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2013-04-29聂俊

考试周刊 2013年65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语教学

聂俊

摘 要: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学习一门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作者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语言与文化 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 文化交际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它记录民族的历史,反映民族的传统习惯,透视民族的文化心态,蕴涵民族的思维方式,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语言就是学文化。同时,文化无处不在,语言的正确使用要受文化的制约,语言的词汇无时无刻不负载文化,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学习一种语言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如何用他们的语言反映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就要懂得他们的“心灵语言”,即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听说法”和“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比较重视语言知识(即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文化知识(即语言所承载的某一种特定民族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的教育。因此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与适应性较差,以致在学校校园经常听到学生称呼他的老师为Teacher Li,Teacher Wang等。这种教法造成的恶果正如美国外语专家温斯顿·布润姆拜克(Wiston Brembeck)所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流利大傻瓜的好方法,致使不少学生英语讲得流利,但在实际交际中却常常容易冒犯对方,引起文化冲突,造成双方的不愉快,即所谓的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随后还强调:“要提高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建设的要求。”并详细阐述道:“外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有助于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引外国优秀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质。”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就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教学,还包括文化知识的教学,将中西文化差异或由文化差异造成的语用差异一点一滴地渗透到教学中,既传授语言知识之道,又解文化知识之惑,使学生不但能掌握外国的语言知识,而且熟悉异域文化,培养出既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又有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的大学生。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造就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了解英美等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及其文学作品,是进行语言学习、语言交流和国际交流必备的条件和手段。笔者认为,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内容。

1.在词汇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是社会文化信息的载体,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宗教信仰等各种文化特征无不表现在词汇的附加意义上。因此词汇最能体现文化差异。里费(River)曾说:“不了解文化,不可能真正理解词义。”英汉两种语言中没有完全对等的词,只有相对应的词,这些对应的词可能指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意义,表达着不同的心理文化,引起不同的联想。最典型的例子是关于动物、颜色、数字等词表达的不同附加意义。如在汉语中,狗的比喻义常是贬义,甚至是骂人的,如“狗腿子”、“走狗”、“落水狗”、“狗仗人势”、“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等,而在英语文化中,狗被看做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伙伴,它的比喻义常常是褒义或中性的。如a lucky dog(幸运儿)、a top dog (重要人物、权威人士)、an old dog (老人、老手),要是根据汉语文化理解的话,就会译成“幸运的狗”、“领头狗”、“老狗”,译文的正确语言形式所传递的就是完全错误的文化信息了。又如孔雀在中国是美的象征,而在英语国家却被视为淫鸟、祸鸟,连孔雀开屏也被视为是自我炫耀、吹嘘。如不了解这一文化差异,用孔雀作为商标品牌出口英语国家,不但会影响经济效益,还会影响中国形象。再如龙(dragon)在中国语境中代表幸福、幸运、权力、威严和吉祥,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故有“龙的传人”、“东方巨龙”等说法,“望子成龙”的文化意识至今仍是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盼,而在英美人看来,龙是近乎于毒蛇的野兽,是罪恶、恐怖甚至是战争的象征,含有“凶悍怪物”的文化内涵,因此“亚洲四小龙”的英文是“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four dragons of Asia”。在颜色方面,汉语中的蓝色,往往让人联想到蔚蓝的天空和湛蓝的大海,但在英语中,blue常表情绪低沉、忧愁、郁闷等,如feel blue(闷闷不乐)、blue Monday(倒霉的星期一),blue还有“下流的、黄色的”之意,如blue films/movies(黄色电影),make a blue joke(开下流玩笑)。黄色在中国象征权威与尊贵,古代有黄袍加身、黄榜、黄门之说,但西方用紫表示,如to be into the purple(出身名门)、marry into the purple(嫁到显贵人家)。英语中某些数字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如one and only(情人)、 one foot in the graveyard(死期已近)、put two and two together(根据事实推论)、four eyes see more than two(人多眼明)。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认为单数吉利,如在表更深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前加上“one”,如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谢、千恩万谢)、have one thousand one things to do (日理万机)等。基督教文化的三位一体(the trinity)确定了“三”的神秘文化内涵,人们习惯于把事物存在的量或其发展过程一分为三,以图吉利。然而“十三”却被视为凶数,人们对其避之唯恐不及,楼房的第十三层常用“12A”代替,剧院等没有第十三排,每月的第十三天都不进行庆典和喜庆活动。又如“八”因与“发”谐音,在中国是众所认同的吉祥号码,但在英语中“八”却无此殊荣。也许有人读到下面这句英文时会不解其意:When she got married, she felt that she was in her seventh heaven.这句话的关键词就是seventh,《圣经》中描述天共有七层,第七层是天神所在的极乐世界,因此,in ones seventh heaven 就表示“在无限的幸福之中”,“七”在英语中是个大放异彩的数字。此外,谚语、格言、谦辞、习语、成语典故、委婉语、禁忌语、专有名词等词汇里所含的文化因素的作用也十分明显,教学中适当地加以引导是非常必要的。由此可见,词汇中的伴随意义是一个民族主观的人为因素,它从某种意义上制约了人的行为,是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的敏感区域。总之,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和习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文化积累。

