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同《品德与社会》的整合
2013-04-29范惠萍
范惠萍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一、情境导入,创设理想的教学环境
课堂导入虽然只是区区几分钟,但却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开启心智,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如,《爸爸妈妈抚育我》这一主题的导入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小飞象》片段:小飞象和妈妈一起嬉戏玩耍,及小飞象被欺辱时,象妈妈奋力保护小飞象的情景。看完这段动画片之后,引导学生谈各自的感想,说说动画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进而教师点题: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类似这样的情景会有很多,爸爸、妈妈给我们生命,带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是爸爸、妈妈哺育了我们,使我们能够健康成长。随后板书:爸爸、妈妈抚育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切入主题,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故事情节中的“抚育”,过渡到生活中的“抚育”,逐渐深化主题。
二、动态演示,激活学生的社会情感
社会情感是认知社会的催化剂,是架设在认知和行为之间的桥梁。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社会情感。在执教《友爱残疾人》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身边的残疾人如何克服内心的痛苦和行动的不便,成为生活的强者,从而更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尊重、友爱之情。我为学生们播放了在长春市残联现场录制的一段录像:电脑室里聋哑人在聋哑教师手语指导下学习电脑软件的制作技术;盲人们在理疗室里认真地学习中医推拿按摩的每一个动作;几岁的聋哑儿童在借助助听器吃力地学习口语交流;轮椅篮球队员,盲人门球队员在体育馆中进行训练……随后还展示了近几年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在世界各项比赛中的骄人成绩。这样,使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残疾人如何克服内心的痛苦和行动的不便,成为生活的强者,从而更激发了学生对残疾人的尊重、友爱之情。
三、自主探究,体现新型的学习方式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互联网可是博古通今,上有天文,下有地理。网络教学又一次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永恒的愿望”中包括三个子题:回望20世纪的战争风云、迈向和平的世界、为了正义与和谐。在这些内容里,学生们大可以运用学到的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查找20世纪的战争风云,了解世界范围的战争史以及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了解奥运的发展史以及回顾我们国家举办的2008北京奥运会,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了解邪教带给人类的灾难,增强他们抵制邪教,以及要为需要帮助的人献爱心的信念。学生们查找的资料、可以自己动手制作PowerPoint或是电子小报,同伴间交流展示。
四、巧妙设计,优化多元的课堂教学
教师是课堂的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强调的几个知识点转变成学生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如,学习《生活中的安全》一課,安全是我们健康生活的保证。孩子们通过各种渠道,或多或少已经了解了一些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但并不很全面,或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具体情况时,安全问题往往被忽略。如果在课堂上一味说教、或单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孩子们势必会觉得是老调重弹,毫无兴趣。同时也无法引起孩子们的足够重视,更难以将安全意识植根于其脑海之中,进而转化为其自护、自救的具体行为。若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充分运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并巧妙选择孩子们喜闻乐见,而又能让学生在课后仍记忆犹新、久而不忘的教学方法。于是,我想到了知识竞赛。电脑制作了包括看图质疑、我问你答、精挑细选、你争我抢、快速记忆、小小法官、录像答疑等7项竞赛项目。课堂上高潮迭起,孩子们高涨的参与情绪感染了看课的每一位老师,直至下课仍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