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教学境界,建设幸福语文

2013-04-29郝建华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3年7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学生

是什么让孔子“弟子三千”对教育如痴如醉成了“万世师表”,是什么让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是什么使陶行之、魏书生等成为一代名师,又是什么让成千上万的老师们执著坚守着自己的岗位,默默耕耘了一辈子?这恐怕不仅仅是奉献精神所能维持的,更多的是他们在教育中体会到了幸福的真谛。

要理解“幸福语文”,提高语文教与学的幸福指数,就首先要讲一下什么是幸福。中国人一般认为,幸福是一种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西方哲学认为,幸福的意义,积极的说法是快乐,消极的说法是没有痛苦,即幸福是没有痛苦的快乐生活。

可见,幸福的多少,来自有幸福感知事件的多少,如果想直观、感性、深刻、便捷地去感受各种幸福,就必须学语文,就必须阅读名篇佳作,就必须与至圣先哲沟通对话,他们会让你得到追求幸福的动力,并让人生更幸福。那就回到我们的题目上来了,即要建设“幸福语文”。现在的语文学习被搞得越来越复杂,很多老师说语文不知道怎么教了,一会主题语文,一会情智语文,一会深度语文,一会高效语文……其实,语文有这么复杂吗?语文学习这条路有那么难走吗?笔者认为语文学习有一条非常简约的道路,这条路应该是走一条幸福之路。“幸福语文”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幸福地教语文,幸福地学语文,通过幸福地教语文和幸福地学语文获得幸福。语文充满快乐,语文带来幸福,语文富含甜蜜,语文孕育希望。总之,让每个教师和学生都幸福,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还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引导学生追求幸福生活,语文是润物无声的人文关怀的春雨。语文不是跟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并列的一个学科,语文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身,语文所训练的是人对一切文明符号的理解力和创新力。构建幸福语文,既要注重工具性,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要凸显人文性,夯实学生的人性根基。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作者主观情感的表达与流露,无不沉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语文是最富有激情的学科,语文教师应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享受快乐,让语文的知识魅力吸引学生,人文魅力倾倒学生,智慧魅力熏陶学生,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幸福乐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那些活出精彩生命价值的人物形象中去感悟人生,去思索生命的意义,从而引导他们追求幸福的生活,帮助学生构建完美而幸福的人生。

爱上语文,是幸福的,因为你不仅仅掌握了一个工具,一门技术,你还懂得了语文所承载的精神和情感。多少仁人志士,在他们人生的重要时刻,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不朽的精神!想家了,你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挫折了,你想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恋爱了,你想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失落了,你想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离别了,你想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正如一位老师所说,一阕《满江红》会让读者立时心生豪气,瞬间心胸廓开、气壮山河。我们想象一下,岳飞在写这首词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情感呢?除了满腔的爱国热情,除了对收复中原恢复河山的坚定信念,我们还读出了一种幸福,一种表达自我、壮怀激烈的豪情。这种幸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幸福,还成为延续千年的绝唱,成为承载中华民族豪迈气概、不屈精神的象征。

语文世界是一个瑰丽的世界,仅仅弄懂教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以教材作为平台,通过拓展相关的语文知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课文这个窗口了解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幸福指数。

人的幸福,不单是物质上,还有精神上的。这就像巴金所说,人不是单靠吃米而活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说来,语文要完成的任务应该有两个:“立言”和“立人”。高中语文的学习实际上在为我们的人生打语文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我们的语文生活也一样,不单为考试而活着,不单为掌握语文知识而活着,我们还应为语文带来的精神享受而活着。

语文生活化,才能生活诗意化。语文里不仅有知识,语文里还有审美,语文里还有思想,还有未来,还有自然,还有社会,还有人生。教学,本就是与学生心灵相通的过程,本就是与学生精神共融的过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这些年轻的灵魂展开了双翼,提高了飞翔的能力。这是教师生活中快乐的高潮,因为这儿灵魂接触了灵魂。”于漪老师以批学生作文为人生乐事,她在《怎样学做人师》的报告中这样深情讲述自己的杏坛往事:

