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荀子·君道篇》中的领导思想

2013-04-29姚珺陈玲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荀子领导

姚珺 陈玲

摘 要:《荀子·君道篇》虽然讲的是为君之道,但其中却包含了很多现代意义上的领导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本文从领导者的素质、领导者的用人之道、领导方法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荀子·君道篇》中所蕴含的领导思想,希望能对当前社会的领导活动有所启示。

关键词:荀子 君道 领导

领导活动是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的,人类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当时的人们为了生存下来并获取必要的生活、生产资料,就要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一起,“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1}。“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2}自从出现了群体活动,便需要有人进行指挥协调,自然就产生了领导活动。在我国,领导的本质是有一个发展演化过程的,原始社会的领导是“禅让制”,封建社会的领导在实质上是剥削阶级的专制统治,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本质则是服务。

在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对领导活动进行了研究,留下了许多著述。例如孔子的《论语》、孙武的《孙子兵法》、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等,都对过去的统治经验做过总结。而荀子可以说是上承孔孟,下接易庸,旁收诸子,开启汉儒,是中国思想史从先秦到汉代的一个关键。

《荀子卷第八·君道篇第十二》虽然讲的是为君之道,但其中却包含了很多现代意义上的领导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荀子·君道篇》中虽然没有明确具体地提出“领导”这个词,但是有意义相近的表述:“道者,何也?曰:君子之所道也。君者,何也?曰:能群也。”{3}在此,荀子对“道”和“君”都进行了解释:“道”是君主所应该遵循的原则,而“君”是能够把人组织成社会群体的意思。“君者,善群也。”{4}荀子在此明确指出,作为君主、领导者应该具备能把人组织成群体的能力。在封建社会中,领导者一般是君主,也包括辅佐君主的高级官员,被领导者则是普通人民群众。

一、领导者的素质

领导者作为领导活动的主体,在领导活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领导者个体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成败。领导素质也表现为一种综合影响力,而影响力是一种能够使别人服从或能改变他人思想、行为的力量。领导者的综合影响力包括权力、品德、知识和才能。

在荀子看来,作为领导者的圣人、君子应该是具有最高智慧和品德优秀的人物。所以他说:“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5}荀子认为,只要君主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就不愁治理不好国家。“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景正。君者,■也;民者,水也;■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6}把君和民比喻为仪和影,劝诫君主一定要行正坐端,严于律己,这样百姓才会服从。“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上好礼义,尚贤使能,无贪利之心,则下亦将綦辞让,致忠信,而谨于臣子矣。”{7}意思是说,源头清澈,那么下边的流水也清澈;源头混浊,那么下边的流水也混浊。所以君主如果能够做到爱好礼义,尊重贤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不去贪图财利,那么臣下也就会非常谦让,极尽忠诚,谨慎地做一个臣子了。这些都是一再阐明作为君主、领导者,必须要以身作则。

在谈到君子内在的人格魅力时,荀子说:“故君子恭而不难,敬而不巩,贫穷而不约,富贵而不骄,并遇变、应而不穷,审之礼也。”{8}意思是说君子应该做到谦恭但不胆怯,肃敬但不恐惧,贫穷却不卑屈,富贵却不骄纵,在遇到各种事变的时候,也能应付自如而不会束手无策。当然,荀子认为只有当君子弄明白了礼义的时候,才能够拥有这种人格魅力。

“其于人也,寡怨宽裕而无阿;其所为身也,谨修饰而不危。”{9}荀子强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领导者基本的为人之道。对于别人,很少埋怨、宽宏大量但不阿谀逢迎;对于自己,是谨慎地加强修养而不险诈。

二、领导者的用人之道

选拔人才和使用人才,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是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能。能否正确地选才用人,是关系到领导是否成败的关键,也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成败的大事。例如,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他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并使汉朝得以巩固,与他知人善任是分不开的。《史记》中对此有详细的记载: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10}

荀子也说:“故明主急得人,而暗主急得其势。急得其人,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不急得其人,而急得其势,则身劳而国乱,功废而名辱,社稷必危。故君人者,劳于索之,而休于使之。”{11}意思是说,英明的君主急于得到治国的人才,而愚昧的君主却只急于取得权势。急于得到治国人才的君主,不仅自身安逸同时国家安定,还可能获得伟大的功绩和美好的名声,上可以称王天下,下可以称霸诸侯;而那种不急于得到治国的人才,却急于取得权势的君主,不仅自身劳苦同时国家混乱,功业败坏、声名狼藉,国家政权必然危险。所以统治人民的君主,在寻觅人才时劳累,而在使用他以后就安逸了。

关于领导的用人之道,荀子说:“其取人有道,其用人有法。取人之道,参之以礼;用人之法,禁之以等。”{12}“取”是选拔,“用”是任用。荀子认为,选拔人才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就是要用礼制去检验他们。任用人才也应该有一定的法度,就是要用等级去限制他们。

1. 人才选拔的原则

人才选拔原则,也可称为考察识别人才的原则,或称为知人识人的原则,它是领导者考察识别人才的基本准则。

行义动静,度之以礼;知虑取舍,稽之以成;日月积久,校之以功。故卑不得以临尊,轻不得以县重,愚不得以谋知,是以万举不过也。故校之以礼,而观其能安敬也;与之举错迁移,而观其能应变也;与之安燕,而观其能无流■也;接之以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 {13}

