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质不一定彬彬

2013-04-29

新课程·下旬 2013年5期

张 浩

摘 要:文质兼美的美文自然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文与质不可兼得,在不能达到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舍此取彼也!

关键词:文胜于质;质胜于文;质胜兼美

为文之道,各有所见。“质胜于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历来很是得人推崇,形式与内容的相得益彰,自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就中学生而言,以“文质彬彬”要求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和完美,似有点强求。此外,文质合一,强调内外的和谐一致,带有儒家思想的君子礼仪,人文的要求很高,成人都难做到,遑论中学生。

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现在作文教学讲究文从字顺,提倡语文的工具性,此外彰显学生个性也是作文中应该加以提倡的。文和质相得益彰自然好,如果文和质各得其一,也不啻是个好办法。

一、文胜于质

古人尚云“语不惊人死不休”,现在学生为得高分可谓是无所不用为极。高考作文出现甲骨文作文,算是赚了不少大家的眼光。“给作文披上美丽的外衣;作文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凤头,豹尾,猪肚子”等作文秘籍,不光成学生的法宝,老师在作文指导上也如此说。实践和分数最有发言权,也的确有用。在结构上、修辞、引用等上多下功夫,能使作文形式上更美感。

诸如较少使用的板块式、镜头式、标题式、序列式、章节式、演讲式、病历式等等,说不定会让已经看惯了“常规”结构文章的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呢。有一中考优秀作文,全文连续排比段落,极其整饬和有气势,是文章的出彩点,让文章得分不少。闻一多说诗歌的建筑的美,说的就是摇曳多姿的形式,使文章看来很有章法和美感。

二、质胜于文

批阅作文的时候肯定会给学生那些文字动人、词汇丰富的作文给的分要高。文采是作文中不可估量的美学价值之所在。即使是文不对题,文采出众,读来也会让人舒心。现在学生如温室里成长,无什么阅历,也不关心国计民生,有时候只能以文字的堆砌为文。这是个度的问题,过于追求辞藻,言之无物,自然不成。有个文笔不错的初三学生直言:不会写考试要求的作文。有一中考作文,通篇短句子,奇崛含蓄,简洁明快,张扬突兀。是古龙的风格。看其结尾:他在微笑。/你若能看到他的微笑,你一定会觉得他们是天下最亲切可爱的人!/看到他的微笑,所以你还活着,活得很愉快。/但你还是千万不能忘记。/很多人的微笑中都藏着刀。/一种杀人不见血的刀!看完后,让人有莫名的惊诧,但又觉得似有东西很吸引人。其实,该生在课外没少看古龙的书,也没少模仿古龙的风格。依老观念批阅,分不会很高。但就初中生,能如此作文,不也是一种创新吗?在写作中,其实也达到了炼字、炼句的效果。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的要求是多层面的,学生作文的要求不能图全,否则一无所获。考场作文时多角度思考,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力求立意创新,是得高分的必要手段。

三、文质兼美

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甚至将写作与生活孤立化,导致学生作文无病呻吟,淡文采,缺深度,少意蕴,乏感情。叶圣陶说:“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的确,要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就必须深入生活,加强生活积累,增强生活体验。写真人、真事、诉真情,这才是写作教学成功的真谛。

以母爱类为例,此类作文最容易写得虚假和煽情。有学生写自己生病抽血、打针,母亲总不去医院,甚至躲开。孩子不理解,有点怨恨。后来知道母亲不敢看孩子的血,自己待在家痛苦流泪。相信很多为人父母的人都有如此经历,这样写远比“生病后母亲深夜背我去医院类”打动人。

现在许多学生把一些杂志当作写作范本,甚至有些杂志出作文专刊,罗列诸多事例,其中事例可谓情感丰沛,让人泪眼婆娑。学生记了很多,然后拼凑在自己作文里。这类滥情的虚假作文,怎能真正打动人。情感有创设,有过渡,有高潮,有余蓄,应是真实的自然流露。有真的东西,写作就会渐入佳境,如此才能文思如潮时,动笔写作时可写出有情有色、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神形兼备、文质兼美的美文自然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文与质不可兼得,在不能达到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舍此取彼也!

参考文献:

[1]钱穆.论语新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07.

[2]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7-08.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