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卒之荡荡周行道

2013-04-29陈立力

新课程·下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生活化

陈立力

摘 要:由学生对我的一次质问,让我对教与学的模式产生了思考:新课改下师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共同加强,如何建立学生学习的个性模式。

关键词:问题意识;个性化学习模式;生活化

在一次学生的质问下,我茫然了……就在中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天,一位女生挟着她的成绩单走进了我的办公室,迎面就问“老师,态度真的能决定一切吗?”我沉默了,我知道她这一次的语文中考成绩仅仅为82分,这和她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完全不是正比关系。平时宣传的“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此时显得苍白无力。这不仅让一位学生对老师开始不信任,更是对古训的怀疑,对未来生活人生观的怀疑。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难道说“勤能补拙”的良训在今天的语文学习上成了谎言了吗?绝对不是,我认为是我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为此,我对这样几方面进行了研究思考。

一、让问题成为知识的钥匙

笔记是衡量一位学生态度端正的标尺。可我们翻开学生的笔记可以发现:态度端正的写得滴水不漏,凡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重要内容都能见到,可以说是原版的拷贝。就语文学科而言,笔记的内容无非是板书、作者简介、思想内容、重要语句的理解等。如果什么时候我们能在学生笔记上发现他们记录的是预习产生的问题、听课的反思、课后的总结等诸如此类的文字,那应该是我们这些做教师的欣慰之时了。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才能让学生有这样的问题意识呢?

1.教师本身要有问题意识

我们经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如果连教师对课文都不能产生自己独特的思考评价,那在组织教学中,一句“大家读了课文产生了哪些问题?”只能是一种形式,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本得不到培养。

2.教师要保护的学生问题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人的多样性,对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来说应该想到:每个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感悟都是正确的。因此,我们要去珍惜保护学生的问题,可能学生的问题是幼稚的、偏颇的,但只要学生能说出自然有他的道理。一个人没看到过真正的苹果,绝对不会画出苹果。在近几年的习题参考答案上我们经常能见到“言之有理即可”,如果我们在课堂中只会抓住“标准答案”,那学生只能失去对语文的兴趣,慢慢地不敢学习语文了。

3.要让问题贯穿始终

教师在教学前,多会广泛地设计问题。当然,这都是教学预设好的问题,学生也只是在指挥棒下讨论交流。曾经的我们最怕“吊黑板”,觉得教师的威信没了。可想想我们的教学,每节课产生的问题都得到解决,那以后的再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的每节课学生老师要能带着问题展开、结束,这样的学习就无须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了。

二、遵循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

爱因斯坦认为教育的目标就在于培养人的内在自由,而不在于灌输特定的知识,不在于培养专家,并且开玩笑说专家无非是训练有素的狗。我们知道每一位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沉稳成熟的,有幼稚顽皮的……当然,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模式以及接受不同知识的进程也是有所区别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固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他们将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个性当然也就消失殆尽了。

我认为,我们教师可以从这几方面培养学生的个性:

1.让学生“张扬”地学习

竞争一词在当今社会越演越烈,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才济济,传统的“谦虚是美德”固然不一定适应这个社会,你不显露自然有很多的人会去表现自己。因此,我们在课堂内外要放手让学生去表现自己,尽可能地为他们创设机会,让学生敢于挑战,而不是畏缩地学习。

2.突出学习的生活化

作品的完成无一不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构思。为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理解作品的生活联想,让学生在生活感悟中建立起自己的阅读经验。学生有了个性化阅读特点,那我们在教学中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我们要相信学生具有无限潜能。只要我们广大教师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创设出符合学生个性的学习模式,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就不用担心了。

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为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契机,只要我们坚持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就一定能收获很多。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生活化
初中写作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生活化练笔为小学生写作插上翅膀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