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中的中国人物形象分析
2013-04-29杨雯
杨雯
【摘 要】作为日本主要文化传播形式的动漫除了为其带来高额产值外,也在他国形象的形成上发挥着微妙的影响。而动漫中对于中国人物形象的使用和表达,既是对于自身所认识的中国形象的反映,也是对于中国形象的间接塑造。本文针对日本动漫中出现过的部分中国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试图解析中国形象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日本动漫 国家形象 刻板成见
英国广播公司曾委托环球扫描公司进行国家形象调查,调查对象包含28389名世界各国中高层人士,并由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结果:日本和加拿大均为54%并列第一、法国50%、英国45%,中国42%居第五位①。而在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寻求国际认同和自身地位的重要保障,相应的,已经拥有较为先进传播方式的国家,也就获得了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可以有效构建自身所需的国家、国际形象并影响他国形象建设。具体到排名第一的日本,承担其文化传播和形象建设主要任务的,就是日本政府一贯大力扶持并在现今成为其第二大产业的动漫。
占据世界动画市场三分之二的日本动漫,以其精良的制作和引人入胜的剧情在全世界都获得了肯定,即使是在动漫产量第一的中国的动漫市场中,日本漫画产品也占有高达85%以上的份额②。同时,2004年的第十届广岛国际动画节对入场者年龄所做的一个统计,20岁以上的成年人占了80%以上③,表明动漫早已不是仅属于儿童的产业,而是面向全民。所以日本动漫自然也就具有了潜移默化地塑造本国形象和影响他国形象的作用。中国与日本在地缘、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存在联系,有关中国的角色也是日本动漫中的“常客”,这些角色既是中国既有传播成果的反映,展现了日本(以及其他日本动漫接受人群)对于中国的认识,是日本对于中国形象的间接塑造,也是日本对中国认识的二次传播,会对动漫受众产生认知上的影响。所以,对于这些形象的分析,将有助于探索中国形象传播部分问题所在。考虑到动漫题材和风格因素,本文仅以非历史及非中国风题材进行讨论。
一、旗袍与武服
在日本动漫中,不论时代背景设定如何,中国人往往都是以旗袍或古式武服示人,随剧情和身份产生一定变化。温文尔雅的男性通常是长袍,参加武斗者则是功夫装,女性则主要是长旗袍和短旗袍,长旗袍用于大多场合,战斗中通常是加上了局部盔甲或防护的短式旗袍。这种中国服饰的展现毫无疑问是一种长期固化的成见,它向我们传达着两方面的信息:其一,日本以及许多国家都认为中国的旗袍(长袍)和武装是美丽的并能体现中国气质的服饰,武服与神奇的武术的联系令人向往,而女性旗袍的绸缎面料和完美的比例设计,最能体现女性身形曲线之美,加上日本动漫中通常都将旗袍设计为高开叉并配上丸子头,在俏皮中融合性感,既是体现美感,又是对部分受众的低俗诉求的满足。其二,旗袍印象固化会同时产生正负影响。从正面影响来看,历史中上海一带的发展使得当时风靡该地区的女性旗袍被世界熟知,后来,因游戏而闻名的中国功夫少女形象春丽更是加重了人们对中国丸子头和旗袍的印象,以至于旗袍不仅成为日本,也是更多其他国家用来表现中国的标志。这种刻板印象显示了国际上对中国旗袍艺术的认可,对旗袍所具有的中国文化神韵的认同,可以用来作为中国的象征物,而中国也恰巧可以利用此点在旗袍服饰文化上下功夫,让其成为自身优秀文化的代表产品。而从负面影响的角度来看,旗袍形象属于中国过去的形象,这种形象长期传播会给人中国至今仍停留在过去、没有发展的错误认识,如何利用旗袍这一符号来进行创新更加值得思考。
二、武术之魂
过去,中国诸多参展影视作品将中国武术传播到了世界,“KONGFU”一词也成为专门用语出现在词典中,《功夫熊猫》更是成为美国为中国武术的一大宣传。同样,日本对于中国功夫也十分神往,在不同题材的动漫中,中国人往往都拥有矫捷的身手,不同的特色兵器,修行、研习都有超人的毅力,招式也充满中国韵味,这一点上是有利于受众正确认识中国功夫的,但其中也不乏各种改编造成各种问题。首先,在兵器上,日本动漫的武器种类是比较齐全的,除魔法题材外,很少出现空手发出气功波这样的幻想性内容。动画中的物品以及武器使用招式的传播可以扩展受众对中国武术的认识,明确武术也是一种现实的活动,而非想象中的飞檐走壁,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播有引导作用。然而,动漫中的改编又很可能误导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受众。如《通灵王》中,道莲使用马孙刀、持有灵叫马孙,设定为1200年前中国的武将,爱马名叫黑桃,招式名为黄金中华斩舞,但实为刺枪动作,大有拼接改编关羽、马超、赤兔(抑或项羽坐骑乌骓)等一干历史故事的架势,如果受众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接受这种设定,就会认为中国历史上真有一名叫做马孙的武将。其次,动漫中的武术使用往往不合时宜,在现代甚至未来的故事背景下,角色都在使用枪支甚至人形兵甲机器的时候,中国人仍然拿着刀剑出现。这样的过度使用会产生中国人仅是蛮横武夫,不懂得与时俱进、善用科技的想法,更加固化中国还停留在过去时代中的认识,产生更多成见,这也提示中国在武术传播上需要更加合理合宜,以免造成负面效果。
