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郊办学在学分制机制下发展学生社团模式探析

2013-04-29周青葛翔

群文天地 2013年7期
关键词:社员第二课堂学分

周青 葛翔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学生社团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已成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内容。因此,在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积极引导学生融入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远郊办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不同高校间的互动交流和各校资源的流通共享。第二课堂学分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在第二课堂学分制度和学生社团中间可寻求平衡点,使其恰到好处的发挥其约束作用,提高学生对社团活动的认可,进而建立学生社团良性发展体系。

一、实施第二课堂实学分制,加强社团各方面建设

(一)规范社团内部的各项制度

建立健全社团的规章制度是实现社团管理规范化的保证。一方面便于教师管理同时也能提升社团凝聚力、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各高校可以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社团的正规化:

1.社团规章制度的建设

如要实现学生社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要的制度是不可或缺的。第一,健全社团档案,将社团文字及相关媒体素材及时补充归档,增加社员的了解,确保社团发展的有序可持续性。第二,为了更好的传承社团文化,社团要制定会议制度,并对每次会议进行记录、总结等。第三,社团应当细化每一笔财务的支出与收入,设立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浪费任何一笔社费。第四,社团应根据统一的选举制度,选拔骨干,确保每一位社团高层人员都能兢兢业业,有所担当,为社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社团在各项制度的建立基础上,将实现其规范化发展,同时成为能为学生个人提供发挥自身能力和特色的校园舞台。

2.社团日常活动的规范

为规范并加强社团活动在日常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学校可将学生社团活动情况以实学分的形式录入第二课堂学分以及学生成长计划中。学分制度将作为一项衡量社团活动情况和社员参与情况的标准,在保障校园社团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同时,也能敦促社员和社长对于社团活动的定期举办和日常活动质量予以重视,加大对社员的刚性约束力,保证每次活动社员的参与率。

3.社员考评体系的施行

社员的考评体系是衡量学生参与社团情况的重要制度,考评应从社员常规活动出勤率、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期末考核分数等多方面对社员个人表现进行考量并评价。在学期期末,各社团可根据自身情况对社员进行多样化形式的考核,目的是检验每位社员在社团活动中所得到的收获,借助社团活动深化学生的个性化建设。就不同类型的社团而言,对社员的考核应根据其社团性质和社团举办目的而有所变化。针对学生的社团活动参与情况,以第二课堂学分制度为依托,对于其多方面的表现予以评价,并作为必修学分加入到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此外,学生于社团的工作成绩和对社团的贡献程度也应在学校相关的考核和奖励制度中予以考虑。第二课堂实行学分制度下的社员考评体系将从所学知识的运用、个性的培养到能力的提高等多方面对社员进行考量和评价,做到“有优必奖、有缺必显”,以此来强化社员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意识。

(二)加强特色社团的精品建设

随着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社团的主要目的也不仅仅再局限于活动的开展。第二课堂学分制作为一种约束和动力,将促进社团的发展重点转向对社团活动质量的提升和完善,聚焦社团活动的实践意义,为广大社员提供一个不同于第一课堂传授专业知识的实践类活动平台。在第二课堂学分的约束和促进下,应注重加强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形式,努力提升活动的质量,实现社团良性发展。学生在参加社团的过程中,逐渐从纯粹的兴趣向注重其实践意义和内涵价值方向转变。社团将以明确自身特色定位、多元化社团活动内容、强化专业技能输出、提升专业内涵价值为己任,在提高活动质量的同时,多方位共同打造属于各大高校自身的特色社团品牌,加强学校精品社团的内涵建设,让校园文化登上新的台阶。

(三)增进与其他高校间的交流

在多年的规划和建设下,现如今,上海高校已划分成九大大学园区,以址远郊为特色,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不同高校间的互动交流和各校资源的流通共享。社团的发展不是闭门造车,独立的探索是不够的,各大高校对于社团举办的经验是社团在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主要措施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可通过定期举办高校间的社团联盟交流会来促进与兄弟学校同类社团的互动;第二,定期对兄弟高校的社团管理部门进行访问,以单向和双向双管齐下的交流方式来增强高校间的社团管理部门的沟通力度。第三,指导老师之间也应相互走访,交流探讨指导经验,广拓教学思维。通过面对面探讨或现场观摩考察等方式,不断积累经验、改善自身,在深化专业知识之余,力促社团发展开创新局面。

(四)制定与企业有机结合战略

近年来,大学社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发展已经成为了新世纪高校社团的一大特色。作为大学生素质培养重要的一部分,大学社团应该要“走出去”。但如今多数高校远郊的地理位置,往往会局限学校社团与外界的联系,导致社团发展不得不限制在校园范围内。首先,通过校企联合,学生能够提前了解职场。其次,通过企业环境下的社团活动,学生在专业性和成熟性方面获得提升的同时,也能与外界企业交流多方面的沟通交流,获得展示个人能力、熟练就业技能、发展自身特色的综合性实践机会,进而促进学生就业。再次,有企业加盟的活动会让社团更有活力,也能拓展社团成员的视野、加强社员间的交流,使社团在实践中不断扩张影响力,为社员全面、快速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强化实学分制体系建设,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一)教师对社团进行定期指导

