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导师制”下“产、学、研”一体化结构对当代高等科研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讨论

2013-04-29韩久海周振昆

学子 2013年8期
关键词:双导师双导师制

韩久海 周振昆

摘要:我国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当前的“双导师制”在结构上已经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基本架构,但存在教育目的不明确、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企业与学校契合不严或合作体制混乱等许多问题。究其原因并不是教育模式没有建立,而是在已经搭建的教育框架下并没有对教育内容和教育细节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和探索所造成的。本文并不是将整个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纳入探讨当中,而是以艺术专业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典型实例进行剖析和讨论,从而学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现有国情的专业硕士培养道路。

关键词:双导师;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

一 、艺术设计类研究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艺术设计类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起步相对于纯艺术专业和其他专业来说要晚一些,因其独特的学习方法、就业渠道、就业方式,2006年以前很少有院校专门开设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研究生课程,而毕业生一般对进一步进行硕士学位深造的期望也不是很高,艺术类学生一般更注重就业,加之前些年艺术类学生的就业渠道先对明确、就业机会也比较宽广,所以一直以来艺术设计类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数量比较少,学生数量也比较小。

但是这种情况在2006年之后开始转变,除了一些老牌的大学招收艺术设计类研究生,一般大学也都普遍的建立了艺术设计类硕士点,开始公开招生。2008年以后,由于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生源量急剧增长,各校开始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研究生教育的专业种类更加丰富,就业渠道也日趋多样化,而社会对毕业生就业的指标要求变得复杂而苛刻,这使得社会整体对艺术设计类研究生学历要求越来越紧迫,艺术设计类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开始快速发展,各大院校开始扩大艺术设计类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科研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同样是由研究生热造成的高生源量所带来的压力,学校在开设或扩大艺术设计类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规模时候,很多是“赶着鸭子上架”,行事仓促,结构简单,科研方向不太明确,而学生接受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和态度也不够端正,大量学生来源是由于就业所迫或是就业单位的特殊要求而考取艺术设计类研究生,甚至很多人仅仅就是为了混个文凭而已。由加上艺体类的文化课分数线比较低等原因,非本专业本科毕业生考取艺术类专业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二、艺术设计类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艺术设计类教育有自己的特点,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一直是我国当今艺术设计类课程的重中之重。在本科和高职学习中,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创意思维和技术操作的配合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来说要少一些。这样做保证了本科和高职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当然,理论上讲,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院校要比本科院校更偏重一些,这里不做重点阐释。现在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习中更高一个阶段,即研究生培养在当今我国艺术类教育中的一些模式,尤这些模式引起的一些问题,并为其寻找一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艺术设计类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应与本科和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区分开来,但是,正如前文所述的诸多原因,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与本科和职业教育同质化比较严重,硕士科研型特色并没有明显发挥出来,主要体现在一下五个方面:

1、很多学校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在科研方面指向性不强,还停留在职业基础技能方面的培养上。

2、艺术设计理论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基础不严谨,没有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行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没有理论依据,或者没有理论研究氛围的基础,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的科研方向成为无根之水、无本之木,很难找到自己合适的方向。

3、学生成份相对复杂,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科研方面的热情不够高涨,或是由于本研学科转换等问题造成对专业方向研究的迷茫,学生工作热情不足。

4、教师结构与本科同质化,授课内容也与本科或职业教育类似,教学水平良莠不齐,甚至出现很多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师授课方面的混乱、投机现象。

5、研究生数量在不断增多,教师单位授课人数激增,影响教学质量。

以上所提到的这些现象造成了艺术设计硕士素质和专业水平的下降,对研究生就业和上上岗竞争力产生不良影响,并成为一种尴尬的局面:就业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提高竞争力,但研究生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升竞争力,就业仍旧困难。

三、“双导师”制的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法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从教育本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出创新、改革、调整。这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在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中大力推行的“双导师制”,这种制度在我国起步比较晚。根据教育部教发[2009]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增强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优化的步伐,努力提高研究生选拔培养质量,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紧缺型人才。经研究决定,2009年在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5万名。”2009年,全国增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近十年的实践证明,“双导师制”是一种适合在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导师聘用模式,已经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基本认可。“双导师制”可以使研究生将高校的理论成果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更好地适应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

