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间喜剧》思想底蕴的思考和剖析
2013-04-29秦银国
摘要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享有资本主义社会百科全书的美誉。这部小说集的视角较之其他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更加犀利而独特,迄今为止,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依旧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本文将对《人间喜剧》的思想底蕴进行全面剖析,并结合其中的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探讨。
关键词:《人间喜剧》 批判现实主义 思想内涵 巴尔扎克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人间喜剧》以19世纪前半期的法国社会生活作为描写对象,多部长篇小说的汇总展现出了当时法国社会资产阶级的勃发展,以及整个社会面临重大变革的深邃内容,并展现了巴尔扎克内心当中对新时代的向往,以及对旧时代的缅怀的复杂情绪。
一 《人间喜剧》与巴尔扎克对封建贵族必然走向没落的预见
封建贵族阶级走下历史舞台的过程在《人间喜剧》一书当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自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贵族阶级所掌握的国家机器,他们的经济基础也受到了严重的动摇。在大革命的过程当中,虽然有过一定时期的王朝复辟,但封建贵族恢复统治秩序的努力却仍然不能达到其目标,而资产阶级对国家政权的掌握却在贵族势力的不断复辟当中更加坚实。
《古物陈列室》作为《人间喜剧》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描写了法国封建王朝复辟时,封建贵族集团为了重新掌握国家权力,维护自身的地位与新兴的资产阶级政治派别进行的较量。被资产阶级自由派讥讽为“古物陈列室”的贵族阶层当中,盘踞着以德斯格里翁为首的封建贵族势力,这些封建贵族们仇视资产阶级,妄图恢复已经走下历史舞台的社会制度。同时,以古瓦西埃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势力同这些封建贵族进行了十分激烈的斗争。资产阶级的集会活动朝气蓬勃,与之相对比的贵族阶级的集会活动则显得十分陈旧。封建贵族势力以高贵的血统为傲,十分轻视资产阶级势力,但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凭借强大的经济基础控制着封建贵族。两大派别相互攻讦,明争暗斗。巴尔扎克在对这种活动的描写当中,体现出了他认为的封建贵族势力必将被资产阶级取代的历史前景。
在政治舞台的针锋相对背后是经济基础上的此消彼长。法国大革命从根本上瓦解了封建庄园经济,而封建贵族在经济上的逐渐瓦解必然带来他们在政治上的逐渐崩溃;新兴的资产阶级则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把自己的势力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巴尔扎克在《苏城舞会》直接描写了封建贵族在“庸俗的、满身铜臭的暴发户的逼攻下逐渐灭亡,或者被这一暴发户所腐化”的可悲结局。
巴尔扎克对封建贵族必将走向灭亡有着十分明确的认识。他在其作品中就直接描写了封建贵族势力的显著变化。贵族们为了能够在新的社会当中生活,选择了放弃出身和血统的观念,同资产阶级势力联姻,以求得能够得到经济上的保障。例如,《老姑娘》一书中,赢得了众多遗产的老处女,为了能够求得在新的社会形态当中生活下去而同资产阶级联姻,抛弃了封建贵族的身份;在《苏城舞会》中, 德·封丹纳伯爵虽然拥有高贵的封建贵族的血统和门第,但当他预见到了封建贵族即将走向衰亡的前途时,选择了允许其子女与资产阶级婚嫁,将资产阶级势力同自己的家门结合,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社会风气的激烈变动,思想观念的更新都没有逃过巴尔扎克的敏锐观察。
二 《人间喜剧》与巴尔扎克对资产阶级的无情抨击
《人间喜剧》对资本主义社会当中人性的异化、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益关系的展现,可谓鞭辟入里。由于充满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当中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反思,因而形成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思想内涵。
1 《人间喜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望情感
《人间喜剧》一书是以19世纪上半期的法国社会作为创作背景的。在19世纪上半叶,资产阶级已经取得了当时欧洲主要国家的统治权,并按照自身利益建立起了一整套管理手段和价值观念。启蒙思想家笔下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观念没有能够成为社会现实,而世风日下的惨淡图景却实实在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以《高老头》一书为例,主人公“高老头”是一名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通过自主经营取得了大量财富的面粉商人,作为资产阶级的一份子,他在自己的一生当中见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高老头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社会当中的成功人士,也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一个代表。但是他对自己的女儿仍保持着十分纯洁的关爱,视自己的女儿为至宝,为自己的女儿提供着优越的生活,并为她们准备了一大笔嫁妆,希望她们在日后能够过上殷实的生活。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足以扭曲人世间最宝贵的亲情,当高老头还有一些钱时,他会得到自己的女儿和女婿的关怀,成为贵族府邸当中的上宾。但是当他不名一文穷困潦倒之时,他的女儿就将自己的父亲抛诸脑后,甚至当在他卧病在床、走向生命的尽头时,他的女儿也没有陪在他的身旁。在全书的结尾,高老头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并道出了隐藏在资本主义社会温情脉脉的假象之后的冷酷的人际关系的真相。
