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经济区教学难点的教学思考

2013-04-29杨艺瑾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教学难点教学思考经济区

杨艺瑾

【摘 要】经济区发挥着承载区域经济的功能,是经济运行的物质性基础;同时,经济区也逐渐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内容。在区域经济的平衡进步过程中,经济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区域的发展进程也面临一些难题。在教学领域,这些难题被反映出来,体现了经济区这种空间区域的属性和发展规律。为了促进经济区的健康发展,有必要探讨教学难点,并依据实践和理论经验,找出解决难点的教学途径,这样做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区理论和实证调研的进步。

【关键词】经济区;教学难点;教学思考

区域经济学,是应用价值很强的经济类科目,包含了区域经济的许多运行原理,发挥着指导区域平衡发展、推动经济进步的关键作用。由于研究实践的难题,导致经济区教学的相关内容也存在弊端;传统方式的教学思路和课程设计思路,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区的实际需要。在这样的形势下,有必要寻求改进教学策略、合理设计科目体系的途径,为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提供可行性思路。

一、教学面临的问题

综合经济区内院校的教学大纲,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经济区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研究分析经济原理,并探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实际运用能力与综合经济学素质。

(一)课程内容设计

从许多经济区院校的课程安排中,可以发现教学内容的总体性问题。通常来讲,经济区域的经济学理论、教程中包含的理论,或者区域经济学构成了课程的核心部分。这些类型的教科书,围绕的中心内容包含了区域的发展进程、经济的具体关系,以及应用性的经济发展工具等。

这部分课程内容,主要采纳了西方主流性的经济学观点,而这些观点中并不包括经济区的直观概念。我国经济区院校的教材继承了这种西方的主流理论,因此导致了经济区部分知识的欠缺。同时,关于如何形成经济区域的问题,探讨不够全面。目前,研究如何形成区域的基本理论,仍然停留在宏观切入的层面上,而没有从微观的现象上做深入的解析,这就显得不够精准和全面。在普通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对比方面,主要切入的视角为实证视角,忽视了经济区本身的发展规则。

(二)授课方式设计

首先,授课过程中存在回避理论争议的问题。在已经被运用的经济学课本中,对于经济区的概要性介绍,以及这一方面的论述过程,都存在不够完整的问题。经济区域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难题在学术界还没有一致的论点,因此,教师通常会选择回避这样含糊的教学内容。具体而言,教师通常会在授课中避开那些没有定论的部分,不去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而是僵硬地向学生介绍一种常规化的解法。

其次,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区域的教学。传统授课流程中,教师以教材要求为全部的授课内容,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分配给教师讲解,而同学们并没有参与教学的实际机会。这种模式的知识传递方向过于单一,缺少灵活性;同时,由于与大纲结合非常紧密,导致教学场所为固定的教室,难以适应经济区域的实际状况。教师往往侧重按照计划的进度来安排课时,而不注重研究学生的具体特征,去安排具有针对性的课时模式。

(三)科目规划设计

对于许多经济区的院校而言,每个学院独立负责课程的设计、教学实施和成果的评价,不同院系往往缺少充分的沟通。这样的现状,对于部分极具专业性的科目并不构成干扰,但是对于区域经济学这部分综合科目的学科,则会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在教学实践中,院系之前的交流,仍然局限于教师个人的沟通层面上,而没有扩展至院校的交流,这将不利于深化和延续沟通过程。此外,教师也不能做到准确把握多学科导向的区域经济学规则。由于分散的教学安排,导致师生之间无法互动与沟通。一些学生认为经济学是一门选修性的科目,因此听课态度不端正,造成教师的授课变成形式,无法实现预期性的效果。这些难题的存在,都加大了区域经济学的授课难度。

二、如何实现教学的完善

(一)转变观念

首先,要转变选择教材案例的观念。如果遇到经济区域形成这种缺乏定论的难题,教师不要单纯进行回避,而是要摆脱对于既定研究成果的依赖,结合新近的理论进展成果,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方案。同时,需要逐个剖析教学的疑难点,形成完整的问题逻辑链条,逐步深入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教学活动应当与研究实现结合,提高师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能力。

例如:经济区的建立时间通常不是很长,但是这部分区域的社会经济进步迅速,如果选择了粗放形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则很有可能浪费许多资源。在教材中,可以编入一些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案例,为经济区的经济进步提供可行的模式;部分农村经济区的特色产业还不够突出,社会保险等保障性的体系也不完善,如果编入教材的案例能够反映出这些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针对的措施,那么这样的教材就会具备很强的社会研究意义和实用意义,不至于与经济区的发展实际脱离。

其次,要转变课堂教学的观念。研究性的授课模式,侧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锻炼。学生应当逐步转变成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出指引性的作用。在这样的新式观念指引下,学生可以自主探求知识,通过建立自己的一套独特思考模式,来发现经济区学习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式。教师主要负责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培养学生探究疑难知识点的实际能力。

(二)重视应用

在传统形式的经济区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重视系统地传授知识点,强调授课过程的接续性和系统性。然而,这样的观念在经济区教学方面,就会显得不能适应教学实际。因此,在解决经济区的难点性教学问题时,应当善于抓住实质性的问题,逐个对问题进行着重突破,培养起学生的自主性思维。应当重视对于教材知识的运用。

教师要将经济区的形成规则以及形成机制,作为突破教学难题的关键点。要注意结合学术研究与实践,并深入考虑不同经济区域的社会背景,来解决教学过程问题。在讲解知识点时,不应当认为只要完成了对于系统性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打牢了经济学的基础,就完成了全部的教学任务。区域经济教学是独立性的科目,应当将提升学生的应用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适当通过案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自己去思考、创造,通过课堂组织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见解,变被动为主动,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和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应该是对现实热点问题和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提炼和总结。例如,我国区域政策中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等。这些案例既兼顾了深刻的启发性又与时俱进。因此,只有教会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能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培育目标。

三、结语

为了完善经济区的教学模式,应当采纳逐步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总体理念,并引入案例模式与专题模式的教学策略。在经济区教学进程中,教师不应当对遇到的难题进行回避,而是要寻求解决思路,积极创造新式教学方法体系。此外,由于我国经济区的实际情况与某些发达国家有着明显区别,因此,我们不能僵化引进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而是需要联系教学实际,探索适合地区特征的策略,培育出适合经济区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晓曦.对经济区教学难点的教学思考——经济区形成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经济学,2009

[2]董爱华.跨国公司本土化需求下中原经济区开放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03)

[3]牛长海.中原经济区建设视域下河南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4]杨清,姚永鹏.案例教学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经济,2012(9)

猜你喜欢

教学难点教学思考经济区
汽车维修专业中多媒体教学应用分析
见微知著,从难点到亮点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内容
有效突破物理教学难点的几点尝试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