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水围的日与夜》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倾向

2013-04-29白玉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天水小人物生活

摘 要: 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主要讲述了生活在天水围社区中的贵姐及其儿子张家安,还有孤巢老人梁阿婆相互之间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呈现出的都是平凡的日常生活,具有高度的写实性,呈现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倾向。但是过度的日常生活化使电影缺乏深度。

关键词: 《天水围的日与夜》 日常生活审美化倾向

一、引言

《天水围的日与夜》是著名香港女导演许鞍华的作品。影片通过简单人物的简单日常生活,表现了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在平凡的生活中折射出人性的单纯美好,使观众自然而然地被感动。

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复杂错综的人物关系,没有浮夸华丽的布景,没有夸张刻意的台词,一切都显得简单质朴,似乎就是普通人们真实的日常生活场景,电影只不过是把这生活还原而已。无论故事还是感情都是淡淡的,不加修饰的,但却异常温暖动人。影片通过底层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琐事力图再现生活本身,具有高度的写实性,呈现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倾向。

日常生活审美化最早是由英国的迈克·费瑟斯通提出的,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他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逐步消弭艺术同生活之间的距离,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生活即艺术,艺术就是生活。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伴随着消费文化而产生的,而消费文化又是后现代主义的动力。费瑟斯通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中指出,随着西方现代社会消费文化的兴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重新整合,物质文化大量积累,从而导致了闲暇和消费活动的显著增长。消费文化的扩张和大行其道,使“社会生活出现了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与文学性向非文学领域全面扩张的普遍现象”①。

严格意义上讲,在我们中国内地并没有完整意义的后现代文化的物质和社会基础,而在香港,这个被英国殖民统治达一百多年之久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城市,却具备滋生后现代文化的各种环境和土壤。在过度的消费文化之后所产生的后现代文化,强调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人的思想得到彻底解放,自我被看得更为重要。“记号的过度生产和影像与仿真的再生产,导致了固定意义的丧失,并使实在以审美的方式呈现出来”,“大众就在这一系列无穷无尽、连篇累牍的记号、影像的万花筒面前,被搞得神魂颠倒,找不出其中任何固定的意义联系”。②就这样,艺术与生活、高雅与通俗之间的界限被消解,意义的丧失使一切事物都失去距离和深度,也使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审美的对象。

在这个过程中,日常生活审美化倾向逐渐形成,“后现代主义强调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界限的消解、高雅文化与大众通俗文化之间明确分野的消失、总体性的风格混杂及戏谑式的符码混合。”③“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坍塌了,被商品包围的高雅艺术的特殊保护地位消失了。”④由于香港这个城市的特殊性,使得香港电影受到这种日常生活审美化倾向影响,《天水围的日与夜》正是具有明显的这种审美特征。影片的审美与日常生活融合,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而日常琐事也都被审美化。

二、还原日常生活本相

《天水围的日与夜》故事情节十分简单,主要围绕贵姐、张家安和梁阿婆展开,讲述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故事。日常生活的景象在影片中大量展现。比如做饭、吃饭、看报纸、买报纸这些生活场景,在片中占据了大量篇幅。片中关于吃饭的戏出现了十三场之多,发生在贵姐家中的就有八场。在这些吃饭场景中,鸡蛋出现了五次,每一次都是以不同的做法出现,这些场景显得十分具有生活气息,琐碎而细微,真实而亲切,也从侧面反映了贵姐家庭比较清贫的状况。又如梁阿婆一天两顿饭,导演将阿婆一个人吃饭、洗碗的过程都展现了出来,没有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没有人物对话,但是导演用了三分半钟的时间力图还原这样的一个生活场景,使人感觉这电影就是生活本身。这些场景在对人物生活状态进行直接交代的同时,日常生活也直接进入审美的范畴,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被消解。

影片情节的戏剧冲突并不强烈,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相反影片更热衷于展现琐碎的小事,如:买报纸关注是否送纸巾或者胶带、买鸡蛋要挑选哪个更大些、闻闻冰箱拿出来的乳鸽的香味等等。许鞍华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表示,“真实的生活没有那么戏剧性”,而把感情倾注于真实生活中。“从康德《判断力批判》中发展起来了一种有影响的传统,其突出的审美鉴赏判断特征就是非投入式审美,从这种理论来看,任何东西都可以以审美的态度来欣赏,包括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事物。”⑤许鞍华将这琐碎的日常生活纳入审美,并没有使人觉得无聊;相反人们因为这样温情脉脉的真实生活而被打动。