2.从日常生活入手,导入交际文化知识

高职英语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在传授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丰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美国语言学家Wolfson说过,在与外国人接触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言与语法错误,而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被人认为没有礼貌。这就要求交际文化的传授应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向学生讲述中西方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差异。

(1)感谢和答谢

在中国,亲戚、熟人之间一般不说“谢谢”,如果你这样讲,对方会觉得被当做外人看而缺少亲切感。而西方人则从早到晚谢不离口。因此,thank you除了用来表示感谢外,还可以表示礼貌。

(2)称呼语

英汉称呼语中在三个方面差异较大,即亲属称呼语,亲属词的泛化和尊敬称呼语。在称呼语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烙印。如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就不对,因为在英语中teacher一词仅表示某种职业,而不是称呼语,称呼老师一般在姓前加Mr/Mrs/Miss。亲朋好友之间,常直呼其名或昵称,如David或Davel(但对亲戚或长辈常用称呼+名,如Uncle Tom)。上了年纪的人有时称年轻人为“son”以表亲切,如果称老太太为Grandma,不但不领情,反而会让听者感到莫名其妙,同样Old Zhang、Old Li在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看来丝毫没有表达尊敬的意思。

(3)隐私

中国人喜欢问别人的年龄、收入、结婚了吗、去哪儿等以拉近与对方之间的距离。但西方人不喜欢别人打听自己的私事,不论话语本身的发音、语调、语法多么正确,如问及关于隐私的问题,大部分外国人都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因此,和外国人交往时,应避免问下列问题:

Whatyour age?

Whats your in come?

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the car?

How come youre still single?

Do you go to church?

(4)赞美

对赞美的不同回答体现了不同民族在语言和文化价值方面的差异。中国人常常很谦虚,当别人赞美他时,他们总是不知所措,过于谦卑或贬低自己,甚至反复地予以否认。如英美人夸奖你“You speak excellent English.”对于这种夸奖,中国人出于谦虚的美德会说:“No, no ,I dont speak it very well.”对于这样的回答,外国人会很不理解而产生这样的想法:“你认为我连这样的判断力都没有吗?”或“你是一个不诚实的人”。其实,按英美国家的习惯,在这种场合你只需说“Thank you.”便可。上述语言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在表达感谢和赞美的方式上存在着差异。西方人比我们中国人更倾向于用言辞表达感谢和赞美,也更倾向于赞美别人的感谢和赞美。在他们看来,接受赞美并不是骄傲的表现。