在社团的日常活动中,指导老师的作用十分重要。一个优秀的指导老师能通过恰当的提点、适度的带领,来引导社团朝健康积极、蓬勃向上的方向发展。在社团活动质量上,第二课堂学分制度的建立将敦促指导老师加大对社团的指导和参与力度,深化指导老师的引导作用。指导老师对社团发展方向有明确的把握,同时了解所指导社团的各项常规活动,定期对社团的活动进行指点,认真记录并规划社团的发展轨迹,加强活动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社团活动的“质”与“量”两个方面进行监督,减少社团“无通知、少活动、缺管理”的现象。在社团长远发展上,指导老师可在确保学生自主管理权的情况下,对于社团负责人选举和更替,给出中肯的建议和推荐,及时为社团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帮助,通过面对面的指导和交流,让其所指导的社团脚踏实地的举办好每一次活动,以稳健的姿态迈向未来。

(二)建立指导老师的考评体系

为督促指导老师更好地履行职责,仅凭第二课堂实学分单方面的管理远远不够。学校应建立社团指导老师的考评体系,在学期期末时让学生对其所在社团的指导老师的工作情况进行打分,评分内容可由对社团活动的帮助、对社员个人发展方面的帮助、个人专业能力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考量。通过考评体系,一方面充分肯定社团指导老师的工作价值,对于指导社团取得成果的老师给予奖励,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实行优胜劣汰,让老师们在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在不断的自我改进中更好的带领社团发展,充分实现社团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加强并发挥指导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社团教师指导体系中的关键因素。作为引领社团前进的航标灯,社团指导老师应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推动社团的特色发展,强化社团的专业前瞻性,开展具有专业意义的特色活动。高校社团覆盖领域宽、涉及面广,指导教师必须有足够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给予社员更多专业的指导,从专业角度推动社团的特色发展。教师个人应时刻保持专业敏感性,充分挖掘社团的专业特色创新潜能,加强自身专业能力,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带领社团在专业方向上不断前进。

三、学校相关部门加大扶持,保障远郊社团稳定发展

(一)社团发展中心和社团监督委员会促进社团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规范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体制,推动学生社团健康有序的发展,在实行第二课堂实学分制度的同时,必须有第三方力量加以监督。第三方监管部门做到切实为社团考虑,对各类社团及各项活动进行帮助,定期向学校如实反映社团问题,为社团和学生谋取利益,督促学校加大扶持力度,确保社团得以长远、有序发展。在该部门的监管协助下,校园社团将以严规范、高质量的姿态崛起,问鼎学生活动的冠军宝座。

(二)分管社团教师进行工作指导和管理

教师可在以下五方面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第一、社团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第二、社团骨干的选取和配备、社团换届的组织;第三、研究社团内部工作制度,并向党组织、团组织提出政策和建议;第四、帮助社团骨干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第五、做好社团骨干的推优、入党等发展环节。

(三)校团委实行鼓励制度,搭建平台,引进社会资源

学校共青团组织和学生社团这两者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校应努力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学生当中的重要作用,延伸学校团组织的手臂,以校团委为基地,设立相应的鼓励措施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以及相关的扶持政策帮助学生树立社团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多向性思维。校团委推进社团年审工作和社团评级、社长社员评优等评比活动。校团委也应为社团活动的宣传搭建平台,解决学生对于社团的信息闭塞和不了解问题,让更多的学生主动了解、参与社团的活动。在与企业联合办学方面,校团委应主动联系外界的知名企业,为社团引进社会资源,作为社团“走出去”的桥梁,为校园社团营造更广阔的活动前景。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学生社团数量日趋增多,覆盖面也由窄及广,社团对于发展学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氛围的提升以及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实现第二课堂学分制度的实践潜能及应有的育人内涵,积极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也是未来社团管理的重中之重。优秀的社团管理机制能够促使由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团体在适当的监管下不断探索、创新求变,最终探索出学生社团自身建设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从而彰显出存在于校园中个性魅力和独具一格的社团特色。通过第二课堂学分制度的督促和学校各部门的监管,高校学生社团将在远郊开辟一块新的活动基地,并成为高校团组织参与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载体,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江 渝,田文紅,刘 佳.“通才教育”在高校第二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 — 西南联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启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2]王凤霞,刘 家.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新途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

[3]周长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建设规范与评估标准及素质拓展实用手册[M].北京:高教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周 青(1986-),女,安徽安庆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助教,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葛 翔(1985.7-),硕士研究生,安徽工业大学,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方向:新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

猜你喜欢

社员第二课堂学分
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作品选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