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 粗中有细
2013-04-29刘洁
摘 要: 2011年新版《水浒传》的改编虽然有很多缺陷,但其在女性人物塑造、细节设置等方面的表现却可圈可点,有其成功之处。在人物塑造上,用现代意识对原著中主要女性人物进行全新的演绎,满足了女性群体的收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视剧的收视率;在细节上设置上,对细节的合理增添,也使得人物的塑造更加丰满,更能突出电视媒体的优势。
关键词: 新版《水浒传》 女性形象 细节设置 成功之处
作为一部传奇色彩浓厚的英雄史诗巨著,《水浒传》从问世以来就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和传播,并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在电视剧方面,比较有影响的有山东台版和央视版。特别是央视版,在播出后好评如潮,曾经引发万人空巷的观看热潮,已成为一代人成长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经典版本。进入新世纪后,在《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相继被重拍后,《水浒传》也再次被导演鞠觉亮搬上荧屏。电视剧播出后,在社会各界都产生很大反响,理论界也有很多讨论。例如有学者认为新版《水浒传》在底本、消解暴力等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①而笔者以为,新版《水浒传》的改编虽然有很多缺陷,但其在人物塑造、细节设置等方面的表现却可圈可点,有其成功之处。本文拟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名著改编影视剧可借鉴的经验。
一、在人物塑造上,用现代意识对原著中主要女性人物进行全新的演绎
在新版《水浒传》开播之初,导演鞠觉亮曾接受“中国之声”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道:“您认为这一次的新版《水浒传》与原著以及1996年的老版最大不同是什么?”鞠觉亮答道:“现在我们是把一个文学的东西转变成经典的作品,很多东西和我们原来看的1996年的《水浒传》不一样。以前的《水浒传》比较模式化,用讲历史的方法去处理。现在新一拨80年、90年的人成长起来,他们也许没有看过老版的《水浒传》,所以我们是从现代人的角度去看情感的东西。我们从造型、服装,跟情节上变成现代人喜欢看的东西。没有赋予历史的包袱。”②由此可见,新版《水浒传》创作的主导思想就是要使剧作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从而受到当代观众的欢迎。在电视剧中,最能体现这种主导思想的就是创作者对几个女性人物的全新演绎。
提到《水浒传》中的女性人物就不得不提潘金莲。作为《水浒传》中戏份最多,同时也最有争议的女性,“潘金莲”形象改编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整部电视剧的质量。
原著中的潘金莲从一出场就被作者定位为美丽、妖娆的荡妇形象,用作品中的话来说,“这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爱偷汉子。有诗为证:‘金莲容貌更堪题,笑蹙春山八字眉,若遇风流清子弟,等闲云雨便偷期。”{3}在见到武松后,潘金莲的心里便打上了武松的主意。先是说服武大郎把武松接回家住,又在雪天故意设宴撩拨武松,结果遭到武松的严词拒绝。在武松被知县差遣到东京后,潘金莲在王婆、西门庆的设计下半推半就地做了西门庆的情人。被武大郎发现后,潘金莲在王婆和西门庆的安排下毒死了自己的丈夫,最后被武松挖心剖腹砍掉头颅结束了性命。可以说,《水浒传》的作者是戴着有色眼镜来审视女性的,不仅潘金莲的形象是狠毒、淫荡不堪的,其他的女性也多是丑陋的、淫荡的,甚至是男性化的。这种情况的出现既跟作者封建的落后的女性观有关,也是作者塑造英武、豪爽的男性英雄的需要。
而在新版《水浒传》中,编剧对潘金莲进行了重新定位,她不再是一个天生的荡妇,而成了一个有着正常人性欲求的美丽女性。从这种思路出发,改编者在具体的情节上就做了修改,使得潘金莲的心理和行为在观众眼中变得比较合情合理。电视剧中早期的潘金莲善良、单纯,用网友的话说是非常“纯情”的。但是由于主母怀疑潘金莲勾引东家和少东家,将她嫁给了又矮又挫、人称“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尽管心有不甘,但嫁给武大郎后,潘金莲却十分勤劳、贤惠。不仅起早贪黑地帮助丈夫做炊饼,而且老实本分、足不出户,与原著里的“爱偷汉子”截然不同。而武松的出现却打破了潘金莲的平静生活。打虎英雄武松无论相貌、武艺还是胆略,都远胜于武大郎,这自然引起了年轻美貌的潘金莲的爱慕。然而行为端正、忠于孝悌的武松不仅严词拒绝了潘金莲,还告诫哥哥对金莲严加看守。终于,在现实的无奈和西门庆蓄意的设计勾引下,潘金莲一步步地走向堕落。而潘金莲最后的结局也被编剧改为自杀,这更加剧了潘金莲的悲剧命运,也赢得了观众的同情和怜悯。很显然,编剧的改编赋予了人物更多的现代意识,在提倡“男女平等”、尊重人性欲求、追求人文关怀的今天,电视剧比原著更能迎合当代观众的口味,使他们,特别是女性观众,更能与人物产生共鸣。
同样被编剧大幅度改写的女性人物还有阎婆惜(新版改为阎惜娇)、孙二娘、潘巧云、扈三娘等。编剧在改写这些女性人物时有一些共同点,即站在人性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女性的需求,人物不再像原著一样被故意丑化,在情节上则增加了更多的情感因素,使人物的行为更合乎生活的逻辑。
