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痴呆母亲绑在身上,孝子陈斌强5年风雨路

2013-04-29琴心

蓝盾 2013年7期
关键词:陈斌儿子母亲

琴心

《二十四孝》中有个“笼负母归”的感人故事:后汉孝子鲍出,曾为救母与10多名强盗搏杀,当身居异地避乱的母亲思乡心切时,他用竹篓背着母亲跋山涉水数千里,终让老娘回归故土。如今在浙江,中学教师陈斌强的孝行堪比古人,他用一根长布带,将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绑在自己身上,每周骑行60里山路去上班,并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爱。5年如一日,风雨无阻。2013年2月19日,他当选为“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儿子含泪发誓:

绝不丢下痴呆妈妈!

2007年9月16日,32岁的陈斌强手握一纸诊断书,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的走廊上痛哭失声。这名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当天专门请了假,陪一连多日精神恍惚的母亲来医院检查身体,结果母亲竟被诊断为患了老年痴呆症!也许是经受了太多生活磨难的缘故,一向聪明要强的妈妈才58岁,竟然过早地患上了这种病,这令陈斌强感到万分痛心和愧疚。

随后的日子里虽有药物调理,陈斌强母亲的症状却在慢慢加深,精神也一天比一天迷糊,这让他十分沮丧。几个月后,母亲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吃喝拉撒全靠家人照料。

2007年底的一天,母亲忽然失踪了,陈斌强和家人发动亲友和邻居四处寻找。“妈妈!妈妈,你在哪儿啊……”他带着哭腔的呼喊洒遍村头村尾、方圆几十里的每一条乡间小路和一片片稻田间。在家乡这片熟悉的土地上,陈斌强有着太多关于母爱的记忆,随着双脚的沉重迈动,他眼前不由映现出了那一幕幕尘封的往事——

母亲命运多舛,1983年父亲因车祸去世,留下三个年幼的孩子,大姐13岁,陈斌强9岁,小妹7岁。从此,母亲既要起早贪黑到田间劳作,为一家老小挣口粮,又要拉扯几个孩子,同时还得照顾年迈的婆婆……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母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心灵手巧,他们三兄妹小时候穿的衣裤、鞋子、毛衣,都是她亲手缝制的。跟许多农村妇女一样,陈斌强的母亲也有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对他这个家中唯一的男孩最是疼爱。小时候,姐姐经常酸溜溜地对斌强说,你可是宝贝儿子哟!

夏天天热,斌强喜欢拿张凉席睡在院子里的小床上。每天早上醒来时,他总会发现身上多了一条毛毯,那是母亲半夜起来替他盖上的。而床头上,则放着妈妈早晨刚从镇上赶集买回的山楂糕、牛肉馅饼等好吃的。

慈爱的母亲也有着严厉的一面,比如在陈斌强兄妹几人的学习方面,她管教起来绝不手软。斌强上小学后,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被喊起来读书。妈妈则手拿一支粉笔监督着,每当他读完一遍,她就在地上画一笔“正”。睡眼惺忪的小斌强,常常读着读着就睡着了,然后就会遭到妈妈拧耳朵的惩罚。有时他也偷懒耍滑,趁母亲不注意,悄悄在地上多画几笔“正”字,被小妹揭发后,免不了一顿责打。

每天背起书包来到学校后,第一节课照例是早读。因为在家已经读得滚瓜烂熟,课堂上的陈斌强只需随便翻翻书,就能在同学们惊羡的目光中,到老师那里背课文了。为此,班上不少同学私下里称他为“神童”。

在妈媽的督促下,小学时期的陈斌强能把一本语文书从头背到尾。母亲为此很得意,常叫他在亲朋好友面前表演一番,每次都得到大家的赞赏。

虽然家里一直很穷,但妈妈支持陈斌强租书、买书的爱好,哪怕为此卖掉家中的粮食都在所不惜。可以说,后来陈斌强之所以喜欢文学,并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与母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初二那年,陈斌强去表哥家喝喜酒,一个鞭炮在他眼前炸响,他当即睁不开眼,泪流不止。瘦弱的母亲不让任何人碰他,背起儿子就往几公里外的医院跑……一连两三天,她都陪在儿子的病床前,轻声安慰斌强,一遍又一遍擦拭他流下的泪水。临睡前,母亲还剥了很多斌强爱吃的桔子,整整齐齐码放在他的枕边。

19岁那年,陈斌强考上了一所师范院校。尽管不是什么名牌大学,但还是把母亲激动得彻夜难眠,她捧着那本大红的录取通知书一遍遍看、一遍遍抚摸,就像儿子高中了“状元”一样激动。

大学毕业后,陈斌强成了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并在县城娶妻生子。正当他干劲十足,立志要通过努力工作让妻儿搬离狭小的出租屋,住进属于自己家的楼房时,母亲却突患老年痴呆症,连自己的儿女都不认识了,这令他万分悲痛!