高老头的一生是无数人的缩影,他们生活在一个以金钱为纽带的社会当中,当他们手中掌握着大量的金钱时,他们就有社会地位、就会得到人们的拥戴,被包围在温情脉脉的氛围当中,但是一旦他们没有了金钱,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孤独的死亡和冰冷的面孔。资本主义社会没有能够为当时的欧洲带来和谐、幸福和美好,相反,帶来的只是比封建时代更加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巴尔扎克通过自己的小说展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无奈和失望。作家使用了十分直接的语言描写,彻彻底底地揭露着当时社会的现实,并通过人物前后的思想和行为的鲜明对比,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巨大扭曲作用。小说《高老头》的结尾,见证了高老头的潦倒和死亡的青年最终选择了放弃自己的温情,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一个资产阶级野心家已经在无情的现实之下产生了。巴尔扎克用人物的思想转变体现了自己对现实的失望和伤感。
2 《人间喜剧》对资产阶级的无情嘲讽
《人间喜剧》中除了对资本主义整个社会制度的反思之外,也体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唯利是图、吝啬行径的鄙视和嘲讽。以《欧也妮·葛朗台》一书为例,作者通过对一个极度贪婪但又十分吝啬的资产阶级商人的无耻一生和卑劣行径的揭露,体现了他对资产阶级的鄙夷。
《欧也妮·葛朗台》一书塑造了一个箍桶商人葛朗台的一生,也展现了他通过自己的无耻和吝啬对自己女儿的无情伤害。葛朗台对金钱有着无穷的欲望,他把自己的金钱贮藏在一个金库当中,而对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却保持着极端吝啬的态度。这种吝啬的态度最终毁掉了他内心当中任何一点真挚的情感,甚至到临死时,他看见神父手中的金色十字架也要努力地抢到手里;甚至在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时刻,他还要求自己的女儿管好自己的财产,到了另一个世界时要向自己交账。毫不夸张地说,这种完全被金钱所吞噬的内心,已经不能容纳一点点温情和善良。
巴尔扎克对这种行为无疑是十分鄙夷的,他在塑造这个人物的过程当中用了很多肖像描写的手法,将这个贪婪之人的内心通过十分猥琐的外表表现出来。同时,他还采用了众多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其他人对葛朗台的认识,体现出社会当中其他成员对这一位十分吝啬的富翁的态度,反映着这位富翁的社会形象。人们对这样一位富翁产生的不是来自内心的尊敬,而是将其视为一位能够在无尽的金银当中享尽欢乐的魔鬼。
在嘲讽的同时,巴尔扎克也敏锐地预见到了这种以金钱为导向的价值取向最终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损失。在全书的结尾,欧也妮最终接受了父亲的生活方式,极端吝啬地看守着父亲留下的巨额财富,痛苦地过着自己灰暗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巴尔扎克已经认识到这种拜金主义的思潮最终会导致下一代人生活在无尽的痛苦当中。
三 《人间喜剧》的艺术手法和巴尔扎克的思想内涵
除了在内容上,巴尔扎克通过对资产阶级的丑恶行为的直接揭露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外,他还通过对全文的艺术风格的塑造和驾驭,体现其深邃的思想内涵。这种创作手法同思想意识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人间喜剧》一书的行文结构方面。
在行文的结构方面,巴尔扎克使用了人物重现和对社会现象的分类归集的写作手法,把整部《人间喜剧》前后衔接成为一个在内容上相互贯通,又在思想主旨上前后一致的作品。巴尔扎克的寫作手法显然受到当时蓬勃发展的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影响,他把自然科学的分析方式在文学当中加以运用,并借此研究社会生活。巴尔扎克把全部作品按照“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的类别进行归集,并将人物的生活历程通过前后衔接的故事情节加以贯通。
《人间喜剧》中的主体内容“风俗研究”,又可以被划分为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队生活、乡村生活等六个组成部分,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对法国社会生活的状态加以全面的描摹。这种描写手法并不是简单的一种文学创作技法,而是巴尔扎克对社会形态的认识过程的一个重大突破的体现。巴尔扎克将同一社会历史时期的不同生存状态通过不同的生活场景加以体现,能够帮助作者通过不同的社会侧面和不同的人物的生命历程,反思整个社会的矛盾。在巴尔扎克的内心当中,时代的矛盾和冲突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每一个人,但是不同的生活场景之下,这种时代矛盾又有着不同的体现,只有能够把握不同生活场景当中的不同人物的生活轨迹,才能够对整个时代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人间喜剧》的创作过程当中,巴尔扎克还使用了人物重现的创作技法。所谓人物重现的含义是某些人物能够在不同的作品当中多次出现,并且在不同的作品当中根据其身份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人物形态,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就是为某一作品创作续集。不同的作品在时间上存在着前后关系,某一关键性人物很可能通过不同的作品展现出一个完整的生命轨迹。这样的创作手段不仅让整部《人间喜剧》浑然一体,更让整部作品的主旨更加清晰。
《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就在《纽沁根银行》中重复出现,不过此时他已经由一名学生成长为纽沁根的爪牙,大搞投机行为,成为了一名投机商人。这一人生轨迹的变化过程实际上也展现出了巴尔扎克对资产阶级不断发展,最终成为社会主导力量的必然历史趋势的认识。巴尔扎克就是通过一位这样的人物,展现出了资产阶级富有生机活力、蓬勃向上的一面,也揭示了资产阶级野心家们的无耻和堕落。通过人物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巴尔扎克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观点的把握和认知,这种创作手法也体现着巴尔扎克对社会历史的重要观点。
注:本文系西安外国语大学社科基金资助重点项目《英国小说和非洲英语小说中帝国空间和生态对比研究》资助,项目编号:10XWA01。
参考文献:
[1] 荆煜君:《高尚与卑鄙的较量——谈巴尔扎克的〈夏倍上校〉》,《时代文学》,2009年第5期。
[2] 李菡:《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艺术特色》,《天府新论》,2006年第21期。
[3] 关宝艳:《〈法国文学他化译从〉笔札》,《学术研究》,2010年第2期。
作者简介:秦银国,男,1973—,甘肃张掖人,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2008级在读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语言教学,工作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