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罢不能的苍凉

2013-04-29张金凤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范柳原白流苏胡琴

摘要:在文学史上张爱玲的地位确实颇为特殊,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考量她的小说,我们几乎都离不开“苍凉”一词。《倾城之恋》中的意象——“胡琴”、“低头”、“墙”、“红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关键词:意象胡琴低头墙红色

张爱玲以其传奇的经历、深厚的古典文学低蕴和娴熟的现代小说技法,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接受群体。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张爱玲热在大陆不断升温,她在文坛也开始热得发烫、红得发紫。文学界众多的“张迷”们纷纷从不同的视角开始对其作品进行了多重的解析,而意象是解读其文本意义生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视点。

其实,意象理论在我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中已有“观物取象”、“立像已尽意”之说。诗学借用并引申之,给“象”赋予新的意义,即具体可感的物象。魏晋南北朝时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有过阐释:“……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栩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使。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微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①在这里的“意”就是指意象,“思”指神思,“言”指语言文辞。“神思构成意象,意象产生文辞。这三者的结合有疏有密。有时神与物游,心境交融,作者所想到的就是一个完整的意象,用语言恰好地表达出来,思、意、言密切结合,不烦绳削而自合,则密则无际。有时作者想得很多,到形成意象时,比原来想的已经有了很大改变;用语言表达时,又经反复修改,对意象又有很大改变,甚至没有意象,写不出来,则疏则千里。”②刘勰在这里就“思——意——言”的关系进行了说明,也就是说从神思到意象再到言辞,这三者的一致和不一致的问题,刘勰的理论著作把意象正式运用到文学理论中。由此可知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范畴,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流变后,它的内涵不断丰厚,并走向了现代。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把意象用进作品中,并赋予它特殊的表意功能。“胡琴”、“低头”、“墙”、“红色”这四个意象把白流苏生存境况的苍凉感表露得淋漓尽致。

一、胡琴——旧时代僵而不死的影子

“胡琴”在《倾城之恋》中具有强烈的暗示意义,它像一个神秘的鬼影一样,在文中忽隐忽现——那是旧社会力挽衰败的呻吟,白流苏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的妇女。

上海的时钟都在加速运作,只有白公馆依然踏着先辈规定的节拍——老钟,生活着。因此,“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流苏出生在以三纲为封建道德的纲领、五常为封建道德的准则的即将彻底破败的大家庭中。面对时代的变迁,白家是不愿意打开窗户让外面的空气飘进来的,流苏只能按着家族给她规定的套路去演绎自己的生命轨迹。尤其是封建社会中兄长为父的礼数,使流苏在离婚之后,带着前夫给的补偿金回到娘家居住时,钱财被兄嫂骗去玩股票,最后血本无收,以致她日后的生计成了个大问题。在她手头拮据之时,兄嫂又劝她为死去的前夫尽妇道——奔丧,以便乘机成为财产的合法继承人。流苏的三哥劝她道:“你别动不动就拿法律来唬人。法律呀,今天不改,明天改,我这天理无情的人,三纲五常,是改不了的!你生是人家的人,死是他家的鬼,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可流苏是不答应的,因为她觉得:“离过婚了,又去做他的寡妇,让人家笑掉了的牙齿!”认为自己哭去奔丧才是有逆于纲常的,她不能因为贪图便宜而去做违背礼数的事。这便暗示了女主角是逃脱不了那咿咿哑哑的胡琴声的。即使后来与范柳原结婚了,挥之不去的胡琴声仍在耳边回响,它揭破了流苏的人生之路始终无法以“圆满”二字来定论的悲凉。

