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的有效结合

2013-04-29李敏红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区域活动

李敏红

【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教学的有益补充,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优势互补,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较好的保障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得双边教学效果。

【關键词】区域活动;集体教学 ;立体构成; 有效结合

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两种主要组织形式, 集体教学是由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按照一定的教育原则、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互动,由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所共同构成的面向全班幼儿实施教学的活动过程。

区域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区域、选择材料,决定操作的次数,在独立的活动中主动地感知和思考,建立自己表象的概念,并通过语言、动作、图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

从集体教学看,它虽然在为幼儿提供自我发展空间、满足幼儿个体发展需要方面存在不足,但在发挥教师的作用,以及集体教学特有的学习气氛、经验共享有着区域活动不可比拟的优势。而区域活动这一教学形式虽然为幼儿提供了一种自由的发展环境,但在突出孩子的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同时,也相对限制了教师的作用。由此,我们知道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这两种教育形式在完成课程目标、促进幼儿发展方面都有各自的价值和作用,两者缺一不可。把区域活动和集体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优势互补,充分促进幼儿发展,更好地优化和完善我们的学习课程。下面,我以美术纸立体构成活动为例,谈谈如何把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

立体构成也被称为空间艺术。它是用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点、线、面、机理、色彩等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的构成方法。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它的制作过程讲究眼睛(观察)、头脑(理解、构思)和手(表现)协调并用,它对提高大班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是进一步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学习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纸是立体构成中很好的面材料。由于纸具有可塑性好,易定形,切割方便等物理特性,是最简便.最基本的材料。纸的立体构成与一般纸工制作不同,如剪纸、剪贴画等这些都是属于平面造型制作,而纸的立体构成是属于现代设计的基础训练,它强调物体空间感的表现。一张或若干张平坦的纸,通过一番的折叠、弯曲、剪割、撕粘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制作出生动有趣的造型,极具欣赏价值,对培养幼儿的现代审美意识也是极为有益的。因此,我预设了第一个立体构成活动是——纸的立体构成。

一、在区域中开展“纸的立体构成”活动

1.结合幼儿的经验,预设区域活动效果

美工区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区域之一,在美工区,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动脑、动手制作出许多有趣的作品,另外,大班幼儿已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有较好的手工劳作常规。例如:孩子们能自主地选择牙膏盒、纸卷筒、吸管等材料,用拼砌、粘合等方法,按照自己的想象制作出立体的“桥”,并且还会把海绵纸卷起来,插上吸管做成桥上的“路灯”;他们能用酸奶杯、小勺子等做出可爱的“小姑娘”,还用蛋糕纸给小姑娘做了一顶美丽的帽子。……我想,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在美工区开展纸的立体构成,孩子们能在已有造型经验的基础上,用折、卷、组合、粘贴等方法把纸进行立体造型,并从中感知空间与构成的微妙关系,体验立体构成活动的乐趣,培养审美观。

2.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

教师作为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根据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的特点,提供的材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探究和自我发展的需求。因此,在纸的立体构成活动中我给幼儿提供了大量不同大小、长短、宽窄、材质的纸,如广告纸、卡纸、画纸等。

3.观察与分析

区域活动开始两天,没有孩子去操作纸材。第三天,来了两三个孩子,有的拿起一张广告纸第一时间就是用来折纸,有的把纸条摆来摆去无从下手。这时,我提示他们:“你能让这些纸站起来吗?”有的孩子想到了把纸卷起来、有的想到了把纸折起来。我再提示:“把你们俩的作品组合起来看看像什么?”接着,有两个孩子把各自折的纸搭在了一起,看了看,接下来就不知该怎么做了。过没多久他们就很无趣地收拾好纸片,选择别的材料玩去了。

区域活动中强调的是幼儿在活动中应有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的权力与可能,老师的指导要是间接的,可以运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难以自主地用纸材进行立体造型,这是由于大班幼儿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才刚刚萌芽。纸的立体造型要求幼儿首先在脑子里要有立体的想象,在他们对立体构成认识薄弱的情况下,让他们自主把平面的纸片进行立体组合造型,应该是有很大难度的。另外,由于参与的人数较少,教师的建议性语言难以帮助幼儿从同伴那儿获取经验,拓宽思路。

二、生成集体教学

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由于孩子们在独立操作纸材的情况下无法完成教师的预期效果,基于此我们以集体教学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造型的过程与方法,开拓孩子们的思路。

1.案例呈现

美术活动:小纸条站起来

活动目标:

(1)萌发对纸的立体构成的兴趣。

(2)尝试以合作的形式进行初步的纸的立体造型。

(3)能大胆想象创作,并与同伴友好合作。

活动准备:展示台一个、每人一张小纸条

活动过程:

(1)每人发一张长方形的小纸条,请大家说说这张纸条是怎样的?