在荀子看来,选拔人才要用礼制来衡量人才的品行举止,要用最后的成果来考察人才的智慧及意见,要用最后取得的功绩来考核人才长久的工作效果。用礼制来考核人才,观察他是否能保持安泰恭敬;给他上下调动来回迁移,观察他是否能应付各种变化;给他安逸舒适的环境,观察他是否能不放荡地享乐;让他接触音乐美色、权势财利、怨恨愤怒、祸患艰险,观察他是否能不背离节操。如果这些条件都能做到,才算符合选拔人才的条件。

在选拔的过程中,“内不可以阿子弟,外不可以隐远人,能中是者取之。”{14}荀子强调选拔人才一定要以能力的有无为标准,而不能任人唯亲。

2. 人才使用的原则

人才使用原则是领导者合理任用和管理人才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具体来说,在《荀子·君道篇》中的人才使用原则主要是量才用人、职能相称。

材人:愿悫拘录,计数纤啬而无敢遗丧,是官人使吏之材也。修饬端正,尊法敬分,而无倾侧之心;守职循业,不敢损益,可传世也,而不可使侵夺,是士大夫官师之材也。知隆礼义之为尊君也,知好士之为美名也,知爱民之为安国也,知有常法之为一俗也,知尚贤使能之为长功也,知务本禁末之为多材也,知无与下争小利之为便于事也,知明制度、权物称用之为不泥也,是卿相辅佐之材也,未及君道也。能论官此三材者而无失其次,是谓人主之道也。若是,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是人主之要守也。人主不能论此三材者,不知道此道,安值将卑势出劳,并耳目之乐,而亲自贯日而治详,一日而曲辨之,虑与臣下争小察而綦偏能,自古及今,未有如此而不乱者也。是所谓视乎不可见,听乎不可闻,为乎不可成。此之谓也。{15}

荀子在此提出了三种不同层次的人才,分别是可以任用为一般官吏与差役的人才,可以任用为士大夫和群臣百官的人才,以及可以任用为卿相辅佐的人才。他认为,每一种人才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而作为领导者的君主,就应该辨明、选择这三种人才,并正确地任用安排他们,这才称得上是君主之道。同时,荀子也对那种凡事不论大小都亲力亲为的君主提出批评,认为事事亲力亲为、竭尽劳力、抛弃声色娱乐,总想在细小方面和臣下比精明的君主,是一定不会将国家治理好的。

此外,荀子也主张通过适当的奖励来招纳人才,“悬贵爵重赏以招致之”{16},就是说应该拿出高贵的爵位、丰厚的奖赏来招引人才。

三、领导方法

领导方法是实现领导目标的手段,所以,荀子特别注重对领导方法的介绍。第一,公平而不偏私。“请问为人君?曰:以礼分施,均遍而不偏。”{17}第二,奖勤罚懒。“赏勉罚偷,则民不怠。”{18}第三,不与臣下争功。“其于百官之事、技艺之人也,不与之争能而致善用其功。”{19}第四,做事情合理、秉公。“然后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如是,则德厚者进而佞说者止,贪利者退而廉节者起。”{20}按荀子的说法,只要领导者能做到明确名分职责,根据轻重缓急的次序来安排工作,安排有技术的人做事,任用有才能的人当官,这样就没有什么事情得不到治理,大家都一心为公,而不会出现以权谋私的现象了。第五,协调人际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组织氛围。关于这一点,荀子从反面予以论述,认为领导者要尽可能避免不当的方法所造成的后果。“今人主有六患:使贤者为之,则与不肖者规之;使知者虑之,则与愚者论之;使修者行之,则与污邪之人疑之。虽欲成功得乎哉!”{21}如果作为领导者,任用了贤能的人才、明智的人才和品行高尚的人才去做事,却让不贤的、愚蠢的,甚至是品行不端的人去干涉、评价他们,这无疑是在人为地设置很多障碍,使真正的人才缺乏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这样做是领导方法上最大的失误。

此外,荀子还提出,一个好的领导者要做到:“善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显设人者也,善藩饰人者也。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善班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乐之;善藩饰人者,人荣之。四统者具而天下归之,夫是之谓能群。”{22}意思是说,一个好的领导者,要善于养活抚育人,善于治理人,善于任用安置人,善于用不同的服饰来区分人。善于养活抚育人的,人们就亲近他;善于治理人的,人们就安心顺从他;善于任用安置人的,人们就喜欢他;善于用服饰来区分人的,人们就赞美他。这四个要领具备了,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这就叫做能把人组织成社会群体的君主。

《荀子·君道篇》中所阐释的领导思想有一部分在今天看来,也是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荀子·君道篇》中的领导思想是根植在封建社会的领导观之上,其本质是“驭下之术”,其目标是为了专制统治的顺利实施。因而,在其领导思想中缺乏对人民群众的人格尊重。但在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所遵循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是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相互监督的关系。所以,对《荀子·君道篇》中的领导思想的理解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9页。

{2}{4} 《荀子卷第五·王制篇第九》。

{3}{5}{6}{7}{8}{9}{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荀子卷第八·君道篇第十二》。

{10} 《史记·高祖本纪第八》

作 者:姚■,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讲师,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史、近现代思想史;陈玲,武汉晚报记者。

编 辑:杜碧媛 E?鄄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荀子领导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天人观研究述论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知性思想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院领导简介
和谐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我家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