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换声区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13-04-29张斌
张斌
声乐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有几个转折点,我们跨过这些坎过后会觉得豁然开朗,但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往往会有一些瓶颈,使我们很长时间都停留在那里,不能进步,换声区是这样一个难点。因此本文就换声区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希望对从事声乐教学和学习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换声区
换声区是每个歌唱者在达到腔体统一之前所要面临的问题,它是自然声区进入高声区的一个过度声区,声音由原来的开放自然变得拘谨起来,“喊”的因素以及脱离呼吸的现象逐渐显露出来。从歌唱者的角度看当歌者在练声时到达一定音高,就会出现一种极不舒服的感觉,会感到嗓子用不上力或声音变散出现岔音。从生理特性来看,当音高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声带的闭合就会出现困难,声带会出现拉扯;影响气息的正常流动。简单的说,这种由某一声区的边音转入另一声区的边音就叫换声区。
二、换声区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声音虚
很多同学刚开始接触换声区的时候都比较容易出现这个问题,感到声音没有落脚点,是飘起来的,使不上劲,声音不饱满,出来的都是气声,声音一下子也暗淡了许多,与其他音区的演唱明显脱节,无法做到强(f)和弱(p)的对比。此时应刻意多用哼鸣的演唱方式去演唱,哼鸣不但可以体会到声音的高位置、声音的点和气息的连贯支持,而且还可以在增强声带灵活性的同时让声带得到休息。哼唱时注意力多放一点在口盖上面,在哼鸣的过程当中就很难再发出气声,也找到了声音位置,巩固好这种感觉后,我们再开始把哼鸣的感觉带到张嘴练习上,找到声音的落脚点,巩固练习。
声音虚还有一种就是开始出来的声音是虚的,后来又变正常了。另一种则相反,开始出来的声音是好的,后半部分变虚了。出现前一种情况则属于喉头的位置没找到,这时可以用“gu……”来练习,在唱这条练声曲的时候当第一个字母“g”的时候就把喉头放下来了,经过反复的训练可以找到喉头位置,也就可以避免开始一出口来声音虚,后来又变好的情况,这种强调字头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喉头位置。后一种情况,开始出来声音很好,后半部分变虚的情况出现的也比较多,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喉头不稳定造成的,有时候也是由于演唱者过度的放松,造成声音没有气息或喉头没有有力的支撑,那就需要注意喉头稳定的训练,比如练习节奏较快的“gu”或者“du”。而在演唱的时候我们经常都要求放松,有的学生误认为放松就是彻底地放松,什么都不做,这样就造成了声音没有了发声动力,造成了声音比较虚,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声乐训练中的放松是相对的,而不是彻底地放松,整个人都跨了下来,声音也就跨了下来,我们在放松的同时,还是应该注意保持足够的兴奋度和演唱的动力。
(二)“喊声”
出现喊声的原因有几个,一个就是开始到换声区的时候出现气声,找不到声音的“落脚点“,自己想找到声音在中声区有落脚点的那种感觉,开始使劲,一使劲喊声就出现了,这种声音一出来音量比起之前的气声是大了不少,但是这种声音破坏了之前的共鸣感觉,也不优美。在训练的过程当中我们不妨使用弱声来训练,,要耐心有控制的过渡,只有控制音量,才容易顺利通过换声区。但是这个的弱声不能是虚声或者气声。
另一个就是由于自身一唱到换声区的时候就比较紧张,造成下巴以及喉头,还有整个口腔状态比较紧,发出尖锐刺耳的“喊声”。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多注意放松。用“呜……”来进行训练,在唱的过程当中可以晃动身体,使全身肌肉不那么僵硬,在唱“呜……”的同时晃动下巴,这样可以放松下巴,带动放松口腔和喉头。这样出来的声音就不紧了,而在演唱的同时晃动下巴,也很难出现“喊声”。
还有一种原因出现“喊声”那就是有的同学对于美感的认识有偏差,所以故意而为之,出现“喊声”,此时教师应多注意引导学生对于声乐美的认识,多听一些优秀的声乐作品,引导提高学生的声乐审美观以及对于声音美的认识。
(三)“颤音”
在唱到换声区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出现过声音颤抖的情况,声音听起来极不自然地发抖,出现唱歌走调等,一个原因是因为喉头过于紧,造成气息不均匀,继而声音也跟着气息一起,出现不规则的抖动,出现这样的颤音是由于气息以及喉头的不稳,应该巩固加强气息练习,并注意放松喉头。
出现“颤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喉头不稳定,换声区的演唱本身就比较困难,在演唱的时候由于喉头上下移动,找不到位置,也容易造成声音不自然地颤抖,声音的不稳定也就造成音高不稳定,甚至有时候唱跑调了,自己还浑然不知。应多做一些稳定喉头的训练。
(四)“破音”
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换声区或者高音区,而尤其最容易出现在换声区。在演唱换声区的时候过于用力去挤压嗓子,在到达声带承受的一定极限的时候声音就容易出现破音,因此练习的时候就应该放松一点,不要用力去挤压嗓子,同时用气息去支撑声音,想象声带就是针,而气息就是线,气息通过声带的时候就像穿针引线一样,在我们唱歌的时候想象到穿针引线的方法去唱这部分,通过气息的有力支撑,巧妙的进行换声区的训练,达到既不挤压嗓子,也不费力使声音优美圆润。
有的同学在演唱中声区时完全使用真声,在换声区的地方时也使用同样的方法演唱,结果是要么唱不上去,要么破音,不懂得真假声的混合运用。那么我们用“yi”、“mi”、“ma”,从上向下用轻声作音阶练习,找到混声的感觉,当达到真假声混合的效果时,我们可以从比较容易唱的中声区开始,巩固好混声唱法的技巧后,再逐渐运用到换声区的训练。
结语
换声区训练,作为声乐教学训练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声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正确掌握换声区的唱法,才能解决好声区之间的统一。换声区是声乐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跟难点问题,换声区的训练有可能会是声乐学习中的一个漫长过程,也有很多声乐学习者因为不能跨过这道坎而放弃了声乐学习。因此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去克服它,掌握了换声区唱法,会觉得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敲开了更高层次的声乐学习的另一道门。
参考文献:
[1]彭沛.《换声区的训练方法》[J].《艺海》2010年第12期
[2]石唯正.《声乐学基础》[M ].人民音乐出版社
[3]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 ].人民音乐出版社
[4]管谨义.《西方声乐艺术史》[M ].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