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
2013-04-29李硕
李硕
【摘要】文章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它与人的思想、情感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写作应该充分利用和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愉快的情绪,焕发巨大的热情,写出内容充实、情真辞切的文章。
【关键词】作文教学;真情实感;培养;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它与人的思想、情感有着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写作,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所以只好胡编乱造,这样就写不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的文章。
情感其实是可以培养的。我在作文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一、要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没有吃过苦,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们一旦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消极、颓废。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导致很多学生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不少学生心里存在着阴暗面,对生活缺乏激情,这种状态下,他们很难写出内容充实、积极向上的文章,在作文中也难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正面的引导,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态。
所以,我觉得一个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应该是学生的朋友,能够和他们平等地对话,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低谷。我会经常搜集一些感情真挚的文章,在恰当的时候读给学生。我会告诉他们:太阳照耀之下总会有阴影,我们不能总是盯着社会的阴暗面,我们要看到整个大地还是一片光明的。所以我们的内心也应该是充满阳光的,并且要把这阳光洒遍整个心田。只有内心充满光明,有了乐观向上的心态,才能写出积极向上、充满激情的文章。
二、要从课本中汲取情感养料
高中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其中无不倾注着作者深刻的情感。这里面有亲情、友情,还有爱国情,有对于大自然的热爱,有对于社会的深沉思考,所以作文教学应充分运用课文所包含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吸取营养。
在教学《陈情表》时,好多学生对于我所提到的“读《陈情表》而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表示不屑,并予以嗤笑。面对这种现状,我觉得有必要先予以情感的引导。于是我从他们小时候的生活说起,逐渐谈到和爷爷奶奶有关的话题,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爷爷奶奶对自己的关心和疼爱。有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说:“每当放假这一天,奶奶都要到村口等着我,然后接过我的书包和我一起回家。有一次,我和同学去逛街,很晚了才到村口,却发现奶奶还站在那里张望着,秋风中,奶奶的身影显得是那样的单薄……”说着说着,她哽咽了起来,这时全班同学都静了下来,有的女同学眼圈也红了。我趁势导入课文,介绍了作者李密的情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去世,四岁母亲改嫁,是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长大,李密从小体弱多病,一个老人带着一个幼小的孩子生活,其艰辛可想而知。所以李密对祖母的感情是极其深厚的,因此他才能写出这么感人的文章,学生们都表示同意。抓住这一契机,我在课后让他们写了一篇《陈情表》读后感,大多数同学都能在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很多同学都说他们懂得了“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真正含义。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挖掘课本,把握写作契机,进行情感渗透,摒弃程式化的训练,鼓励和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三、从生活中积累情感素材
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库,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的人和事,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喜怒哀乐,面对生活,我们的情感应该是最丰富的。用心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是作文的前提。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激发学生表达情感。”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会鼓励学生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去感受生活,去发现生活之美。只要带着情感去观察,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是有情的。只要细心,我们也会发现“草色遥看近却无”,也会有“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惊喜。只要用心,我们也会体会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温暖;也会感受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亲情、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都是学生作文的重点,而这些都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
生活中有最好的素材,只要学生用心、细心,总会发现属于自己的情感素材,时间长了,积累得多了,自然会写出好文章。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挖掘,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对所写事物激情满怀,才能调动其他一切写作因素有效运转,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有倾诉的需要”。
(责任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