二、低头——苍凉的命运之锁

张爱玲作为一个敏感的作家,她对女性的生存境况是十分关切的,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女子的辛酸史。于青曾在《张爱玲传略》中这样说过:“她(张爱玲)寻的是,女奴时代谢幕后女性角色的归宿所在,她以否定现在生态下女性的女奴角色的方式,表达了她深深的渴望,渴望女性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的桎梏,成为自在的女性优美的生存。”③《倾城之恋》也不例外,白流苏出阁而又离婚,其原因是前夫的糜烂生活使流苏忍无可忍而伤心地投奔娘家。可是前夫的病逝又使她的生活掀起了波澜:哥嫂撺掇她回去为她前夫守寡,以获取财产的继承权。连最值得依靠的母亲也发话了:“倒是回去是正经。领个孩子过活,熬个十几年,总有你的出头之日。”娘家是住不下去了,流苏屡遭哥嫂的奚落、母亲的冷遇后,备感伤心和悲愤,而正在给七妹说媒的徐太太为她排忧解难:“没事,都是假的,还是找个人是真的。”听完徐太太富有“哲理”的开导后,流苏无言地低头了——化解此时困境最好的办法出现了,即流苏只能再一次嫁人了。

流苏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娘家已不是她的容身之地,肩既不能挑、手又不能提的她起初很迷茫,但经过徐太太点化,她终于看到了一条光明之路——趁早嫁人。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七妹的相亲会上,她与范柳原相识了。范柳原对流苏颇有好感:“你知道么?你的特长是低头。”这是白流苏随徐太太到了香港,柳原在旅馆放好行李后,依着窗台告诉她的。流苏是那种善于低头的人,这是范柳原所追求的理想中的中国女性。她来香港之前就明白:徐太太邀她出去散心是假而范柳原策划她来香港是真。即便如此她还是愿意同命运搏一下,因为除此之外,她已经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了。两人在香港的一段交往,彼此之间都处心积虑,各自盘算着,在爱情的游戏中各自寻找自己的利益。结婚的事如离弦之箭,但范柳原迟迟不去刊登结婚声明。而上天赐福,一场战争成就了流苏的婚姻之梦,只有婚姻是挽救她命运的稻草,必须牢牢抓紧了它。生在异域的范柳原喜欢中国女人的低头况且流苏是惯于低头的,结婚的事便这样水到渠成了。

三、墙——两性无法跨越的精神之墙

白流苏是“破落户”家的离婚女,娘家哥嫂见利忘义,接受她是因为她得到了大笔的离婚费用。等到投入股票的钱赔了,又埋怨沾了她的晦气。流苏本想用离婚所得的钱在娘家度过她的后半生,但事不遂愿,她吃了家人的闭门羹后,开始考虑嫁人的问题。天无绝人之路,白流苏阴差阳错地与范柳原在舞场上偶然相遇了。陪范柳原跳舞虽然遭到了家人的唾骂,但是她却感觉到了命运的奇迹将要出现了。她得到了一个可以共舞的舞伴,从此走上了摆脱家人冷遇的冒险路。就如白流苏在心中反复声明的:觉得范柳原经过大风大浪的捶打,老于世故。由此可知,精神上的沟通之墙在他们二人之间是无法建立的。范柳原巧设假计,借口流苏不舒服要送流苏回旅馆,两人悄悄离开舞场来到浅水湾,开始了一场无硝烟的较量。柳原对着浅水湾附近的一堵灰墙说:“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墙根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范柳原作为一个饱经世故、狡猾精明的老留学生,他一眼就看穿了流苏的心思,但他还是愿意陪流苏进行这场爱情游戏,范柳原寻找的是浪漫的爱情,白流苏想要的是反思的爱情。“浪漫爱情”是直接基于感官的。它的特点是自发的,并且在自发中有自然,在某种意义上说有永恒的因素,但是它在没有接受任何未知情况的考验时,是不明确的,因此也就等于没有。“反思的爱情”是对爱情进行了反思。她的特点是爱情的永恒性是不可确证的,用婚姻约束人,于己于人都是不好的,但在没办法时也就不谈爱情结婚算了。白流苏和范柳原就是在这种爱情与婚姻的阵地上展开了博弈,两人都是费尽心思,表面轻松自在的交往却掩盖不住心力交瘁的疲惫。范柳原把白流苏引到香港,由尽心尽力的讨好与照顾到不闻不问的漠视,再到诱使其陷入虚浮的调情之中。白流苏在范柳原那一张一弛的斗争策略下,备受煎熬,她怕范柳原把她抛弃了,因此她不得不对范柳原赔笑。如果不是香港发生的那次战争,白流苏的结婚梦恐怕永远只是一种奢望了。偏偏残酷的战争爆发了,两个没有感情的人竟戏剧性地结婚了。

