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013-04-29李小卫
李小卫
摘要: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
关键词:兴趣;教学;提高;学生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使学生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并具有克服学习活动中各种困难的毅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下面我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谈本人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引入趣味,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问题本身枯燥无味,教师如果能够结合教材具体内容,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生平,谈世界数学发展史及我国古今数学家的光辉成就,就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及兴趣。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告诉学生这一定理是公元前一世纪我国西周时期的商高最早发现的,比欧洲早500多年;在讲圆周率时告诉学生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值,这一成绩比西方国家早近1000年。这一系列真实而又令人充满幻想的故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的数学学科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教师要满腔热情,让学生从教师的“精神”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要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提倡“微笑教学”,“赏识教学”,要用自己的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只有课堂气氛愉悦,教师教课才不会死板,学生才有积极性。
三、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培养学生的兴趣
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场所,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处理、组织等方面多下功夫,适当引入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例,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在数学活动中留意数学中的操作、观察、归纳、猜想和证明的过程,注重理解,学会学习数学地思考,形成提出数学问题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如教“解直角三角形”时,我问学生不爬上树,怎样知道树高?不过河怎样知道河宽?它们都可以用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四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拼摆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正方形,让学生分组讨论,正方形面积与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结论,正方形面积等于四个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还加上一个小正方形面积。最后,师生共同推出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公式即勾股定理公式。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意识逐渐增强,使所学知识更加扎实,应用知识更加灵活,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活用现代教学手段 “活跃”课堂,从感官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接触培养学习的兴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活力、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变得具体,静的变成动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一般是从教师那里被动地接受事实,而多媒体软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学习数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精心创设问题情景 引入思维境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用现实中的数学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把例题生活化,让学生易懂易掌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学数学是有用的,无形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在讲授数学建模这节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在煤气灶上,在相同的条件下,把相同的水烧开,开关的旋钮旋到什么角度时,才能使煤气燃料用的最少?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诱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通过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拟合,来构造数学模型,经历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的过程。因为数学化,就是数学的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要让学生明白,不仅要学好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学会数学思考,将学习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当中。体会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和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杨宁远.教育就是给孩子们创造有价值的体验[J].河南教育,2012(10)
【作者单位:河南省夏邑县第二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