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融资的出路

2013-04-29傅蔚冈

财经 2013年7期
关键词:城市化市政基础设施

傅蔚冈

目前城市化比例大约为51%,如果要实现在2020年达到60%的目标,首先要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为这么多人提供的基础设施,钱从哪里来?

过去的经验是从银行融资,通过设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土地或其他固定资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通过这种融资方式,地方政府获得了大量资金,基础设施也是日新月异。

但这种融资方式的缺点很明显:一是将风险都集中在银行,银行作为放款方,成为风险的最大承担者,一旦地方政府财务恶化,那将会造成严重的金融风险;二是不透明,由于融资平台以各种形式出现,因此很难统计具体数据;三是过于依赖土地财政,目前绝大多数融资平台都是以土地为抵押品,但今后土地市场能否保持过去十年的发展势头,这都将考验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

以上三点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度投资,使城市化的效率大打折扣。为什么地方政府会过度投资?一是投资会带来GDP,同时很多基础设施看起来对地方居民有利,政府和百姓会形成利益共谋;二是道德风险的缘故,对于地方长官而言,基础设施的政绩看得见,成本却不需要在当期承担。

无论从哪种角度说,目前的城市化融资方式都需要改变。那么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可靠?从国际经验看,市政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央行2月发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每个国家的城市化和市政债之间都存在着稳健的正相关性——不管是联邦制政府还是中央集权制政府,税收支持的市政债都是支持城市化最有效率的工具。

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发行市政债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当然,与融资平台相比,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问题是,市政债之所以在国外发生作用,是因为那些国家为市政设施融资的债务需要经过本地市民同意,而且这些债务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是硬约束。在很多国家,地方政府甚至还有破产的风险。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硬约束,市政债才有效率。

不过在中国,这些条件还都不具备。此时引入市政债恐怕会面临“南橘北枳”的现象。但目前不具备条件并不是我们拒绝引入市政债的理由。相反,我们完全可以城市化融资为由,改造目前包括预算体系在内的央地财政关系,这才是维系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最需要做的基础设施。

作者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

猜你喜欢

城市化市政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