四、红色——挣脱不开的魔力

在《倾城之恋》中,红色也十分的突出。全篇谈到红多达十几次之多,开头展现出的咿咿呀呀拉着的胡琴所演绎的故事在张爱玲看来就应该由“长长的两片红胭脂夹住琼瑶鼻”的“光艳的伶人”来讲述。接下来便是白流苏寄人篱下的度日如年的生活。流苏离婚暂住娘家,因而兄嫂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所住的“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为每天都是一样的单调与无聊。……一年又一年的磨下来,眼睛钝了,人钝了,下一代又生出来了。这一代便被吸引到朱红洒金的辉煌的背景里去,一点一点的淡金便是从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在这样的家境中,流苏不期然地遇到了范柳原,便如抓住了救命的稻草般,似乎上天赐福于她。可是范柳原也是旧家庭的弃儿,名不正言不顺,受歧视的童年,“孤身流落在英伦,很吃过一些苦,然后方才获到了继承权”。他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把恋爱当做调节剂,同流苏谈恋爱或多或少掺杂了玩世不恭的成分,再加之流苏迫切要把自己即将三十岁的青春进行一场孤注一掷的交易,所以两人理所当然地上演了一场真亦假、假亦真、彼此博弈的戏中戏。就是在这样的故事中,张爱玲发挥了她在色彩描写方面的特长,用色彩来暗示人物的心理,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有相应的色彩来暗示。流苏刚到香港时,船一靠岸就到甲板去看海景,看到的是一幅炫目的场景:“那是个火辣辣的下午,望过去最触目的便是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广告牌,红的,橘红的,粉红的……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这里的红色充溢着情欲的力量。流苏离婚已有七八年,这次离沪去港,除了是为生存做打算,也不可否认其中存在情欲的驱动。“弗洛伊德认为,在每个人的意识深处,有一种潜力,时刻驱使人去寻求获得性欲的满足和快感,他把这种力称为‘里比多,也叫‘性本能,就像说到饥饿时指吃的本能一样。”④另一方面,这里的红色也象征着流苏对未来的期望,她如此迫切需要通过与范柳原的婚姻来获得物质的保障!所以张爱玲不厌其琐地对红色进行深描,为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饱满。当两人到了浅水湾,范柳原搀着白流苏下车:“黑夜里,她看不出那红色,然而她直觉地知道,它是红得不能再红了,红得不可收拾。一蓬蓬一蓬蓬的小花,窝在参天大树上,壁果剥落燃烧着,一路烧过去,把那紫蓝的天也熏红了。”这岂止是野火花的红,分明是流苏心中那燃烧的烈焰。张爱玲将敏锐的感知力借助于色彩,极尽详细地展现主人公那冥冥之中不可预知的未来命运。

五、结语

张爱玲用她选取的精致意象使《倾城之恋》中苍凉与悲伤的情调自然而然地从文体中流溢了出来,我们感受到的是那个时代生存着的人们对命运的无法掌控,即使范柳原与白流苏最后结婚了,可是我们也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喜悦,而是一种布满字里行间的苍凉。

①②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95—296页,第299页。

③金宏达、于青编:《倾城之恋》,《张爱玲文集》第四卷,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页。

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44页。

作者:张金凤,武威职业学院讲师。

编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范柳原白流苏胡琴
为什么范柳原选择了白流苏?
浅析《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人生悲剧表现
穿越皓月的胡琴声
官中胡琴与角儿胡琴
论白流苏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论白流苏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我和你一直是我们
以萨特爱情观剖析范柳原的恋爱心理
中国现代女作家笔下“南洋”浪荡子形象之比较:以“凌吉士”和“范柳原”为例
远处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