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展评课引发的思考
2013-04-29李腾勇
李腾勇
从2011年以来,我参加了泸州市教学展评课,从这次比赛中,我感受到新课改理念已经融入广大教师的心里,用新教学理念来上课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这场新课改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同时更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和能力的生成。这就要求广大思想品德教师摒弃旧的教育观念,让思想品德课堂真正脱去枯燥、无味、说教的帽子,变成学生喜欢学的一门课程,已经迫在眉睫。以下我就结合我们泸州市思想品德教研活动以及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如何把初中思想品德课上成学生喜欢的课,谈谈自己的一点鄙见。
一、课堂导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明确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悠扬动听有气势的歌曲,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善交益友》的导入时,我创设了一种特殊的情境,多媒体展现臧天朔《朋友》的歌词,然后播放音乐视频,让同学与老师集体唱,通过音乐的感染,学生自然而然切入了本节课的主题,同时要求学生写下他交往的朋友名单。然后教师提问,“你们交往的朋友都是值得真心交往的吗?”“要交什么样的朋友?”“要怎么交朋友?”等,通过问题勾起学生无限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绝不仅是教师说教的过程,更是学生与老师学习互动的过程,是知识再生的过程,是教师导和学生学的过程。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就要转变学生观、教学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通过我实践证明,自主、合作、探究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教学中教师要做到:(1)教师只起导演的作用,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师的引导可以通过学生自主训练、创设情境、小组讨论、学生活动等展开,同时让学生遵循教师设计的问题思路去解决问题。例如,这一节课主要围绕小明寻友之旅而展开。为此我设计了教学情境,把小明的寻友之旅,分为始发站、第一站、第二站、终点站来进行问题的设计与安排,小明的寻友之旅每到一站都有针对性的问题:“什么叫益友?”“善交益友的重要性”“怎样善交益友”“为什么要乐交诤友?”“善交益友怎样区别‘哥们儿义气,江湖义气?”等,一段一段故事、一个一个问题就像一个个不断跳动的音符,撞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忽视及时反馈,忽视学生能力的生成。(2)放权于学生,相信学生,学生能够自行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行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阅读与归纳概括的能力。(3)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情境设计、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相声、小品、名言警示等,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本堂赛课中我主要选择了小明的故事作为主线,在这条主线中,因为小明交友不慎,锒铛入狱,我就进行了小品的设计,同时每一段旅程都有名人名言等,这有效地避免了单一、枯燥,增强了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学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三、注重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遵循此原则,我在教学中努力地尝试。如,本堂赛课中我设计的小明是同学们的同龄人,举的例子是学生同龄人的例子,小品是学生扮演的,列举自己的益友、诤友与哥们儿义气的朋友是自己的,小明因为交友不慎,交了“江湖义气”的朋友,而锒铛入狱也是学生同龄人身上发生的,最后盘点收获的时候,学生对前面写下的朋友进行分类,明确哪些朋友属于益友,哪些属于诤友,哪些属于江湖朋友,这些都是贴近学生实际的。通过这些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联系生活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更有所感,更为所动,从而丰富了学生生活,也使知识在学生生活中成为能力。教育家陶行之指出:“生活即教育。”也许是对现代课堂教育的诠释吧。
四、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
爱因斯坦说:“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与学生知识能力生成之间的关系。只有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使学生心灵得到启迪,才能最终生成能力。当然这种学生情感的体验与师生情感的交流是要有条件的,就是教师要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如,在教学中少一分指责,多一分鼓励,少一分冷漠,多一分关心,少一分伤害,多一分尊重。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打破传统的“只关注优生”的落后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对学习差生和问题学生尤其要特别关注,因为这部分学生成就感少,自己很少受到老师的关注,因而学习的动力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颗爱生如子之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哪怕是他学习中的一点点成就,你的赞许都是对他巨大的鼓舞和支持,都是他一次重要的师生情感体验,都会化作他积极参与学习的无穷动力。记得本堂课我在设计小品时,找了一个女生扮演的是“妈妈”这个角色,当时,我找一位女生,她畏缩不敢,然后我鼓励她、相信她,给她提建议,让她克服自卑心理障碍,结果在课堂上演小品时,她那撕心裂肺的一声“儿子”以及声泪俱下的神态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我想这个女生通过这次与老师的合作,在与师生情感体验中必然触动她灵魂的火花,燃烧起未来学习的信心。表演的成功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鼓励和自信的重要性。在后来的《心声》音乐播放后,我又深情地朗读了一遍歌词,有个男生感动地大哭了,整堂课一片寂静,他勇敢地站了起来,边擦眼泪边说:“老师,我也有交友不慎的恶习,曾经有数次参与偷抢,被国家机关收留过……我想起我妈……”全场听课的师生给予经久不息的掌声激励,我充分地赞扬他敢于面对自己以前的错误,同时我也提醒他要勇敢地走出来,此时他当着全堂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非常勇敢地回答:“我行。”我想此时此刻,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情感的力量,任何空洞的说教此时都变得苍白无力。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生动的情感语言,贴近学生的肢体语言,一丝丝鼓励的眼神,形象生动的学生生活实例,去感动学生,撞击学生心灵,喷射出如火山似的求知欲望,我们的教学才真正实现人本教学,才能塑造人和改造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这句话提醒我们,在教育中必须牢牢抓住情感教育的主线,才能为社会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接班人。
以上是我参加泸州市展评课,再加上平时教学实践得出的一些上好思想品德课的一些最主要的想法。关于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如何使思想品德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课堂,求知的课堂,情感火花爆发的课堂,知识生成的课堂,仅仅是做到:注重课堂的导入、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的运用、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是完全不够的,比如还应该关注学生学法的指导,关注适时的教学评价等。我写本文主要目的是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上好思想品德课最大的感受,且分析也不彻底,理论性也不强,可能还存在一些鄙见,希望大家看了后,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8.
[2]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四川省叙永县赤水镇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