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事件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2013-04-29彭洋
【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社会热点事件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分析国内外社会热点事件的特点,结合高校学生自身特点,深入分析和进一步阐述社会热点事件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研究发掘出更具实效性对策。
【关键词】社会热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高校学生生活成长在这样一个思想激荡的环境中,面对社会热点事件,他们的思想动态会呈现一种怎样的变化,这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社会热点事件及其时代背景条件,了解和把握高校学生的思想现状,研究社会热点事件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为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浅析社会热点事件
社会热点事件的定义,很多著作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和阐述,比较公认的定义为:社会热点事件,指在特定时空范围内和历史条件下,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问题,或者是社会某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领域出现的某一重要现象、新闻人物或事件。
当前,社会热点事件主要有以下分类:宏观上,依据社会热点事件的来源,可以分为时政热点、经济热点、文化热点、生态环境热点等;从热点事件产生的时间上,可以按年份来划分,如2012年热点事件,2013年热点事件;从社会热点事件的地域分布来看,可以分为国际社会热点与国内社会热点;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社会、民生、财经、军事、司法、体育、娱乐等。
分析可得社会热点事件存在共同特点:①具有普遍情绪影响性。热点事件是社会中某一区域范围内的一些群体共同关注并能引发共鸣的问题,这种共鸣可以是心理成就感,可以是满足感,悲伤甚至愤怒等情绪共鸣。②具有普遍利益性。这种利益可以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区域利益等,社会热点的利益价值也是社会热点广为传播、广泛关注、广泛讨论的驱动力,针对热点事件的讨论,也是群体价值观的和利益团体的博弈。③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热点事件反映的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方向,是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各种思想观念、新旧体制的冲突摩擦的具体表现。④具有媒体承载性。这些热点事件都依存于媒体传播,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社会热点事件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媒体可以通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起到积极的推动社会发展的效果,反之则会对社会的和谐造成破坏。
二、社会热点事件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1.社会热点事件通过微观影响和宏观影响两种方式影响高校学生
微观影响也可以认为是直接影响,是指高校学生直接通过家庭生活、学校学习、社区实践活动和同辈群体的人际交流的方式,对社会热点事件认知形成社会态度。宏观影响也称为间接影响,是指高校学生通过感受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大众传播媒介带来的社会心理气氛,逐渐对社会热点事件构成一定的认知和评价,继而形成一定的社会态度。
2.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特点是鲜明的
当代高校学生生长在一个众多新闻媒体环绕的社会环境中,知识面相对广泛,对新兴事物兴趣浓厚,各方面素质普遍都较高,具有趋向成熟的世界观、趋向健康的人生观、多元化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观与理性化的政治观,还具备适当的心理调节能力。但同时,高校学生也存在信仰缺失、理想信念不坚定、人生观消极渺茫、价值观务实追求过多、功利色彩严重、道德自我偏向、诚信缺失、政治参与意识淡薄的状态,仍处在容易冲动,容易受外界思想影响,对是非判断停留于表面现象的时期。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学生因其鲜明的特点,自然成为了社会热点事件接受与传播的主要群体之一。
3.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
该调查表明高校学生思想主流持续积极健康向上。其大量调查数据表明,引入社会热点事件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必须的,其必须性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1)社会热点事件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契合。社会热点事件的教育属于高校形式政策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范畴,是提高当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其利益价值属性和思政教育的课程相互契合,社会热点事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涌现,而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哲学和思政教育的所强调的,真正契合时代要求的思政教育也是符合高校学生需要的。
(2)利用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思政教育符合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利用高校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思政教育,通过正确的分析和引导,能够帮助其认知社会热点的深层次原因,而不仅仅是停留于表面现象,将提高高校学生理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起到很大的作用。
(3)社会热点事件符合高校学生思政教育规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具有实效性,不应仅停留在理论灌输上,更应强调社会实践。社会热点事件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对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能起到显著的效果。
三、社会热点事件影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
“人是环境的产物”,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与环境是相互创造的,他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将社会热点事件引入思政教育,能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激发其学习热情和爱国热情。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将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热点事件渗透讲解,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高校思政教师应充分关注并深入研究社会热点事件,特别是一些与高校学生息息相关的热点事件。首先是教师应与时俱进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热点事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深层次挖掘分析事件,将教育内容和社会热点事件相结合,紧扣热点展开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将社会热点事件剖析筛选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2)多种渠道,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教育灵活性,发挥其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热点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通过网络媒体、走访宿舍和开展座谈等形式,充分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依据不同热点事件,大力宣传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正能量”热点事件,分析其中的正面道理和观点,再通过学生传学生的模式,实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辨明社会热点时间中的价值观念,启发和教育高校学生。不定期组织高校学生参加一些辩论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关注当前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鼓励他们对这些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引导他们通过切身体会正确的分析社会热点事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4)应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要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高校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党和政府对高校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正确引导高校学生思政学习。
四、小结
根据社会热点事件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实际情况和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只有高度重视社会热点事件对高校学生思想的影响,加强队伍建设,丰富内容与形式,创新方法与手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2013.6
作者简介:
彭洋(1985.4~),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社会转型与思想政治工作
基金项目:此项目为吉首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资助(编号Jdy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