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民歌结构形态初探

2013-04-29张昕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曲式

【摘 要】重庆,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也是最大的直辖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人文环境,其在曲式、调式、旋法方面有特殊的呈现形式。而从曲式、调式、旋法等方面研究重庆民歌的结构形态,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传承重庆民歌,更好的演唱好重庆民歌。

【关键词】重庆民歌;结构形态;曲式;调式;旋法

重庆民歌的结构形态,涉及的学科包涵曲式、调式、配器等多个学科,如果再从人文学的角度思考,还涉及到诸如人类学、文化遗产学、形态学等等。

一、研究对象

重庆民歌之多,我们难以表述。不过,由于受地理环境影响,重庆民歌多以山歌为主。本文仅以山歌来探讨重庆民歌的结构形态。

二、研究角度

1.调式

重庆,多山多水,长江、嘉陵江、乌江横穿整个地域,从人文学角度来说,古老的水域、水运、商埠运动,对其民歌多样性有一定影响。重庆,民族众多,音乐体裁更是丰富多彩,但重庆民歌多以徵(sol)调式和羽(la)调式为主。

有着历史悠久、旋律优美、情绪涤荡的重庆民歌,在其调式调性的结构特征方面,大多采用中国传统民歌五声音阶的徵调式、羽调式,并且几乎不使用半音和变音。而使用最多的徵调式,具有西部地区质朴、内在的西洋大调风格;第二使用的羽调式,具有江南等地清新、柔美的小调、小曲性质。

据本人不完全统计,在以汉族民歌为主的重庆民歌中,其中的大调色彩的徵调式最多,占40%左右;其次,为小调色彩的羽调式,占30%左右;再次,为调式色彩呈现中性的商调式,占11%左右;而较少使用的,则是宫调式、角调式,分别占9%和6%左右。

2.微升音

在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重庆民歌较多使用的羽调式歌曲中,常出现某些微升音装饰的特殊音阶,这是为什么呢?重庆这个内陆地区,典型的山地加丘陵地域,较为封闭的地域,应当很少受外来民族音乐的影响。通过大量民歌的演唱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微升音的出现,能够使重庆民歌具有格外浓郁的丘陵、高山、田野气息和独特的带有“麻辣味”的重庆地方风味。而再仔细观察,发现其微升音可能出现的音级主要有:主音la下方的↑sol,属音mi下方的↑re等。

3.旋法

重庆民歌,在其旋律进行方面,主要以单声部民歌为主,这和中国汉族绝大多数民歌一致,强调线条,忽视和声,或基本无和声。但在川江号子和秧田歌等民歌中,也有领和相叠的多声部织体,不过,较为少见。

无论徵调式还是羽调式的旋律,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徵调式旋律中,有一种是以sol、mi、re、do、la、sol的级进为主的。如合川市天星乡民歌《说起唱歌我快活》(谱例略),音乐一开始,do音弱起开始入拍,然后音乐反复围绕sol音进行,中间通过节奏压缩、音程级进、倚音配合,但最终落在sol音上。其下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先从调式属音re音入手,一个演唱音,然后大跳至do音,再缓缓下行,以欢快、小跳的短小节奏、顿音进行,最终落在主音sol音上。整个旋律,小巧玲珑,短小精悍,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

另外一种是以sol、do、re的四度跳进与大二度级进为特色的,如南桐山歌《郎是天上紫微星》(谱例略)等。其旋律手法,也是极为具有重庆西部地区民歌特点,先从最高音sol开始,一开始就采用高亢的山歌风格,节奏非常自由,记谱本身的时值加上演唱音记号,几乎可以把一个歌手的气息极限都体现出来。我年轻时见过一男歌手,在一次群众文艺调演中,唱了差不多本分钟,台下观众是掌声不断,但其面不改色心不跳,技术之高,令人折服!但也可见这首民歌的特色!一个大的亮相之后,音乐继续舒缓的述说,在旋法方面,典型的do、re的大二度级进为主,音乐非常平稳,仔细演唱,竟然有石柱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一些韵味。当然,也有几处采用四度跳进的,给人感觉甚至有一些陕北民歌的上四度强进行感。音乐之多变,把一个热情澎湃的重庆男人写得淋漓至尽。其旋律手法,完全来自山野农汉的真情实感。

