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
2013-04-29辛成凤
辛成凤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情况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讨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和战略原则。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概念在全国的全面推广,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问题背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对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对当前小学教学情境,开发问题背景的教学技巧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尚未得到普及,本文在开发问题背景的学习情况下,就如何促进小学教学质量的改进进行了探讨,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在提出数学问题的情况下,一般学生的思维处于起步阶段,有探索新知识的创造倾向,目的是在这种背景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出发现今天研究探讨数学问题的各种数学公式。因此,创设情境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通过学习任务来开展,必须把重点放在教学课程内容上。否则,即使是在教师拥有最好问题的情况下,也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创设数学问题的课堂模式,可以避免“学生心不在焉”的尴尬,可以让学生将精力都投放在课堂上。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应该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拥有自然萌发的参与感,从而可以顺利地进入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状态。因此,创设的数学问题必须是新颖的、独特的、生动的,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思维阶段分为:发展直觉行动思维—直觉思维和所遇到的具体形象思维—具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等三个阶段。以新生和二年级学生为主,是一个直观的动作思维,随着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增加,进入三、四年级,并逐渐开始具体的形象思维,到了五、六年级,具体和抽象思维逐渐成熟,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在学生脑中形成。也就是说,低年级学生比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更关心的是“好玩、有趣、新奇”的问题,如,动物、游戏、童话;而中年级学生更关心的是“有用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高年级学生更感兴趣的是“具有刺激性”的问题。通过教师开发问题;背景,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在生动、有趣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1.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问题情境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发问题背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在新课程理念要求下,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运用更生动具体的故事。教师创造问题情境是课堂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这就是问题情境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依赖于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情况下。但从目前发展初等学校数学教学的情况来看,问题是对于情况的认识不足以及一些教师在不是充分了解问题的情况下,创设错误的问题情境,从而严重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2.问题情境设计要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如果一个教师讲课过程中,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需要记住定理、公式,很快就会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问题和实际生活情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3.把问题情境故事化
听故事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事情,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儿童的需要用他们喜爱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眼球,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审美观。开发问题背景,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4.把问题情境活动化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并和小组伙伴密切研究,可以让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进入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考虑到内部语言模式内的情报过程和外部动作的情况下创设的。实践活动开发问题背景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大脑中形成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记忆,这样记得最牢。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对社会生活得以了解,让课堂学习贴近生活,从而提高教学课堂数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玺恩.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王付宏.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滨海港经济区中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