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幼儿直面挫折
2013-04-29金丹
金丹
摘 要:现在的教育环境出现了一些误区:注重生理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重视知识掌握,轻视能力培养。孩子从出生起,就被家人细心地呵护包围着。在注重赏识教育的环境下,孩子在赞美和鼓励中成长。承受不了打击;只能表扬,不能批评;不能输只能赢,这些都是孩子抗挫能力差的重要表现。为什么孩子会这么在意输赢,原因在哪儿?在赏识教育的大环境下是否该关注挫折教育呢?该怎样看待挫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又该如何培养呢?就此谈了认识。
关键词:幼儿;挫折教育;培养
一、探寻产生挫折感的原因
1.“中国式教育”的缺失
当中国的孩子还在暖气房养尊处优时,日本的孩子却在寒冷的室外活动着;当中国的孩子奔走于各种兴趣班时,美国的孩子却花将近一年的时间研究一个知识点,培养与其有关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中国的传统教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中国式的“温室呵护”“重知轻能”给中国的孩子一个怎样的未来?自私?冷漠?脆弱?不堪一击?
2.“包办替代”的恶果
现在的家使长什么都舍不得孩子做,事事亲力亲为。大班幼儿不会系鞋带的、不会剥虾壳的、不会收拾物品的现状比比皆是。家长的包办替代使孩子失去自主尝试和探索的能力,使得一些孩子缺乏积极性,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兴趣缺失”的孩子对一切事物茫然不知,面对挫折手足无措,易产生消极的情绪。
3.“赏识教育”的垄断
幼儿教师都有一个共识,就是现在的孩子说不得了。有时一句简单的话语会引来孩子们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会手发抖,有的孩子会哭,有的会大声叫喊扔玩具,有的甚至会撕扯手里的东西。个性强、自尊心强成了大部分孩子的标志。而父母总认为孩子只能鼓励、表扬,只能“顺毛摸”,赏识教育已被推崇到极致。可是在一味的赏识教育下,孩子自信心是相对增强了,而遭遇挫折的承受能力却失去了。
4.“父母得失心”的弊端
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攀比,还热衷参加各类比赛。获奖时欣喜若狂,败北时捶胸顿足。父母不经意地表情和肢体语言向孩子们传达的是“过重的得失心”,殊不知父母的得失心让孩子们每天生活在紧张和压抑中,他们特别想赢,让父母开心,但又害怕失败无法面对父母,致使孩子敏感、焦虑。
二、提高幼儿抗挫能力的途径
1.延迟满足,学会等待
自我延迟满足(简称SD)是幼儿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进行了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给每一个4岁的孩子一颗糖,可以吃,但只能吃一颗;如果能等20分钟再吃,可以吃两颗糖。迫不及待吃糖的为“不等者”,能忍耐20分钟再吃的为“延迟者”。
调查发现,那些“延迟者”,在十多年后在学业成绩、适应性、应对挫折和压力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
2.培养耐心,学会坚持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耐心与注意力有很大关系。可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耐心不容易培养。作为教师和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成人的榜样作用,做事要有始有终;其次,排除干扰幼儿注意力的一切因素,避免过度疲劳;再者,可以有意识的设置障碍,因为耐心是坚强的意志磨炼出来的,困难的环境能锻炼孩子的耐心;最后,从孩子的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如,孩子不喜欢刷牙,家长可以用一首刷牙的儿歌让孩子爱上刷牙;孩子总学不会系蝴蝶结时,教师可以用启蒙式的方法在游戏中熟练掌握等等。
3.解决问题,学会独立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能否成功解决问题取决于他的经历。成人要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创造机会锻炼孩子。家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试着去解决问题。如,去小商店去买东西、到楼下扔垃圾、自己房间自己整理等。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孩子讨论、模拟,引导孩子在尝试中体验独立解决问题的愉快感受。
4.建立信心,学会自信
在幼儿园中我们发现:自信心强的孩子能大胆面对困难,勇敢尝试。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等都能给予幼儿莫大的信任和鼓励,对幼儿的自我评价有很大的影响。幼儿也会在教师赏识的目光下、支持的话语中,逐步树立自信心。如,在家里,可以拿拿碗筷、擦擦桌子;在幼儿园中,可让幼儿轮流当“值日生”“小组长”等。让幼儿体验成功,感受到“我行”“我能”。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它还需要教师和其他人持之以恒的呵护。
5.负面情绪,学会宣泄
一个成人受到挫折时,他会选择方法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找人聊天、唱歌跳舞、游泳健身等。而当幼儿受到挫折时,他会用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撕扯叫喊、哭闹耍赖、攻击他人、伤害自己等。而幼儿这些过激的行为只会伤害自己,我们必须教孩子宣泄负面情绪的方法。游戏和体育活动是很有效的方法。在幼儿园,“橡皮泥”“扔沙包”“抛纸球”中挤、捏、压、扔、抛都具有宣泄的功能,而体育活动不仅也能宣泄负面情绪的功能,还能培养人的避害能力、抗挫能力、专注力和坚持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市级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