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013-04-29林文华
林文华
【摘要】高三阶段,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是每个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从语文教师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在复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发掘一切德育教材,寻找一切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疏导。
【关键词】德育;心理疏导;语文复习;发掘;德育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三学生很快就要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人生选择。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三学生来说,实在是个难题。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也使得高三学生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在这个阶段,考生的思想极其复杂,出于对未来前途的焦虑,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儿”现象的,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在生活、学习中存在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沟通困难而感到苦恼,等等。如果这些不良的心理情绪得不到疏导和排解,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严重的会引发心理疾患。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关注。
在德育这块阵地上,科任老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是除班主任外又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在高三阶段,语文教师更应该在复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发掘一切德育教材,寻找一切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疏导。
一、做教育的有心人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因此,语文学科在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做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语文教师应该做教育的有心人,凭借语文教材,在课堂上通过动人的讲述,以艺术形象的高尚情操、道德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的熏染。我们平常所说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是德育教育很好的形式。语文老师一定要时时牢记自己的责任,注意提高自己的修养,发挥老师个人优良品德高尚人格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有关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活动
高三阶段,学生的时间是很宝贵的。班主任也会把班会课的时间挤出来给学生看书,科任老师如果长篇大论地讲道理,势必会招来学生的厌恶。其实,“美无处不在,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语文学科的复习资料中,有大量德育、美育、心理辅导的教材;语文复习过程中,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德育和心理疏导。
二、利用现有阅读材料,主动选择蕴含德育价值的阅读材料和作文题、作文素材
在高三语文复习中,经常要进行阅读训练,这些阅读的材料,往往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是德育的好教材。
如陆文夫的《快乐的死亡》,它有一题思考题:本文“快乐的死亡”是单对作家而言的吗?对其他的人有什么启迪作用?它启迪我们不要热衷于表面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而要踏踏实实搞好本职工作做出实际业绩。
如陶行知《创造宣言(节录)》“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既已不平凡不单调了,又何须乎创造。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告诉我们:谁只要勤奋,只要努力,都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如周兴旺的《不该被遗忘的自省》“……每当我们遇到考试失利,求职碰壁,婚姻不幸,壮志难酬等困境时,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努力的不足,实力的欠缺,能力的差距,我们早已习惯在悲伤、沮丧、悒郁、愤懑的同时,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却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乏深沉的自省。于是,我们对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一旦陷于更深的失败或遭受更大的打击,我们惟有自怨自艾,强吞下失利的苦果,从此一蹶不振。”这些话给陷入自卑苦闷焦虑情绪的学生很明确的指导,帮助他们学会在自省中摆脱不良情绪。
一些作文题也能让学生在审题和行文的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寓言故事类作文《狼磨牙》、《驴子的哲学》、《钥匙和锁》、《乞丐打狗》、《斩断缚心的绳索》等,如诗歌类作文题《悬崖边的树》、《露珠》、元好问的哲理诗“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如现实材料类作文《鲍伯·胡弗和机械工》、《“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应定为法定节假日”的提议》、《情感与理智》和《姚明、成龙、苏有朋的慈善事》等。
此外,作文素材的积累和提炼过程,也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得到美的情感熏陶的过程。名言名句中蕴含至深的哲理,名人故事中充满人间正气、人生至理和美好情感,就算是反面现象也是活生生的教材,有争议的事件可以引发对是非的思辨。“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是每个学生手头必备的素材,这些时代人物的事迹和品质在学生不断的品读中逐渐融入到每个人的心灵。
三、随机教育是最好的方式
考虑到学生的时间宝贵,考虑到学生接受的情绪,我会在训练的同时,采用随机教育的方式,用三言两语去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获得人生启示。
有时也许是讲一个熟语,比如讲到“寸草春晖”,我会说“我们都是寸草,我们怎样才能报得三春晖?”比如讲到“迎刃而解”,我会说“学习中,要善于找到‘刃,那么一切问题就解决了。”比如讲“蔚然成风”,我会语带双关“‘吸毒蔚然成风显然是错误的,‘互帮互助蔚然成风显然是正确的。”
有时也许是一次仿写训练,如:仿照下面“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的句式,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我会问“在我们人生的高三中,应该多一些什么,少一些什么?”
有时是学习对联的格式,欣赏到对联“岂无志者能成事,惟有福人能读书。”我会笑着说“看来在座各位都是有福之人啊!”疲累的学生一笑解颐。
有时是阅读诗歌,如《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我就说“我们今天可能是默默无闻,对自己缺乏信心,谁又能说自己有一天不会是凌云木呢?”这是对学生莫大的鼓励。
广州一模中,阅读选考文《蚂蚁》,我发现许多同学在答题时透露出赞同出走、指责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情绪,就在讲评试卷课上赠言:就算自己是一只蚂蚁,也要做一只不断向上攀登的蚂蚁!换位思考:父母在生活中特别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感到压力巨大,能不能“出走”?你是否理解父母?简短而精当的三言两语在高三阶段胜过千言万语,不仅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还能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
总之,只要做教育的有心人,哪怕高三复习得时间多紧迫,学生的心理状况多复杂,我们也能利用一切复习资料,见缝插针,把德育和心理疏导贯穿在整个高三语文复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以崭新的面貌、正常的心态投入到备考复习中。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