以人为本高职学生年龄一般为18~23岁,正处于身心易变时期,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的耐受度差。面对这群活蹦乱跳的“易变体”,高职班主任要做好“号脉”的充足准备。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应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创设一个理想的高职班级管理环境,关键在于教师的“行走方式”要变一变:1.一种“以人为本”理论支撑下的行走比如:个性差异与多元互动,感性和情感,复杂化和多样化的心理……优秀的教师一定会对学生的情感和心理世界予以高度关注和警觉,一定会对由于性别和性格差异所造成的体育基础差距,进行人性化评价,并进而制定更加周全、更加成熟、更接近“本真教育”的体育发展“菜单”。2.一种“内与外相结合”的行走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自卑、抑郁、焦虑、情绪波动等几乎成为部分学生的“常态”。鉴于此,应采取多维度、多侧向地与学生交流沟通。电话、书信、网络……都可以“一显身手”。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并且充满浓浓的亲情与爱意。3.一种“规则与宽容相结合”的行走所谓“规则”的一面,师生必须以此耳濡目染,行以成之。所谓“宽容”的一面,主要体现在:(1)在管理艺术上:反对强制,提倡陶冶和启发;(2)在师生关系上:确立起对话式的平等合作伙伴关系;(3)在问题的处理上: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现实生活。不论是何种形式上的“行走”,师生彼此间一定要敞开心灵。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一场相见,更是一场相遇。只有打开心门,才能关心彼此。“一旦关心和投入成为风气,任何事情都有可能。”二、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班干部不可或缺当下,“单打”、孤军奋战的局面已经不能适应班级管理。实践证明,班级工作只有从“由外而内”转变为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才更有效果。班级管理:创造一种支持性的班级管理生态,彼此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班干部的立足点: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班干部与学生交流形式:平等与合作、协商与切磋、讨论与补充、肯定与欣赏。在这个意义上说,要特别注重班干部的成长培养。比如,在处理问题上,通过对症下药法、换位思考谈心法,心平气和地与同学交流,消除隔阂、分歧,化解矛盾;在工作方法上,引导班干部通过“计划—修改—实施—总结”这一螺旋上升的路子提升素质,对“眼花缭乱”的班级事务去做准确而细微的甄别、诊断和梳理,以此散发出温馨适宜的班级温度;在心理疏导上,通过冷静忍耐法、精神胜利法、心理调解法,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一颗“同理心”,保持内在的强大、丰富和精彩,如此,方能淌出一条渐行渐宽的班级管理之路。三、一条让师生窃喜的路子——和现实直面对接三年制高职学校的最后一年是社会实践活动。高职学生的所学所得,必须投入真实可见的现实中去验证、去探索、去挑战。班主任应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强、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实习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要注意二个维度。维度之一,多一些实际要切合学生和实习地区实际,不求大不求全的噱头。优秀的班主任总是引导学生将实践的切入放小一些,把实习活动做精做深,以小见大,容易出成果,更容易浮沉历练。其实,早在实践活动以前,班主任就该和学生达成共识:只有打点好了“内环境”(即学校习得的技能),才能在面对“外环境”的时候,有足够的自信,才能显现出从容、淡定和智慧。维度之二,多一些“选择”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内在的真正需要出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发展“菜单”,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实践目标和期限,自主选择实习内容及开展实践的途径与方法,多一些“平视”,少一些“俯视”;多一些弹性,少一些刚性;多一些个性的契合,少一些天性的“相悖”。直到有一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位置,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离开了现实生活的教育,将显得粗糙、苍白和单薄。教育应当是和生活的相遇,和现实的深度对接。窗里窗外,课内课外,都应该成为学生身心、情感、思维被锻造的地方,当然也是守住自己、守住每一个有意义的日子和地方。高职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方法很多。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顿悟、行动,在教育细微处去弥补曾有的教育的残损,必将收获到更多;教师的“正能量”和“正环境”也必将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之中,并且享受到货真价实的教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