(5)打招呼

自古以来,中国食风甚盛,把吃看做生活中的大事,因此,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用“你吃了吗?”,它已失去了真正的疑问意义。但如果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会认为你是想请他吃饭。又如中国人常问“上哪儿去?”、“在干什么?”等,问题的目的并非为了获得某种信息,而是一种寒暄,这些问题在中国民俗中并不算干涉他人隐私,相反透出一种关心和亲切。但英美国家的人对此问候非常反感,在他们眼里,这是探问他们的隐私。如果对英国人以中国方式进行问候,搞不好会造成误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跟英国人打招呼用“Hi!”,“Hello!”,“Good morning!”,“How are you?”,“ How are things going?”,“Pleased to meet you!”或“Glad to meet you!”是最保险的,最广泛的话题就是谈论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及兴趣爱好等。

(6)进食习惯

西方人认为一再问要不要添加食物或强行塞食给客人是不礼貌的,因为他们遵循的是“诚实是上策”的原则,而中国人却正好相反,热情的主人会给客人碗里不断添加菜肴,以示盛情。另外,在餐桌上,“避而不说实情”在中国是礼貌的表现,没吃饱或不喜欢吃某些食物总不会说明,有时甚至违心地说吃饱了或喜欢吃,叫人弄不清是真还是假,西方人对此很难接受。

(7)接受礼物

中国人在接受别人礼物时,常常要推辞一番,并常说:“这么客气干什么?”、“别这么客气,劳你花钱了!”然后收起来。一般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礼物并喜形于色,则可能招致“重礼轻情”、“贪财”等嫌疑。而在英语国家,人们则习惯当面打开礼物,并说:“Thank you ! Its beautiful .I like it very much.”等话语,表示很重视送礼者的情意。

(8)服饰

在中国,喜庆礼仪的服饰正色为红色、黄色,间色为浅红、浅绿;凶丧礼仪的服饰正色为白色或黑色,间色为灰色、深褐色。而西方一些民族,举行婚礼的新娘,身着白色婚纱,象征爱情的纯洁和婚姻的贞洁。

(9)分手道别

英语国家的人分手时会简单说上一句“Bye!”,“Good-bye!”,“Good night!”可是中国人常说:“慢走!”、“好走!”这常常会使西方人感到困惑:“难道我走快走慢还非得听你的吗?走快不行吗?”

(10)打电话

打电话时,许多人在自我介绍时常说“Im ×××”,询问对方是谁时用“Who are you?”等表达不恰当的句子。此时,教师可就打电话言语方面作跨文化用语对比教学,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人士的电话用语。自我介绍时应用:“This is ××× speaking!”询问对方是谁时应用:“Who is that?”或“Who is that speaking?”

(11)握手

中国人见面时常有相互握手的习惯,而西方人遇到正式场合才会握手,多数情况只是笑笑说声“Hi!”或“Hello!”假如对方是女士,男士较恰当的做法是由这位女士先伸手,男士不必主动伸手。按西方礼节,年长者应主动伸手同年轻者握手;主人应主动同客人握手。握手时,男士必须脱去手套,女士则不必。此外,西方人在宴会或商谈事情的场所想要离开时,通常不必作正式的告辞,也不必一一握手,只需对大家挥挥手表示再见。

(12)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自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同,我们庆祝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他们庆祝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方一些节日也日渐在东方流行,圣诞节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中国人也热衷于过愚人节、情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西方传统节日。