三、神秘主义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各种哲学、宗教、学说也引来许多外国人的关注和研究,这些长时间积淀的深邃文化由于难以理解,又经常给人带来中国文化神秘莫测,高深玄幻的印象,在日本动漫中,这种认识也经常被表现出来。在《黑执事》中,向英国贩卖鸦片的中国商人刘,身穿长袍,每天都脸带笑容,极少睁开眼睛,功夫了得。他预感到自己即将死亡,对妹妹蓝猫说出一段“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此之谓物化”的一段《庄子·齐物论》语句,加上美轮美奂的迷离画面,让人也仿佛陷入这种无法理解的梦幻场景中,觉得刘是一个深不可测的高人,而后他在身受重伤时淡然地牵起妹妹,轻轻说声“来吧,我们继续做梦吧”,遂双双投海,留下无尽韵味。同样,在《恐怖宠物店》中,开设在纽约中华街上什么要求都能满足的宠物店主人D伯爵,也是一个身穿中国风长衫的美艳男子,售卖会变幻的宠物,并签订一个契约,一旦违反将出现不可承担的后果。如在“daughter”一集中,丧失爱女的海德温夫妇买到了一只和女儿一样的兔子,要求不能给蔬菜和水以外的食物,但最终夫妇无法抗拒兔子的要求给了糖果,导致丈夫被吃掉,表达溺爱也是对孩子的伤害,而D伯爵也成为神秘和恐怖的代表。这种神秘主义的中国形象同样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神秘会引起探究,这种神秘表达可以引起更多国家及其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也自然会有更多人主动学习真正的中国文化,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主要哲学思想的传播,以便于消除对中国的误解,更好的理解中国。但与此同时,过于神秘只会造成更多误解,由于动漫的电视线性传播特点,在播放难以理解的中国文化内容时,只会留下当时观看的情绪和浮光掠影的理解印象,造成更大的误读,还有可能过于神化中国文化,造成受众在真正学习后又发现不尽如人意而失望,形成抵触情绪。由此,对于神秘感的使用,还需要全面的考虑。
四、中国问题的被动反映
每个国家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也往往复杂,并非一时能够解决,但由于西方媒体长期的负面报道,使得中国的一些问题被他国误解,造成诸多国际交往障碍,这些问题也在日本动漫中被表现出来,形成二次传播,使得负面印象更加固化。在《叛逆的鲁鲁修》中,中国成为世界三足之一的中华联邦,领土接近曾经的元朝版图,这一点表现日本依然认为中国是会主动侵略和扩张势力的,同时,扩张了的中华联邦却是仍然保留了皇帝和宦官的腐朽国家,天子是个不懂事的女孩,并且可以随宦官的意愿准备新的天子,而宦官也愿意卖国求荣,杀害天子,整个国家人民贫穷羸弱,甚至在那个设定为人形兵甲的高科技战斗年代,中国暴动还在使用啤酒瓶制作的微型炸弹。在中国武官黎星刻与ZERO的中华大战中,星刻和香凛利用一个因偷工减料而导致粘稠的灌溉地牵制住了对手,使对方无法预料,诉说时一脸自豪,使这个桥段显得更加难堪。在《黑之契约者》中,李舜生谈到了可以托澳门的朋友办假证的事情,在餐厅中轻易躲开闹事者的攻击之后就被目击者确定为会飞檐走壁的中国人。这种种问题和误解都会因动漫受欢迎程度的增加而被更多人误解。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国自身从传播上下功夫,不仅是针对动漫,还有其他新闻、影视等传播途径上去改善,最重要的还是着力解决这些真实存在的问题,断绝误解的根源,同时用开放的态度宣传自己的文化,消除那些被长期固化的刻板印象,逐步改善国家形象。
虽然日本动漫中的中国误读依然存在,但不应否认,中国角色和各类中国历史风格题材的不断增加,其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正在不断发展渐强的力量。中国形象已经从最初的“不在场”变成后来的辅助角色,再升格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主角级别人物;日本制作方的处理态度也从“路人化”到“中国特色化”再到“常规精致主角化”,这一历程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成果。跨文化传播中文化的相互理解和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赖于双方的共同努力,为此,我们也要积极参与文化沟通,学习日本及世界他国优秀的形象传播方式,为中国的形象构建架设更好的桥梁。
参考文献
①王岳川:《文化输出——王岳川访谈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②马芸,《日本动漫中的文化印象分析》[D].上海: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2008
③景宏,《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J].《日本学刊》,2006(4)
(作者: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