(2)幼儿独立操作,并展示作品。

①教师提问:“你能让这张小纸条站起来吗?你用的方法要跟其他的小朋友不一样!”

②幼儿各人用自己的方法让小纸条站起来。(有的孩子把纸条卷起来、有的把纸条弯起来、有的把纸条折几下……)

③请个别幼儿展示作品,其他幼儿想象说出同伴的作品像什么,然后作者进行自我介绍。(如:有的孩子说然然的作品“象胡须”、有的孩子说“象蜗牛”,最后然然告诉大家她做的是“樱桃”;翔翔做了一个“滑滑梯”,有的孩子说“象桥”、有的说“象隧道”……)

(3)幼儿两人合作造型,并展示作品。

①教师提出:“请你们两个两个把自己的作品跟小朋友的作品进行合体。”

②幼儿两人合作造型。

③幼儿展示两人合作的作品,其他幼儿先说出自己的想象,作者再自我介绍。

(4)幼儿多人合作造型,并展示介绍作品。(孩子们自由组合,一起积极地商量起来、摆弄起来,并纷纷提出要展示自己组的作品,说出他们的构想。)

(5)小结评价。

2.案例分析

这节集体教学活动并不是单纯的老师教、孩子学,而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自主创作,在游戏化的情境下与同伴合作交流、互动分享。通过观察、讨论小纸条的外形特征,孩子们对平面图形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接下来把平面转化为立体,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区别打下基础。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你能让小纸条站起来吗?”虽然与区域中的提问一样,但老师同时要求孩子们操作的方法要与他人不同,这样,在集体的氛围中,激发了幼儿开动脑筋的积极性。并初步尝试了把平面的纸条立体化,从中感知折叠、弯曲等方法可以把平面的纸转化为立体。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叠加、拼砌、粘合等方法能让纸的立体造型产生奇妙的变化,并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与美感。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鼓励每个孩子大胆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想象同伴的作品,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促进了孩子们求异思维的发展。

在这个集体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分享了同伴的经验,了解了彼此的认识,看到了与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超越了自己的认识。对纸的立体构成也有了初步的感知,从中也充分感受到了纸的立体构成所带来的乐趣。

三、回归与延伸

借着这次集体活动所激发的热情,我再一次把纸条放入美工区,以便幼儿继续想象创作。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我还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幼儿得到进一步的提升:①与同伴合作制作。②可以把紙与其他材料组合造型。

第二天,美工区开始热闹起来了!孩子们娴熟地准备好自己要用的纸条、乳胶、透明胶,专注地投入到纸的立体构成活动中。睿睿自己独立用纸条做出了立体的“活动小屋”,而且在接下来几天的区域活动中“小屋”的变化层出不穷,有加了楼梯的、有开了窗户的、每间屋子的屋顶也都不一样。乐乐和朱朱做出了大炮朝天的坦克,源源和然然合作用纸条制作了一只庞大的翼龙。这只翼龙长着尖尖的牙齿,三角形的角,带箭头的尾巴,而且带锯齿的翅膀还是用剪完牙齿剩下的纸片做成的。还有的孩子用纸和瓶盖做出了鱼池、有的用纸和瓶盖组合做出了很有艺术感的笔筒……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友好地商量合作,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喜悦。当有同伴遇到困难时,其他孩子会主动向他介绍自己的经验,并提供帮助。

有了集体活动得到的经验支撑,在区域活动里孩子们做起纸立体来得心应手。正如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反思:通过这次纸的立体构成活动,我深刻认识到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的界限划分不是绝对的。

1.从区域活动中可以生成集体教学的内容

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是肤浅的、零碎的,但是具有继续探索的价值,或者发现学习内容是大多数孩子感兴趣,那么,就有了提升幼儿经验的需要,从而可以生成集体教学活动。

2.区域活动可以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

集体教学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面向全体幼儿的教学活动,不能兼顾个别差异,有些反应慢的幼儿刚有些开窍,由于时间的不允许,被迫终止探索。有时受材料的局限,不得不分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许多被动型的幼儿只能被动观望,那么,区域活动则是最好的弥补。孩子们可以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从而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再有,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个别幼儿对探索的内容,意犹未尽,还有深入下去的欲望与需要,那么,区域活动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使其的活动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总之,我们要根据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综合、灵活地加以应用,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教师要不要教学:一个原本无需讨论的问题.《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09期

[2]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余震球,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林萌.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的思考与研究成效.《幼儿教学研究》,2009年 第11期

[4]荣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功能、价值及有效性的思考.《贵州教育》,2012年11期

[5]曹莉芬:浅谈立体构成中纸立体的训练教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3期

猜你喜欢

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区域活动
手风琴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之异同
探讨小学班主任管理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让游戏融入集体教学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指导语策略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