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作文想象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3-04-29郑学华
郑学华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从一定程度上讲,学生的作文水平直接体现着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作文素材积累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的作文水平。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感觉作文难,因为没有什么可写,没有素材就导致作文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无法体现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作文素材的引导,特别是要注重对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通过想象,有素材可写、有素材可练,逐步地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想象;能力;培养;策略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扩想
所谓扩想,就是在原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联系生活中的情景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通过情景的深层次构建、细节的经典再现或者人物的语言、表情描述,达到对原文的内容升级,体现学生自身思维的一种想象方式。扩想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细节观念,同时由于有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学生写作起来也相对较为简单。在学期的起始阶段,我们就可以安排学生根据某篇课文或者某首古诗词进行扩想、写作,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作文,完成自身的特有表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观念,让他们集体进行扩写,就能够体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态度以及见解,这对于教师快速地了解学生、接近学生是极为有利的。比如,在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篇古诗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根据这首诗进行扩展想象,诗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夜行的?他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等,让学生进行扩展想象写作。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续想
续想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想象,根据原文的基础进行后续故事的想象。通过续想,就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因为只有对原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对文章的后续故事把握得更好、更具体。比如,在学习完《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之后,笔者就要求学生进行续写,作者与闰土再次见面时的一些场景,人物的表情、对话、心理特点等,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
联想是由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是对事物之间联系的一种思考、一种见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联想能力,以便他们能够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一些事物联系到其他事物,提升他们自身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比如,某个学生在看到竹子是空心的之后,就写出了一段话:“只有虚怀若谷,才能节节向上。”这段话把竹子的特点写得非常准确,同时又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风貌:要虚心求教、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地进步,这就是运用联想之后达到的效果。另外,在学习完某篇课文之后,学生有什么感想、有什么体会,这些都是联想,都可以进行写作锻炼。教师只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予以正确的引导,相信学生就会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写出更好的文章。
四、教师要引导学生补想
补想与扩想类似,都是对于原文进行一些内容的扩展、补充,不同的是扩想需要学生对于全文进行扩展写作,补想也可以针对某个片段、某个情节进行补充说明。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扬科进了地主的食具间不小心触动了琴弦,“在那寂静的夜里,一声呼声引起什么效果?”“食具间的情景怎样?”(仆人见扬科站在那儿,立即揪住他;人们以为有贼来了,都冲了出来……)“扬科这时又怎样呢?”(他站在那儿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呆住了;他瞪着可怜的双眼,任凭别人怎样打他……)在讲课文的同时就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补想训练,课后还要求学生把上面所讲的写成一段话。
五、教师要引导学生假想
假想就是假设,与真相相对。假想即对未曾经历也无体验的事物,凭借想象来假设情况。假想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基因。发展学生的假想能力,对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假想是学生想象能力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假想,学生能够建设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帝国,同时通过假想,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空间以及思维活跃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地培养学生的假想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维度。比如,在学习完《天上的星星》这节课后,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假想:在你的眼中,星空是什么样子的?有外星人吗?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呢?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呢?通过学生的假想来实现他们思维能力的扩展。
总而言之,小学时期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有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教育,相信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加上学生的努力,就会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实现他们作文能力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黄保兵.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想象力.云南教育,2000(23).
[2]李平霞.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教育艺术,2008(03).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