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趣味性和煽情性的博弈
2013-04-29李嘉欢
李嘉欢
【摘 要】网络海量的信息中各类信息鱼龙混杂,而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也推动了媒体对受众的迎合。信息的趣味性和煽情性的概念不明使新闻工作者在进行信息采集和编辑时经常打擦边球,进而导致网络信息环境的浑浊。如何正确区分和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异同,如何从新闻信息取向、新闻工作者专业精神和网络法规等方面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制衡和改善,成了当下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新闻 趣味性 煽情性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说网络把人类社会带入了“比特时代”。随着网络媒介技术的大跨步发展,网络作为一种集数字性、实时性、综合性于一体的新闻发布平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经济压力下的媒介经营组织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更加趋向于商业化运作,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的趣味性、煽情性、刺激性的新闻成了竞争制胜的有效筹码,而过度的娱乐化新闻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认知水平。
纵观人类社会媒介的发展,趣味性作为新闻价值五大要素之一,在满足受众需求、提升媒体自身竞争力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而趣味性和煽情性的混淆,使得新闻工作者往往容易利用这种模棱两可的分界,以满足受众心理需求为借口,在新闻报道趣味性的面具下充斥着煽情性的新闻符号。从而在历史上导致了19世纪30年代以《纽约太阳报》等廉价报刊的出现为标志而产生的“黄色新闻”泛滥的浪潮。不过,在这里并不是说煽情性的新闻都是“黄色新闻”,这两者之间不能就此随意划等号,因为“黄色新闻”只是众多猎奇性、煽情性的新闻中的一个分类。那么对于当下网络新闻的趣味性和煽情性这两个原本应该截然不同却被混为一体的概念而言,如何对其进行统一的界限划分和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一、趣味性和煽情性的区别
煽情的最初来源是趣味。在19世纪的中期,娱乐性新闻作为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产物登上了社会舞台。与先前的政党报刊不同的是,大众报刊的内容更加通俗,贴近生活,政治色彩较弱。而到了19世纪末,这种趣味性的内容已经开始在利益的角逐中扭曲变形,一种纯粹的煽情新闻从趣味性中衍生出来,达到了最高点,最为明显的就是“黄色新闻”的泛滥。从范围上来讲,趣味包含着煽情,而“黄色新闻”又是煽情中最为严重的一个方面,想要彻底的把他们区分开来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限定并使两者相互制衡。
在《新闻学简明词典》中载有“兴趣性”的一则条目,即:兴趣性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有读者感兴趣,而在写作上也要富有情趣,能够引人入胜。兴趣有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指对读者个人的吸引力;间接兴趣则指读者对事物的普遍关心。新闻报道必须引导读者培养高尚的情操与健康的趣味,反对迎合少数读者的庸俗兴趣,摒弃一切低级趣味。但是在当前的网络媒体中,趣味性大多表现为一种以煽情为主线的网络信息,主要表现为:新闻标题的煽情化倾向——“标题党”的出现;新闻内容的暴力、犯罪、冲突、灾害、“星腥性”等倾向;视听效果的刺激、暴露、戏谑倾向等,撞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为了争取大众,他们不得不迎合大众的实际文化水平及阅读情趣,供给识字不多的读者们大量的刺激性的、粗浅易懂的新闻消息;为了方便大众,他们不得不把报刊编排得醒目悦人,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样,廉价报刊才有可能吸引大量的广告商,获得丰厚的广告收入,从而进入“良性发展循环圈”。
在当前网络新闻中,煽情性的信息不只是存在于“娱乐”新闻的分类栏中,更为主要的“战场”则是最为人们关注的社会新闻,原本用以一种令人感兴趣的形式吸引大众的趣味新闻却在无意识的主观倾向中将煽情性添入其中。但作为一种大众引导机制,媒体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尽可能地寻求网络新闻趣味性和煽情性的平衡点。
二、趣味性和煽情性的平衡点
针对网络娱乐煽情信息的泛滥和受众对于趣味性信息的需求,在为两者谋求一个平衡点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从新闻取向上来看——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取舍。由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内国际形势的相对平和,受众对新闻的选择更加倾向于阅读软新闻,即“亲近性新闻”。但是从长久来看,公共政策秩序和国际国内动态不可能一直被人忽略,人们对于硬新闻的需求有一种潜在的“第一位”认识,而软新闻等娱乐性信息是作为一种生活内容的补充,并没有占据其主要的思想领域。所以就媒体之间的竞争形势来看,过度的娱乐性煽情性新闻在未来是没有发展前景的,只会为人们所摒弃。
其次、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精神和价值取向。追求趣味是人的天性,有人认为,“它和艺术之间的分野也很难下定义,因为两者在社会及心理上的功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可以说十分接近。”趣味和煽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新闻工作者在严格秉承新闻价值规律的同时也要注重“度”的把量,不能唯利是图。要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因为作为“把关人”之一的新闻工作者对受众所接受的信息有直接控制和影响作用。要能够区分趣味与煽情,避免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黄色新闻”浪潮的再次出现与涌动。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市场标准的衡量下,人们迟早是要淘汰那些浅薄的、浮夸性的报道。
第三、网络新闻法规和新市场秩序的建立。网络作为新兴媒体,其信息的综合性、交互性以及实时性都优于传统媒体,对于社会舆论的形成具有引导作用。但是当下我们对于网络的把握并不全面,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纰漏和不可控性,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此除了应发挥政府对于网络的监督管理之外,还要在现有规范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相关的网络新闻监管法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媒介为了吸引受众,一味炒作所谓的“热点”:热点消息、图片、新闻等,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内容却占据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使受众沉浸在一种拟态环境中。面对当前的竞争格局,媒介经营者应以一个更高的站位来对将来的市场进行前瞻性评估,整顿网站内容的过度煽情化倾向,赢得受众的尊重,以全新的新闻视角和思维方式推动数字时代网络新闻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②赵蕊,《电视新闻报道的新倾向及其反思》,《记者摇篮》,2009(12)
③钟鑫,《谈广播音乐节目主持的娱乐性和文化性的统一》,中国播音主持网,2008-9-10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0级新闻学学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