“双导师制”在艺术设计专业方面其实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上个世纪初艺术设计类院校鼻祖——德国包豪斯创立之初已经在推行这种教学模式了,而我国的设计院校过于强调设计技能方面的培养,而在科研和理论方面的导师制度一直是名不副实所以艺术设计专业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方面“双导师制”势在必行,因为艺术设计类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线工作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除了在校进行校内导师指导科研工作以外,还要得到以成功企业和一线知名设计师组成的校外导师的指导来将科研内容在市场的熔炉中锻打检验。但是值得深思的是,社会企业与教育院校之间相互认可度不高成为“双导师制”的一大问题,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与理论的冲突。企业和一线设计师对于理论研究一般缺乏兴趣,甚至嗤之以鼻,这就造成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这一套非经营式的体制格格不入。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关键是科研,以非营利性科研项目内容,理论上寻求形而上的总结、提炼和升华。纯粹的一味做商业项目活动并不能与研究生科研与教育并重的理念和出发点完全契合,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种辅助作用或一种例证意义。

2、粗放合作与细化培养的冲突。这几年由于国家教委对产学结合的大力推进和政策扶植,是的各大院校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更加深入,收获是明显的,成绩也是突出的,一般院校基本上都形成了一整套的“产、学、研”培养结构,与社会和企业的兼容性也大大的提高了。但是,问题也是突出,一方面“产、学、研”培养结构已经搭建形成,但还处于比较粗放的状态,大的框架已经有了,单内容简单,教育细节上不够饱满。这在艺术设计专业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表现的比较突出,也是因为起步晚,艺术类教育工作者整体科研和理论水平相比之下不是很高,这就造成了艺术设计类研究生在接受与企业合作式的办学模式时,更多的导向完成企业商业项目或者完成导师个人的商业和科研项目,研究生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个人的学术研究趋于停滞或者敷衍。而另一方面,也正因为这种不够规范的粗放模式和企业对于教育行业的错误认识,造成了对生源的导向性录取出现问题,比如非专业人士的浑水摸鱼、没有科研能力但工作能力很强的人加入研究生队伍、在校研究生对“研究”持否定态度或游戏态度等等。

综上所述,本文对于“双导师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国家教委应该更好的协调和整合“双导师制”在各大院校中的合理配置,“产、学、研”培养结构已经构架完毕,下面应该是关注教育细节的时候,应该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改变“企业为至尊”的偏执理念,企业和教育应该在市场环境中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科研价值的寻求应该略高与市场价值的索取,才是教育的本质。

2、对硕士研究生个人要给与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扶持,应该将一部分政策或基金的投放目标转为研究生本身,适当降低对于“双导师制”制度中对于企业和校内导师过高的政策和资金投入,涤除功利性、盈利性在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中过高比例的成份,给予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主体,硕士研究生本人一定的发展和科研空间。

3、学校与企业应该互相谅解、互相补充,改变多年以来格格不入的合作状态,企业和一线设计师参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业必须以科研和教育为中心,实利性观念应该被改变,应该先自我培养一种科研和理论方面的追求,或起码能形成一种期望。校方对于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应该把好关,应该从专业角度上来考虑择优录取,放弃那种功利性目的的招生怪癖行为,在所报考的研究生对口专业基础上来衡量学生的水平,对于跨专业考生的招收应该是尽量避免的,并在平常的科研和学习过程中给予研究生足够的科研学习空间,并给予其足够的尊重和资格认定,在科研项目中起码给予基本的名份。

参考文献:

[1]《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国外比较教育文选》赵中建、顾建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2]《大学学习学》李明,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3]《世界教育危机》库姆斯著,赵宝恒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4]《新编教育学教程》叶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

基金项目:天津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时期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研究》。(52WT1222)

作者简介:

韩久海(1982.9-),男,天津人,天津城市职业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周振昆(1984.8-),男,河北玉田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助理馆员,文学硕士。

(作者单位:天津城市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双导师双导师制
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的实践嬗变及模型建构
高职院校“双导师”育人模式构建思考
技工院校“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导师”队伍建设研究
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的完善
“物流工程”领域职业资质认证中双导师有效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本科双导师制的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