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锺书文化反思的现代性

2013-04-29马宏麟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钱锺书围城现代性

摘 要: 钱锺书的《围城》是每一个现代中国人的“围城”。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要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双重“围城”。在钱锺书的《围城》中,走出传统文化的“围城”体现着他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追求,而打破西方文化的“围城”则体现着钱锺书对现代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的批判。

关键词: 钱锺书 文化反思 现代性 《围城》 现代文化

《围城》作为钱锺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涵充盈,以理胜情,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历来关于“围城”的含义,评说众多,杨义、吴福辉等认为是知识分子的“围城”,施咸荣、屏溪、李健吾以及台北的周锦、香港的司马长风、法国的阿兰帕诺伯、美国的茅国权等认为是婚姻、恋爱以及家庭中的“城堡”“围城”,而王依民等则认为是整个社会的围城。

一、研究背景

钱锺书的《围城》包含着浓厚的思想意蕴,一是对社会层面的批判,一是对文化层面的批判。作品通过对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和归国学生的塑造,对当下社会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某种角度上讲,《围城》又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讽刺性小说,整部作品以抗战初期为时代背景,针对一群知识分子的恋爱、婚姻以及职业问题展开叙述,揭示了他们内心的痛苦、挣扎、空虚、卑微、贫乏,将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困境以及现代文明的危机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整部小说就是一面X光镜,折射着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丑恶灵魂以及畸形性格,真切地剖析着社会形势下的“最新式”。《围城》以理胜情,内涵充盈,作品中的人物大多都有崇洋媚外的思想,但是骨子里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传统文化,而关于“围城”的含义,也是数不胜数。但是笔者所认为的“围城”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围城,也是西方现代文化的围城,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整个社会,不论是恋爱、婚姻,还是家庭、事业,整个社会都面对着这样的文化围城,所以,走出传统文化的“围城”揭示了钱锺书对文化现代性的追求,而打破现代文化的“围城”则意味着钱锺书对现代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的批判。在作品中,“围城人”性格的描述与起源都由传统文化的糟粕以及西方文化的负面效应所造成,钱锺书出身于前清举人兼绅士之家,其思想必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濡染与熏陶,一方面,由于文化与经济上的天然联系,使得他必须要以这个家庭为依靠,而另一方面,由于他又接受了“五四”新文化的影响,新时代社会背景下的新鲜空气,又让他对这个家庭产生了厌恶情绪。

二、文化反思

《围城》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体现着一个主题——理性与感性的交织与纠缠。《围城》中的人生观,从本质上就是对文化的一种深刻反思,同时,也是对回归现实的一种思考,是突破虚荣与丑恶的混杂氛围的理性觉察,它打破了传统文化对人类精神的束缚,展现给读者一个清晰而真实的人类社会生存的现实历程,通过“围城人”的人生,给外面人以窥探城里人真实生活的机会,同时让城里人倾诉进城后的感知,这也是《围城》的宗旨。

1.对现代性的追求

钱锺书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亲缘性,他作为国学大师的儿子,自小就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围城》中,钱锺书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受一一表现出来,传统是祖先所流传下来的东西,根深蒂固,具有极强的延续性,无法摆脱,已经深深潜入人们的意识中。对于传统而言,它既是历时性的,也是共时性的,它在习俗与信念上都带有很强的迁延性和完整性,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传统,都有着最为忠实的保卫者与守护者,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统的排他性,并且对人类的道德情感具有持久的约束力。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传统又具有选择性、流动性、可塑性、可重构性以及可诠释性的特征,这是因为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容纳,不断创造、更新。《围城》对此有着明显的隐喻,如《围城》中的人大多爱面子,极度虚荣,甚至于自欺欺人,以出身于江南乡绅之家的方鸿渐为例,他自幼饱读经书,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其留欧四年,去过法国、德国、英国三国,又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浸染。但是,方鸿渐潜意识里又有着传统文化的烙印,他有着极强的“面子”心理,他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不违父命所束缚着,在“面子”心理的诱使下,弄假文凭回国,而这一张文凭似乎有着遮羞功能,仿佛能将一个人所有的愚笨、寡陋、空虚等全部掩盖起来,在他回到家乡受到别人尊敬时,觉得自己瞬间伟大了许多,身心陡然膨胀。

