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岑寂的旧梦

2013-04-29黄涌

安徽文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秋瑾鲁迅革命

黄涌

秋日的雨天,一个人在路上走着,忽然记起了一位诗人临终前的诗句:秋风秋雨愁煞人。

少年时代,喜欢读诗,尤喜吟颂豪放词。苏轼以降的词人作品读过不少,但是真正使我一读而不能忘却是这首《鹧鸪天》的词: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寻知音。

金瓯已缺终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词是在一本被我翻旧了的选本《绝妙好词》里读到的。那时,我尚不知世上还有女子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句来,便一下记住了它的作者——秋瑾。

看过秋瑾的照片,身着日本和服,手持匕首,一股凛然的英气扑面而来。这张绝美的照片曾使年少的我产生奇异的幻想,仿佛秋瑾就是侠客的化身。那时的我,对革命、侠义等行为,都有过无限的热情和蓬勃的渴望。

秋瑾的《对酒》一诗,我是在课本上读到的: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那时,读得只觉很怪异,一个女人怎么会比男人更男人呢?这样的豪情,在唐诗里,大概只有李白能与之相匹敌。再后来,读到《秋瑾传》,才明白诗里藏着同志谊与革命情,是与一个纷乱时代的相关。

秋瑾生活在一个动荡王朝的末年。甲午海战失败后,中国士人痛定思痛,群趋日本而学习战败经验。革命志士更以此为基地,积极筹划着覆灭清王朝的革命使命。秋瑾亦来到日本,她是从大家庭里出走的,执著于个人理想。革命对于她,我觉得一直是一个诡异的对应。与其说她献身于革命,不如说革命让她获得了一次重生。

秋瑾嫁入夫家后,在夫家读书,曾与唐群英、葛健豪往来,“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十分密切”有“潇湘三女杰”的美誉。大概自小就有一种强烈地摆脱男权的意识,秋瑾一直就生活在逃离当中。蒋勋说她的革命不只是政治上的革命,更大的一部分是对女权革命的觉醒和伸张。

其实,秋瑾能够逃离她的家庭,自然离开不了她丈夫的支持和帮助。她自费留学东洋,并非一般为人母、为人妻的能够轻易做得到。只是到了日本之后,她获得另一次重生。徐锡麟、冯自由、陈天华等革命者的介入,对秋瑾的影响可谓刻骨铭心。在一个男性为主的革命团队里,她特立独行的姿态,自然也会吸引着很多男人的目光。在日本留学时,她的演讲颇受欢迎,鲁迅等官派留学生也常去听她的革命演讲,并渴望成为她那样“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的英雄。只是,那时的她却与鲁迅、许寿裳等官派留学生相处得并不和睦,且有过一次正面冲突,甚至拿出刀来要他们“吃一刀”。只是,在那个慷慨激昂的时代里,谁都不会太在意这样一次意外的“误会”。

秋瑾就义以后,鲁迅曾在自己的文章里多次写到了她。无论是《药》里的夏瑜形象,还是在杂文里直接提到秋瑾,鲁迅的缅怀之意都溢于字里行间。鲁迅是一个敏感的人,只有他这样的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女人从事革命的艰难与不易。

与秋瑾的死紧密相连的人是徐锡麟。史料记载:秋瑾曾与徐锡麟相约浙皖两地同时举义,结果是1907年7月6号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随即被剖出心肝献祭安徽巡抚恩铭,7月10号,秋瑾得到此消息后,拒绝离开绍兴,乃从容就义。

后人考证徐锡麟和秋瑾曾有过一段情谊,因为秋瑾的宝剑是徐锡麟赠送的。秋瑾参加革命后,为了不牵连家人,曾毅然与家人诀别,并声明脱离家庭关系,大概也与徐锡麟有着极深的关联。

“很少有人想到,离婚以后秋瑾要面对巨大的孤独感。我相信,她和徐锡麟之间的感情是革命,也是爱情。”蒋勋如是说。

我曾不止一次逛过锡麟街,那是徐锡麟当年刺杀恩铭的地方。锡麟街有些嘈杂,吆喝声、叫卖声不断,两边散落着三三两两小饭庄里穿梭着来来往往的食客。历史的烟尘,早已在那里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街名自身所附着的意义。我想,当徐锡麟举枪射向恩铭的那一刹那,他其实已经知道结果了。

当然,历史并不会因为他们的流血而中断。只是如果没有他们当年意气勃发的排满,今年的中国史会不会改写,很难说。

雨天里,再次想起秋瑾的诗句来: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满江红》

记得了一百年前那场革命,脑海里总会冒出几个人来,仿佛那岑寂的旧梦忽然醒了。

责任编辑 何冰凌

猜你喜欢

秋瑾鲁迅革命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鲁迅,好可爱一爹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鲁迅《自嘲》句
A Study on the Far Wake of Elliptic Cylinders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秋瑾年谱的几个问题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生命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