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的性质”说课

2013-04-29闫立娟

新课程·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说课体会教学方法

闫立娟

摘 要:通过“铁的性质”说课,探索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说课;铁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体会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铁》是高中化学金属元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它和钠、镁、铝构成比较完整的金属知识体系,而钠、镁、铝都是主族元素,唯有铁是过渡性元素,加上本节课就使金属元素丰富而完整起来。

2.大纲编排意图

从知识的内涵看,铁是过渡元素中重要的代表,是金属元素的延续和发展,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已经对金属的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2)使学生掌握铁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情态、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把化学知识、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材

通过教材的分析学好铁的性质,存在“两易两难”。

两易是:其一,有良好的铺垫作基础——金属的通性;其二,有足够的理论作指导:原子结构理论,氧化—还原理论。两难是:其一,实验多,化学反应方程式多;其二,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多,而氧化性、氧化能力又有强弱之分。

教学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铁与不同氧化性物质反应得到不同价态铁的化合物。

三、说学生

对学生现状作了具体分析:

学生在学习《碱金属》《镁、铝》两章已初步掌握了主族金属元素的性质,但对过渡元素还很陌生,经过一个学年的高中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学好化学的愿望,尤其是愿意动手实验。

处于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发挥想象力,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在做实验的同时,除了对表观现象的观察外,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一些实验操作,但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思维、学习方法仍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四、说教法

1.教学方法采用问思式与实验探索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教学程序如上图所示:

3.教学过程的设计:

(1)借助录像,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2)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展示样品,组织学生观察铁,归纳出:物理性质。(完成第一次反馈)

(3)引导学生运用原子结构理论,画出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出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这一区域还有什么元素呢?有代表财富的金和银,最硬的金属铬,最难熔的金属钨,“太空金属”钛,像水一样的汞,以及电气工业的主角铜,它们的单质、合金及重要化合物在祖国经济建设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可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中间区域,是含“金”纳“银”藏“铁”之“宝地”。(学习热情被点燃)

(4)根据铁的原子结构,得出铁是活泼金属,因此,学生很容易得到铁的下列性质: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②与酸反应;③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5)铁是活泼金属还体现在,加热到红热状态下与水蒸气反应,对此知识点不要求过深。

(6)教好这节课的关键是抓住铁遇到不同氧化程度物质时得到的产物,而课本上并未安排演示实验,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对此,我设计了一组对比试验:铁与稀盐酸和铁与稀硝酸的反应,设计此试验的目的之一:配合教材,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服务;目的之二,素质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口头,还应贯穿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细节中,做铁与强氧化剂稀硝酸的反应时,把滴管迅速放到一只带有塞子的试管中,避免产生的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用切身的行动告诉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到此教师就应转变思路,考查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设置以下问题:

A.液面为什么下降?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B.为什么液面稳定后,会有红棕气体产生?C.溶液为什么变成黄色?D.塞子为什么一定要塞紧?

通过学生的回答,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如何。(至此完成了第二次反馈)

(7)铁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原理,操作都比较简单,让个别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尝试演示部分实验:如Fe+CuSO4=FeSO4+Cu

具体操作:把光亮洁净的小刀伸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会发现小刀上附有红色的铜,此实验有个恐怖的名称:“魔鬼杀刀”。(学习热情再次被点燃)

五、说训练

以判断题进行反馈练习,理顺知识间的关系,把知识回扣本节课的重点上来,起到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的作用,最后由学生归纳出铁的化学性质。

纵观本节课,有两条主线:一是知识主线,二是能力主线。本节课以铁的物理性质、铁的原子结构、化学性质为知识主线,通过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目的。

六、说体会

1.合理运用45分钟,学生能自学的地方少讲甚至不讲,在教材难点处适当放慢节奏,让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教师适时给予恰当的点拨。

2.引导学生在旧知识的复习中找到新知识的生成点,及时调整思维角度,防止内容简单重复。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镇赉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说课体会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谈“说课成功的关键点”
谈“说课与模拟课区分”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微课, 英语教学新资源
《人体的吸收功能》说课设计
戏曲表演艺术给予我的启示
京剧舞美创作中形式感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