学生写起作文来,两三千字是家常便饭,你要和他交流、要改,很多是通过自己的批点和学生心灵交流的,他写二三千字,要批上个千把字。因为学生最喜欢看你的评语,他对你有一种企盼、一种渴望!我想到孩子这样的一些心情,我就熬夜了,有的时候真是熬到天亮!一学期学生要写8篇作文,我还要写8篇小作文,16篇,那是怎么样一个工作量!但是我在改作文当中,真是感到学生的青春活力对我的教育,我特别感觉到那些男孩子,十七八岁,写起来真是慷慨激昂、淋漓尽致。要说我的成长,我真是感谢高中的一些学生对我的教育,那种青春的感染,使我觉得教师真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业了。

1960年,安徽凤阳的武店公社有个医生叫王善生,当时正值大饥荒,许多人得了不寻常的恶疾,公社干部请王医生想办法,他看了看,说治不了,因为少了一味药,而那味药就是粮食。语文教学是否也少了一味药?语文课在许多时候往往失去了它本质上的滋养心灵的功能,因应试而蜕变得没有活力,了无情趣,师生在题海中疲惫地挥动应考的双桨,有时却方向迷茫。这种异化现象让我们的心灵无限寂寞,能聊以慰藉的可能是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优秀选文和精品诗词了。利用点时间让学生或放声朗诵或轻声吟哦,朗朗书声会使学生心灵愉悦,情绪放松,也会使学生的情感快速融入作品,使主题豁然开朗,同时还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注入一缕鲜活的气息。

语文教师也要对读书保持相当的敬意,要努力放大每一次读书的效应,不但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还可以帮助学生打开一个个阅读视窗。发现了吗,学生们看书时所流露的那份认真,在阳光的衬托下显得那么生动;他们所表露的那种满足感,又显得那么美好。文化的熏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所要营造的是一汪沐浴灵府的深潭,让人沉醉其中,使人神清气爽,让人咀嚼生活,品味生活,成为一个情性通达、才智清明的人。语文学习的过程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枯燥无味的甚至是见物不见人的训练过程,而应当有欢笑、有眼泪、有沉默、有思考、有交流的渴求、有倾诉的欲望、有收获的喜悦、有幸福的满足。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才会对读书产生内在需要,才能够感觉到读书的幸福。只有静下心读书,沉浸其中,读出语文味道,进入“不知人之文我之文也”“文若出自我口,情若出自我心”的境地,这样,整个心灵才会完全融入文章所描写的情境里,使那些抽象的文字在心头活起来,油然化成自己的思想。东方文学的智慧、大气、优美、深情,以及西方文化的幽默、激情、壮美、细腻,通过读中悟文、读中悟景、读中悟性、读中悟理的方式,嵌入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彻底打开生命的机体,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去感受、去触摸、去体认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师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憾。于是,我们广大教师和学生一块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这就是诚意的语文,这就是本质的语文,这就是幸福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就要营造幸福的语文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师生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那样,语文连同我们自己才会变得简单而又深刻,清晰而又丰富,独特而又生机勃勃,质朴而又楚楚动人。如果老师们在语文课上营造了幸福的语文世界,语文课成了幸福课程,语文学习不再是外在的负担,那么我们的学生也就成了幸福的学生,我们的教师也就是幸福的语文教师,我们的课堂自然也就成了幸福的课堂。

愿每一个爱上语文的人都是幸福的!

参考文献:

[1][俄]乌申斯基著,张佩珍,冯天向,郑文樾译.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孔庆东.大夏书系·名家谈教育·孔庆东谈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吴秀明.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书目导读(导读版)[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

[4]于漪.于漪老师教作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于漪.语文可以这样教:“于漪语文德育实训基地”教学案例[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6]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7]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郝建华 山东省章丘教研室 250200)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聪明的学生等
语文知识连连看