《围城》中的其他人物也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丧失了独立性,不断地要面子,不断地失面子,在这来来回回的面子得失中,使自己成为一个被动角色,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人根深蒂固的制约和影响。如作品的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孙柔嘉,她一心想着嫁出人头地的丈夫,并且将自己的命运全部寄托于方鸿渐,在发现方鸿渐不能够为自己争取面子时,就不断地抱怨;想求别人为她谋出路时,又由于面子问题作怪,觉得太丢脸而不好意思开口;在回香港时,没有衣服,也让她觉得丢脸;在结婚时,由于面子,她还呵斥别人,同时,也是由于她的面子,在婚后的她变得更加直露。还有如传统知识分子方翁,他虚荣孱弱,空洞做作,保守迂腐;赵辛楣故作斯文;董斜川自负卖弄;张吉民追求家世头衔。小说将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知识分子百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2.对现代性的反抗

科技发展与工业革命的现代性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社会的巨大进步。钱锺书一方面致力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追求与实践,另一方面他又深刻地质疑现代性。钱锺书走过许多具有现代性的大都市,对这些都市中的人有着深刻的感受,他将自己的这种感受融入到作品中,因此,《围城》不仅关注中国人的生存困境,同时,他也将作品的思想提升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高度,将沉陷于“围城”中的人类的异化、无意义感、荒原感以及无归宿感一一描述了出来。作品中的方鸿渐就是一个典型代表,钱锺书将他心底的孤独与凄凉细致刻画,在现代性的“围城”里,到处充斥着一种“得到的不想要、想要的得不到”的心理挣扎。同时,小说也告诉人们不可见不一定是梦境,可见的不一定是现实,只有当人类超越这个现实世界,突破重围,才能得到身心的解放,但是作品中的人物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意志身心都受到了很大的磨损,最终消耗殆尽,方鸿渐用冷漠看待这个世界,似乎是一个局外人,但却没有局外人的洒脱,而是一个生活于感性与理性之间处于两难境界的人,在他的潜意识里,人类永远被误解、隔阂、疏离不断地支配着,并在生存困境中苦苦挣扎着,尝遍人间的世态炎凉与艰辛痛苦。方鸿渐从学业、归国、工作、事业到婚姻、家庭、爱情都充满了痛苦,这种人与人之间既不能理解又不能逃离的挫败感,让他时刻处于一种精神折磨中,形成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相互依靠、相互残杀和相互冲突。但是钱锺书在创作时,并没有将西方主义中所倡导的人类唯一的出路——死亡这种悲观主义融入到作品中,他在描绘人类社会的冷漠、险恶、难以沟通以及各种挣扎时,是一种批判的角度来讽刺这虚无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并不是简单的悲观,他更多的是在呼唤人类的真善美,从而作为人类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

综观以上,《围城》的艺术表现手法是高超的,整个作品都渗透着对文化的反思,一方面作者通过对中国文化现代性的执着追求,竭尽全力挣脱传统文化的“围城”,另一方面作者又以我国传统的讽刺艺术手法为基础,并汲取西方文学中优秀的讽刺艺术,注目于现代性对现代人及其生存环境和价值观的负面影响,经过哲理性的思考,造就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将人在传统与现代双重“围城”中苦苦挣扎的思想形象地表现出来,作者看到了传统社会文化的封闭僵化和落后保守,不断地反抗传统文化的糟粕之处,同时,他又看到了现代文化的复杂性、有限性以及负面效应。因此,钱锺书的困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甚至于所有人的困惑。

参考文献:

[1] 王明科. 钱锺书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从《围城》说开去[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3).

[2] 王明科. 知识分子怨恨:论钱锺书小说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J]. 社会科学评论,2006(2).

[3] 蔡年华,王青. 论曹禺和钱锺书的“围城”世界之比较[J]. 甘肃社会科学,2008(1).

[4] 王明科. 怨恨:中国现代十位小说家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D].山东师范大学,2006.

[5] 王明科,柴平. 从外向转为内向的怨恨——巴金小说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J].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3).

[6] 黄志雄. 浅析《围城》与现代人情感状态[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1(1).

作 者:马宏麟,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0级文秘(2)班本科生。

编 辑:杜碧媛 E?鄄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钱锺书围城现代性
钱锺书的幽默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围城”内外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名师学案·钱锺书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围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