几天后,当陈斌强兄妹历经周折寻找到衣衫褴褛的母亲时,他不禁抱住老人放声痛哭:“妈,都是儿子不好,让您受苦了,以后我再也不会离开您半步!”

“绑”着母亲去教书,

崎岖山路上的凄美风景

如何安置智力仅相当于1岁孩子、一不留神就会走丢的母亲呢?陈斌强兄妹三人开起了家庭会议。起初,考虑到陈斌强两年前已经将80多岁的奶奶接到县城生活,加上他们夫妻俩工作忙碌,还要带孩子,姐姐和妹妹答应轮流照顾母亲。

但陈斌强不同意:“毕竟咱妈情况特殊,平日大小便失禁,时间久了,就算你们受得了,姐夫妹夫,以及你们的家人也会受不了的。”想到母亲刚发病那阵头脑还清醒时,曾向亲戚透露“就想和儿子一起生活”,陈斌强坚定了照顾母亲的信念,当即斩钉截铁地表示:“我把妈妈接走。”任亲友和妻子怎么劝说,主意已定的他不为所动,并开始帮母亲收拾衣物……

从此,每天早上起床后,陈斌强的妻子傅柳萍都感到提心吊胆,因为她知道,“苦难的一天又要开始了”:婆婆经常大小便失禁,弄得满屋子臭烘烘的,还一会儿笑一会哭,一会儿又拼命拍打着家门大声喊:“我要出去玩”!年迈的奶奶,则用拐杖使劲敲打着地板,嘴里诅咒和抱怨着命运的不公,让她儿子被车祸夺去生命,又让孝顺懂事的儿媳患上了怪病……再加上小孩的哭闹,家里简直鸡犬不宁。

一次,傅柳萍上完厕所出来,发现家里不见了婆婆的人影,不由大惊失色,寻遍整个小区和附近的街道都不见老人,她不由得哭了起来,并拨通了丈夫的电话。陈斌强回来后,发动亲友和邻居一起四处寻找,直到天黑,才在一个垃圾场附近的桥洞下找到母亲。

当晚回家后,陈斌强抱怨妻子没有照看好老人。压抑已久的傅柳萍,也暴发出了她的怒火,把长期以来的委屈和苦恼,淋漓尽致地吼了出来,两人从傍晚一直吵到深夜。直到母亲扯着嗓子喊:“我饿——”,夫妻俩才想到一家老小还没有吃晚饭,于是就各自擦干泪水,一起进厨房忙碌起来。

为了全力照顾时刻离不开人的婆婆,傅柳萍不得不狠心将1岁10个月的儿子送进了幼儿园。“人家本来只接收满3周岁的孩子,园长体谅我们家的老人实在没人照顾,才勉强收下。”傅柳萍说,后来当婆婆又一次走丢,被派出所的民警送回家后,她不是没有劝过丈夫,把婆婆送到养老院去。可陈斌强的回答也让她觉得有道理:“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受欺负了怎么办?”何况每月1000多元的养老费,以丈夫微薄的收入,也很难负担。

2008年初,眼看一大家人的生活越发拮据,甚至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傅柳萍不得不继续外出工作。无奈之际,陈斌强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将奶奶送到老家跟着两个姐妹生活,自己带着母亲去上班!

考虑到像母亲这种病人,坐在电瓶车上可能会乱动,而自己又买不起汽车,陈斌强就翻出了母亲30多年前背他用的那根藏青色的布带。此后每到周一清晨,陈斌强就会从自家租住的5楼背着母亲走下100多级台阶,然后用那条布带,将母亲与自己紧紧地绑在一起,再沿着一条曲折的山路骑行30多公里,去冷水镇中心学校教书。到了周末,又将母亲“绑”回家中,与妻儿团聚。

学校特批了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供陈斌强母子居住。为了照顾好母亲,他每天除了上课和睡觉,几乎与妈妈形影不离。每天凌晨1点,陈斌强开始叫醒母亲,上一次厕所;5点半,再次上厕所;6点,陪学生早读;7点左右,给妈妈喂早饭、梳头……一日三餐,他一口一口耐心地喂到母亲嘴里,碰到难咀嚼的食物,自己先嚼烂后,再喂母亲吃。每个课间,陈斌强都会赶回宿舍,看看老人。到了傍晚,他还要陪母亲散步,然后自己去晚自修,一直到晚上10点,服侍老人躺下睡觉。

他的宿舍墙壁上,被学生们喷上了“I Love You”的字样。陈斌强还在墙上贴着一张母亲的作息时间表,详细到每天帮母亲上7次厕所的具体时间。为防止自己因工作太投入而疏忽老人,他在小书桌的玻璃板下面,压了一张白纸黑字的提醒条:“别忘了,照顾妈妈。”

有一次,一个学生轻声告诉陈斌强:“老师,您身上好像有股怪怪的气味。”他知道,一定是妈妈的大小便沾到自己身上了,这是常有的事。平时他总是换套衣服再去上课,那天时间来不及就没换。这时,却有另一名女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没事,这是妈妈的味道。”“是啊,这是爱的味道。”那一刻,陈斌强鼻子一酸,再也忍不住,七尺男儿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流下了热泪。