4.曲式

如果非要用西洋调式的曲式结构来研究或观察重庆民歌,我们也不难发现,其曲式结构的布局方面,多为结构单一的单乐段结构形式,篇幅一般比较小巧,多为二句、四句或八句的规整型结构,乐句与唱词句式,也多相互吻合。比如典型的石柱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谱例略),即为典型的二句式民歌,第一句开始“太阳出来”似一个独唱,高亢明亮,其后的衬词好像众人的应和。接下来的“喜洋洋”,也是在曲式结构上紧紧的重复“太阳出来”的音级围绕进行,再加一个衬词。而第二句的“挑起扁担”,也几乎可以看出,整个结构都是以重复为主的典型的二句曲式,但其节奏型非常规整、清晰。当然,也有一些嘉陵江、乌江和川江的船工号子、一些山区的秧田歌,由于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等条件的需要,最终发展成为篇幅较为偏长,结构也发展比较庞大。但其终极特点,其实也有很多重复加变化的特点。

5.演唱

重庆民歌的演唱,最为重要的是语言。以传播最广的石柱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为例,笔者去过全国诸多地方,也听过很多所谓大师、名家演唱录音,一个感觉,只要不是地道的重庆人,没有使用地道的重庆普通话,唱得再好,一个感觉:在重庆吃北京烤鸭,或——在北京吃重庆火锅!味道不正!所以,如果学习演唱重庆民歌,必须先学习重庆话,学习那里面的渝腔渝味,就像学习重庆火锅必须使用地道的重庆佐料一样。这是第一步,其次还要了解重庆民歌中的衬词衬腔,这些虚词,虽然没有实在的意义,而在实际演唱中,其作用,应该是锦上添花的神奇作用。那一声声几乎用汉字无法写的方音方字,实在韵味无穷。就说《太阳出来喜洋洋》,那个“罗儿”,如果用普通话去演唱得字正腔圆,实际是不好听的,笔者听过石柱当地人演唱,他们有很多润腔和装饰音的,咬字吐字也不是这么规整,要一顿一顿的,强调字头,弱化规韵。

研究重庆民歌的结构形态,应当说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其研究的价值,能够使重庆民歌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可以使重庆本地作曲家在使用重庆民歌的方法上显得更为有特点。重庆近些年获奖、发表的很多歌曲,都采用了重庆民歌的一些旋法、结构、音调,这证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然,作为高校声乐教师,本人认为,研究重庆民歌的结构形态,更直接的收益,应该是声乐技巧和技术的进步,也能够让我们丰富多彩的重庆民歌,传得更远,传得更久。因为,在艺术已经科技化、工业化的今天,在民工潮的涌动下,重庆民歌,这个典型的词,已经快听不到人提及、演唱了!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引起相关文化、宣传、教育部门的关注、关心和支持,也欢迎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行列!让“麻辣味”的重庆民歌再次冲出三峡,唱响全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王川平.彭孝纲音乐作品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2] 王耀华,伍湘涛.音乐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上海音乐出版社编.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4] 张昕,文琪.巫山县传统音乐文化概说[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

[5] 邹渊.重庆民歌中的衬词衬腔浅析[J].中国音乐,2005(4):190-192

本文系2010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重庆民歌的结构形态与演唱理论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YBRW80)、重庆市艺术科学规划2010年度重大专项研究项目“三峡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及巫山县民俗文化艺术研究”(课题批准号:10CQAZDZX00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曲式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应试曲式分析的几个重要方法
曲式分析“四要素”的认知与结构功能逻辑的有机关联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该丘斯曲式理论及其教学体系研究
曲式分析在基础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在第三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共性写作”时期的非典型曲式中的典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