3.在篇章教学中导入有关的文化知识

英语课堂教学离不开词、句和篇章,英语国家的文化融入其中,教师可以结合词、句、篇章讲授文化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和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如《大学英语教程》第三册第二分册“Button”一课中写到,一天女主人突然收到一个装有按钮的盒子和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如果你按了这个按钮,你将得到五万美金的酬金,但世界上某个地方有一个人将死去。”结果她按了这个按钮。有些学生不禁要问:她为什么这么残忍,为了五万美金,不惜牺牲一个人的生命?这时,教师应结合英美国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人们的价值观念介绍:英美社会,甚至整个西方社会,注重个人奋斗,崇尚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个人权利和竞争,为了得到某种利益而不惜一切的价值观。这种观点和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谦虚为本、与人为善的东方传统文化理念无法比拟,尽管这种价值观随着社会的改变有些变化,但扎根于中国人心中的很多东方传统的文化理念是无法消除的。再如:有一篇名为“The problem of a working family”的文章中讲到,一位高三学生为那些忙碌的父母照顾孩子,每小时挣两美元。许多学生不理解,高三学生应忙于学习,为高考做准备,怎么会有时间工作呢?她的父母为什么让她工作呢?此时,教师应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的教学体制和教育观。在西方国家,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上大学的机会,对学生来说,没有高考压力。但进入大学后,要达到一定的学历才能拿到毕业证书。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从小就教育他们要自食其力。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阅读起来就不会迷惑不解。因此,教师在讲授课文时,渗透有关西方文化的内容及进行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语言,了解文化,促进语言教学质量的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与非语言文化有关的文化

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也称身势语(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或体态语交际,即通过手势、身势(人体的各种姿势)、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相互传递消息的过程,或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语言范畴的方法和手段传递消息的过程。在日常交际中,几乎2/3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交际的手段传递的。非语言交际的方式在不同的文化中有共同之处,但是,因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中非语言交际的方式大相径庭。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因非语言交际失误所引起的摩擦和交际失败屡见不鲜。如美国人和欧洲人搭乘顺路汽车时,都会站在路旁竖起大拇指示意,而尼日利亚和澳大利亚人却认为这种手势带有侮辱性。在中国上述行为是绝对搭不上车的,相反会被认为是对司机驾驶水平的赞扬。又如在对待沉默的态度上,中国和很多英语国家的人迥然不同。英美国家的人不习惯中国人在图书馆和剧场的嘈杂,但在其他场合,却又对中国人过于沉默感到困惑。对于他人的提问,中国人常用沉默拒绝回答,而在英美国家的人看来,这是对提问者最大的不尊重和侮辱,是缺乏修养的行为。中国人在餐桌上很少沉默寡言,但饭菜上桌后交谈很少,因为中国人习惯“食不言”。英语国家的人的观点是吃喝并不重要,请客吃饭只是提供一个社交的机会,因此,当他们看到中国人不爱交谈时,会感到疑惑不解。还有中国人与英国人交谈时,英国人会离得很近,甚至可以闻到嘴里的气味,不时还会受到唾沫的“攻击”。有的中国人为了防止这种现象,不是拉大距离,就是用手捂住嘴。这一举动反而会使英国人产生误解和反感。在表达礼貌的方式上,中国人在台上讲完话后会随着观众一起鼓掌,表示谦虚和感谢,美国人却认为不谦虚。中国人一般用双手递东西给领导和长辈,以示尊敬,美国人则根本不注意是单手还是双手。也有一些手势是英语文化特有的,如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cross ones fingers),表祝愿成功;食指与中指成V字形,表胜利;两手摊开并耸耸肩,表示无可奈何等。可见,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讲解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差异比较具有趣味性,能活跃课堂气氛。

5.结语

在新的世纪里,随着全球化不断的加快和中国与世界接触的进程加速,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在全球化、一体化大潮中能够卓有成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语言人才。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文化导入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而且能为外语教学拓展更广阔的视野并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我们相信,只要广大英语教师和外语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习英语的持久热情,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达到英语文化交际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安德,张翔.论外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

[2]董晓波.谈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对策[N].英语辅导报(大学教师版),2003-2004(47).

[3]葛丽莲.汉英语文化差异及其对言语交际的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2).

[4]张勇.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M].天津外国语学院出版,2003(1).

[5]胡文仲.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出版社,1999.

[6]袁昌寰.英语教学与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中美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研究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