每年的教师节,很多学生都会在给陈斌强的贺卡上写道:“谢谢老师,您不但传授我知识,更教会了我怎样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陈老师,我一直很佩服你,以后等我的父母老了,我也会像你一样多陪陪他们,做个孝顺的孩子。”看到这些话,陈斌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5年如一日,

风雨行孝路“感动中国”

到了2009年,妻子见他太辛苦,再一次劝说陈斌强将母亲送到养老院:“现在我们俩都有工作,省着点过,养老费用也出得起。”他却说:“我不是舍不得钱,而是舍不得把她交给陌生人养活。我曾是妈妈的宝贝,现在妈妈是我的宝贝。”陈斌强说,虽然生活中自己苦一点,累一点,但每当看到妈妈孩子般天真无邪的笑容时,他就觉得这是人世间最美的风景,为了看到老妈妈满足的笑,自己付出再多也值得!

即便每天要悉心照顾孩子般的母亲,陈斌强在工作上却丝毫没有懈怠,他上课时风趣幽默,互动性强,很受学生欢迎,他教的两个班,语文成绩连续多年是当地联考第一名。在同学们的印象中,陈老师每天都在奔跑中度过,每一次遇到他都是步履匆匆的慌张样,为了照顾母亲,为了学生,他必须两边不断地奔跑。

“妈妈喂儿子,儿子喂妈妈。”一家人吃晚饭的时候,陈斌强的儿子多多经常指着给自己喂饭的妈妈,和给奶奶喂饭的爸爸说。每次听到这句话,傅柳萍也会跟着儿子一起乐。说起儿子,她脸上难掩幸福,可她也觉得自己和丈夫亏欠儿子太多。

陈斌强的同事罗龙庆,则在个人博客上写道:我每天都看到他坐在小凳子上,帮妈妈喂饭、洗脚、剪脚趾甲……有时候下雨,晒衣杆上,挂满了陈妈妈的裤子,我就知道,那是她又把大便拉在了衣服上。不管风吹雨淋,他这样一坚持就是多年。我觉得,他不只是孩子们的语文老师,更是成人们的品德导师,因为他用行动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孝”。

5年来,陈斌强风雨无阻,坚持每周“绑”着母亲去上课……渐渐的,这个故事为多家媒体广为热传,陈斌强一家人的境遇也逐渐得到热心人的帮助:2012年10月,浙江义乌同泰亨理疗中心的医生从数百里外赶来,无偿为陈斌强的母亲做治疗。经过一个半月的理疗,他母亲的手脚渐渐变得灵活,后来居然能自己解小便了!这令陈斌强夫妻俩激动不已。

与此同时,磐安教育部门也给陈斌强特事特办,将其工作单位从乡下的冷水镇调到县实验中学工作,结束了陈斌强和母亲5年的风霜雨雪之苦。新单位离家只有5分钟车程,这意味着,他可以用最方便的方式照料母亲了!从此,夫妻俩再也不用两地分居;老家92岁的奶奶,也不用每个周末数着手指头盼孙子回来;最开心的,莫过于7岁的多多,见爸爸再也不用收拾东西回学校长住,他高兴得又蹦又跳。

2012年底,经浙江省精神文明办推荐,被网友们誉为“中国好儿子”的陈斌强,成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重点候选人。2013年2月19日,他以遥遥领先的选票数,从59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为“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主办方给陈斌强的颁奖词是: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颁奖仪式上,中央电视台为陈斌强制作的获奖名片,则是“孝更绝伦足可矜”几个苍劲大字,意为其孝举超越常人,足以被后人褒扬。这句话出自国学经典著作《二十四孝》中一则“笼负母归”的故事——鲍出是后汉时新丰人,生性至孝,曾手持菜刀,单枪匹马从强盗窝中救出被劫掠的母亲。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千里外的家乡。后人有诗赞曰: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对于如今的生活,陈斌强非常知足:“我和妻子轮流照顾母亲,谁有空谁回家看看,不用每个星期风吹雨打了。妈妈也恢复的不错,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

这位乡村教师,何尝不是通过自己的行动,给我們上了一堂最生动的人生课:作为一个儿子,他任劳任怨,让传统孝道充满每个细节;作为一名老师,他乐观开朗,用切身行动诠释为人师表!应该感谢他,在风雨中绽放出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让浮躁的社会多了一味良药。

(责编:卫红)

猜你喜欢

陈斌儿子母亲
OPTIMAL CONTROL OF A POPULATION DYNAMICS MODEL WITH HYSTERESIS*
打儿子
Holographic Entanglement Entropy: A Topical Review∗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给母亲的信
情伤“男嘉宾”
Experimental study of flow field in interference area between impeller and guide vane of axial flow pump*
儿子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