从电视剧的受众接受角度来看,《水浒传》作为一部男性英雄传奇,最吸引的是男性观众,而女性观众通常比较感兴趣的却是婚姻爱情剧。④因此,新版《水浒传》对为数不多的女性人物命运的改写,以及对人物的情感纠葛的增加,就满足了女性群体的收视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视剧的收视率。对于电视剧这一文化产品而言,作品的质量固然重要,同时收视率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版《电视剧》对于女性角色的重塑和演绎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二、在情节设置上,对细节进行了合理的增添,使得人物的塑造更加丰满
作为对文学名著的重新翻拍,无论是为了与旧版相区别,还是出于艺术创新的需要,新版《水浒传》在情节设置上都不可避免地要有所改编。例如,在原著中第十八回才出场的宋江,在电视剧中第一集就提前登场。对此,有论者提出:“为了突出宋江的主角地位,《新水浒》将他的登场提前至开篇,这是很好的创意,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但宋江登场后的第一件事是与公孙胜斗法: 公孙胜以魔君和星主的传说游说宋江造反,宋江试图将其缉拿归案。这个构思新则新矣,却完全消解了‘误走妖魔的艺术真实性,破坏了作品暗指‘乱自上生的原初立意。”应该说这个评价是非常中肯、深刻的。情节上改动较大的还有对孙二娘的演绎。原著中的孙二娘是个著名的“母夜叉”,泼辣、凶狠又残忍。不仅谋财害命,还做着卖人肉包子的勾当。新版《水浒传》将其身世经历作了较大改变。本性善良的孙二娘和父亲收留了几个江湖艺人,但最后父亲却被他们杀死,自己也被蹂躏后卖入青楼。在逃离青楼后,由于无法为父报仇,她的心理和性格开始扭曲,对人对事都极尽刻薄;由于误会,才被人说成是卖人肉包子的。这些情节上的改编,使得孙二娘这一人物的行为更合乎因果逻辑,也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同时,也消除了很多暴力画面,净化了电视屏幕,更适合电视家庭式观看的生活环境。
新版《水浒传》不仅在情节上有改动,在细节的设置上也处处体现了创作者的良苦用心。在潘金莲回忆过去一集,她被主母关进屋里,下起大雪,这时导演给了潘金莲一个特写。当她发现窗外下雪时,欣喜地捧起雪花,眼中闪着泪花,这些细节表现出当时潘金莲的单纯以及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镜头一转,同样下着雪,出现武大郎牵着戴着红盖头的潘金莲的镜头。武大的喜笑颜开,对照着潘金莲的隐忍和不甘,让观众对潘金莲的命运产生强烈的唏嘘和同情,也拉开了她悲剧的序幕。同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还有武松“送簪子”一节。武大郎买了一个簪子让武松带给潘金莲,因为他觉得潘金莲“早一刻看到早一刻欢喜”。而当武松把簪子交给潘金莲时,被她误以为是武松送的,于是满面春风地赶紧往头上戴,这时武松的一句“刚才在路上遇见哥哥让我带给嫂嫂”,又将潘金莲的满腔欢喜化为乌有。这一细节的添加产生了“一石三鸟”的作用,武大的用心体贴、武二的无心无意、金莲的有心失望可谓尽在其中。
新版《水浒传》不仅在重要人物身上添加了合理的细节,而且在一些次要人物的身上也添加了精彩戏份。在原著中高衙内只是一个线索性人物,作者对他着墨不多。在电视剧中,编导增加了这样一个细节:高衙内用花瓶砸破了一个随从的脑袋,并让人把血都抹到自己脸上,然后骗高俅帮自己得到林冲的娘子。这个细节的添加使高衙内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也将纨绔子弟的无恶不作、歹毒心肠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后面林冲的被害做了充分的铺垫。
综上所述,和过去的版本相比,新版《水浒传》在女性人物的塑造和细节设置上都有所创新和改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新版《水浒传》的争议也不容忽视,如对女性人物形象的一味改写是否会影响对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此有论者提出,对潘金莲、阎惜娇(即阎婆惜)形象的过度美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武松和宋江的英雄形象。⑤这就说明,如何在忠于原著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仍是每个改编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1} 竺洪波:《新版电视剧〈水浒传〉的四处“内伤”》,《南京师
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2} 引用自:http://www.tianjinwe.com/rollnews/sh/201101/t2011
0103-3046150.html.
{3} 施耐庵著,金圣叹评:《水浒传》,万卷出版公司2011年第1版,第172页。
{4} 黄会林、绍武著:《黄会林 绍武文集(电视研究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77页。
{5} 庞东霞:《名著翻拍中的和谐色彩——评电视剧新〈水浒传〉》,《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 期。
基金项目:菏泽学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项目(无编号)
作 者:刘洁,文学硕士,菏泽学院中文系教师(助教),研究方向:大学语文、传媒专业教学。
编 辑:张晴 E?鄄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