在这些家中的场景里,大多采用固定机位拍摄,使人忽略摄影机的存在,捕捉人物在镜头内的活动,并事无巨细地拍摄出来,使这些内容显得十分真实。另外,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空镜头。长镜头用较长的时间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段落,这样的手法再现了故事的真实过程和真实气氛,具有真实自然的效果。例如在贵姐家中,母子俩吃早餐看报纸的一场戏,运用了五十七秒的固定长镜头来进行展现,让人们感觉到“真实时间”的存在。而这个镜头中并没有交代多少有用的信息,也没有戏剧冲突,就是呈现出一个生活的常态。而空镜头则大多是展现天水围社区的环境,交代时间空间等,除此之外片中还多处运用写物的空镜头进行细节描写。例如一天早上张家安从外面回来,把买来的报纸放在了桌上,接了电话之后又要出去,在他出去之前他从裤兜里掏出了一包纸巾放在报纸旁边,然后消失在镜头的画框范围内。镜头仍固定不动,报纸和纸巾停留在镜头之内。这个细节的运用呼应了前面母子俩讨论的关于买报纸的话题,在哪里买才会有纸巾送,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通过这些不同的手段,日常生活场景得到再现,它们本身被纳入审美,日常生活审美化也通过这些场景得到表现。

三、关注社会底层普通小人物

日常生活审美化倾向,摆脱了宏大的英雄叙事,主人公不再是具有强大能力和各种崇高品质去主动改造世界,最后完成个人价值的脸谱化英雄形象,而是一些默默无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这种倾向使人们更多地关注这些容易被人忽视的普通小人物,关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常态。

影片中的贵姐是天水围社区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中年妇女形象,没有什么突出本领,只是一个在超市中卖榴莲以养家糊口的小职工。影片中可以看出她的生活比较清贫,房子简陋,衣物简单,每顿一个青菜加一个鸡蛋做的菜。儿子张家安会考结束,在家中等待放榜,跟普通孩子无异,成绩平平,并没有什么突出的特长。但是他们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善良、乐观、乐于助人等等。这似乎就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人物,真实可触。他们不是英雄,不以崇高打动人;生活也并非特别艰难,不以悲惨感染人。但就是这样平凡普通的人物在普通生活中流露出的人情之暖、人性之美让人感动,不做作不刻意,自然真诚。

影片大多运用全景和中景镜头来描述故事,交代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镜头的运用可以比较客观地表现人物的各种活动、情绪、状态,而极少使用特写镜头捕捉人物的神态表情来直接渲染人物内心感受,使人物客观地打动人心。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使英雄、崇高、伟大被消解的同时,也使小人物成为生活的中心、成为艺术和审美的中心。在这种审美倾向下,电影不再塑造各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普通人身上,他们是日常生活的直接参与者和表现者,是日常生活的主体。要对日常生活进行审美,那么作为日常生活主体的最普通的民众自然也就成为电影所要表现的最主要人物。

四、以平淡真实为审美原则

《天水围的日与夜》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平淡真实的基调。导演并没有进行崇高宏大的艺术追求,并不旨在表现崇高的审美理想,而是在对日常生活进行还原的同时,以表现个体生命生存的真实甚至繁琐作为审美追求。高雅神圣等传统文化的审美理想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世俗化、生活化,以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表现普通人的感情。

影片在几个小人物之间的故事中,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简单质朴的脉脉温情,使观众获得感动,除此之外,并没有更高的审美理想追求,显然导演也无意追求更多。故事是淡淡的波澜不惊的,情感也是淡淡的,如水般自由流淌。影片结束时,每个人物的生存状态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变,保持原状,而且可以看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并不会有所改变。生活的常态将一直这样维持下去。无论是贵姐还是张家安或是阿婆,除了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之外,其他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贵姐仍要在超市做工维持生计,张家安也无非继续过着或者读书或者做工的生活,而阿婆,除了同他们在一起会得到些许温暖之外,仍是孤零零只身一人,继续过着寂寞冷清、长夜漫漫的孤寡生活。

导演并不过多关注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而更注重平静如水的生活状态。这看似没有过多崇高审美理想的追求,却代表了许鞍华导演对于生活本身的认真态度,对生活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发自内心的尊重。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日常生活审美化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追求使一切都成为审美对象的同时,也使美成为无选择无特点的内容,美不再具有独特性。根据韦尔施的观点,它的局限性表现在:“第一,美化一切也就是摧毁美固有的独一无二的特质。第二,全球美学化最终将损毁自身,使之终结于‘麻痹化过程之中。第三,一种打碎装饰美化的反美学的欲望将被唤起。”⑥对于日常生活的过度关注,过多的庸常和琐碎无疑磨损了作品的深度,对造成生活困境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也无力思考,崇高的美学理想被消解。

五、结语

《天水围的日与夜》就围绕着日与夜里人们的生活打转,不再追寻崇高,以平淡以真实为美。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审美倾向上都呈现出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特点,它在使一切都成为审美对象,拓宽了审美领域的同时也限制了美向更高层次发展。这就使这部电影的重心放在还原生活本身上、关注普通人,这注定使电影更加平易近人、温暖自然,而缺少现实的深度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所以人物的生活状态没有得到改善。

{1}{6} 陆扬:《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第99页,第93页。

{2}③④⑤ 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页,第94页,第36页,第103页。

参考文献:

[1] 陆扬.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2] 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1).

作 者:白玉,暨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张晴 E?鄄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天水小人物生活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天水之镜像》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
小人物的施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